凉山州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对策

2012-08-15 00:51余世学
中国农业信息 2012年8期
关键词:凉山州全州粮食

余世学

(四川省凉山州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西昌 615000)

凉山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州,安宁河平原是全省第二大平原,被誉为“川南粮仓”,是全省最具粮食增产潜力的区域之一。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凉山州同样面临粮食相对需求呈刚性增长,保障有效供给任务日益艰巨等形势。粮食问题始终是凉山州农业核心问题,也是一项持久性工作。

1 粮食生产现状与需求形势

1.1 生产现状

近年来,凉山州因时因地制宜,注重规划先行,围绕凉山州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做大做强优质马铃薯、优质稻、荞麦、燕麦等特色优势产业,制定和实施了《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凉山州新增15亿kg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凉山州安宁河谷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大小凉山综合扶贫规划》、《凉山州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创新机制,从优化服务入手,在整合资源上着力,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和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千方百计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抓好标准农田建设,广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通过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力提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十五”末42.41万hm2扩大到2010年 50.26万hm2,增 18.52%;粮食总产量由 184.11万t上升到219.04万t。分别增长18.52%和18.97%。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并成为四川省马铃薯规模最大的产区。实现了“五年五大步、五年五突破”。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由“十五”末的7.38万hm2扩大到14.57万hm2,鲜薯产量由156.32万t增加到344.5万t,实现产值由6.24亿元提高到17.23亿元,薯农现金收入由2.7亿元上升到10.89亿元。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经济效益4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成为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全州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优质专用率达64.39%。全州农机总动力达到212万kW,较2009年同期增长14.86%,完成机械耕地作业面积17.82万hm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27.33%。“十一五”末,凉山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建水利渠系524km、农村道路737km、沼气池6922口,新增有效灌面3363.53hm2,整治土地1093.8hm2。2011年迄今为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资19.3882亿元,其中国家投入11.9638亿元,群众投入7816万元。累计投入劳动工5821万个,完成土石方6727万m2。新增灌溉面积6346.67万hm2;新增节水灌面4993.33hm2;新建微型水利工程2541处,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3.38万人;治理水土流失59.05km2;改造中低产田土1.05万hm2;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8185万口;退耕还林造林5600hm2,新建县、乡标美路852km,新建乡村基耕道279km,为年度计划的168%。

1.2 消费分析

人口增长对粮食消费量的影响。2010年凉山州粮食总产达219.04万t,目前全州常住人口45.328万人,人均占有粮食483.23kg,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按社会粮食调查,平均每人每天消费口粮400g左右,全年每人消费口粮在160kg左右,全州人口年消费粮食近73万t,占全州粮食总产量的1/3。按年人口平均增长率1.05%计算,每年要增加口粮0.76万t左右。

饲料用粮对粮食消费量的影响。近年凉山州畜牧业迅猛发展,2010年全年出栏肉猪614.70万头,增长3.6%;羊出栏424.79万只,增长5.1%;牛出栏44.77万头,增长4.9%;家禽出栏2560.82万只,增长5.2%。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6.09万t,增长4.2%,其中:猪肉产量47.75万t,增长 3.8%;羊肉产量 8.62万 t,增长 4.7%;牛肉产量5.27万t,增长5.0%;家禽肉产量4.2万t,增长 6.8%;禽蛋产量 2.69万 t,牛奶产量 3.99万 t,增长1.6%;水产品产量2.94万t,增长5.8%。牛奶产量3.99万t,增长1.6%。在预测饲料用粮需求时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提出的饲料粮转化率,同时结合农村调查资料, 2010年以每公斤猪肉、牛羊肉、禽类、蛋及制品、水产品、奶制品消费饲料粮3.1kg、2.4kg、1.5kg、1.5kg、0.3kg、0.2kg进行估算。年需求饲料用量193.75万t。以目前增长率,每年要新增饲料粮8万t以上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

工业用粮对粮食消费量的影响。凉山州酒类消费趋于稳定,而食品加工和医药浆纱等工业用粮将会大幅度上升。全州马铃薯年加工量12万t(五折一原粮),玉米、荞麦及豆类制品年加工量3万t,目前工业用粮15万t左右,预计未来工业用粮增长速度将达到10%左右,年增长1.5万t。

种籽用粮对粮食消费量的影响。综合考察全州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作物品种结构,以及各种粮食作物节种耕作栽培技术的发展与推广等因素,除杂交稻、杂交玉米两杂种子外,其他常规种子基本上是自留种。随着旱育稀植、精量用种等用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未来种籽用粮将不断减少。按每667m2用种量10kg折算,年种用量约10万t。

损耗用粮对粮食消费量的影响。粮食在生产、销售、运输等各环节均有相当大的损耗,粮食损耗一般以产量的5%计算,年损耗量11万t。

1.3 供求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全州每年各项共需消费302.75万t粮食,年增长10.26万t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按2010年最高产量219.04万t计算,还有近84万t的缺口,而实际情况是全州粮食基本供求平衡。主要原因:一是全州有24万hm2的帮忙田没有纳入统计,据全州土地第二次调查,全州现有耕地59.2万hm2,而年报统计面积只确认35.13万hm2。未纳入统计部分主要是旱作,生产条件较差,主要种植荞麦燕麦作物,单产较低,按200kg/667m2计算,总产72万t;二是全州除自产自销部分外,每年超市、面粉加工,酿造厂,养殖和饲料销售等企业从州外调进优质米、小麦精粉、商品玉米、饲料等成品,每年预计10万t左右。

2 制约因素

2.1 资源要素约束

一是气候资源。凉山州光热充沛,降水一般都在1000mm,雨热同季,但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区域性缺水明显,冬半年降水量不到全年10%,夏半年集中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大多数地区降水量都在800~1100mm,雅砻江西部、金沙江河谷降水在700~800mm。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加剧,极端性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冰雹、洪涝、低温冷害、冻害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二是土地资源。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耕地锐减势头基本得到遏制。但是,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和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稳定耕地面积的难度越来越大,耕地质量提高的趋势也并不明显。2010年末累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88万hm2,仅占全州耕地的21%。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70%以上,其单产水平只占全州平均水平的70%~80%,主要分布二半山和高山坡地,土层浅薄,又无结构,水土流失,跑水跑肥,形成旱、薄、瘦、蚀。三是劳动资源。农村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大量进城就业,农村缺乏有思想、有技能、敢创新的示范带动人才,影响了新技术、新成果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劳动密集型技术被闲置,不少地方已出现了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只有靠增施化肥来提高产量,农用化肥施用量 (折纯)由“十五”末10.6564万t提高到13.8122万t,增加近30%。

2.2 基础设施约束

一是投入总量依然偏低。财政收入增长而支农资金比重却下降。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每年在提高,但主要体现在惠农政策补贴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投入所占比例不增反减。二是多头管理造成投入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如农业综合开发、大型商品粮基地、优粮工程、农田水利等分属不同部门。三是小型农机设施滞后,导致机械化使用、维护和管理都存在问题。

2.3 科技支撑约束

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进步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决定性力量。依靠科技支撑粮食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科学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农业科研工作特别是农业应用基础性研究缺少稳定的资金项目支持,产前、产中、产后的集成配套技术研究不够;二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农业科研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不够,“为论文而科研、为职称而科研、为经费而科研”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成果评价考核办法体现农业科研特点不够;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基层推广队伍长期得不到补充,知识陈旧,推广工作没有形成合力,机制不活。科技创新水平低,支撑能力不强,发展粮食生产缺乏科学的思路和科学的办法。

2.4 比较效益约束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对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稳定粮食价格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现有补贴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明显,刺激粮食生产的作用相对不够。二是目前粮食价格还没有完全反映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对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一定影响。三是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稳定发展粮食产业的基础不牢。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劳动力价格上涨,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按市场劳动力价格,绝大多数粮食作物是亏本生产,粮食的比较效益低。

2.5 其他约束

一是粮食生产规模小而散,集约化程度较低,区域优势、规模效应不明显;二是市场发育不够,特色农业起步低,包装简陋,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供、销服务体系不健全,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不强。四是粮食产业组织模式是一种不稳定、不成熟的组织模式。粮食产业化水平低,粮农和粮食流通加工“两张皮”,由于规模实力的差距,粮食产销利润分配不公。

3 提升粮食产能潜力的途径与政策建议

3.1 潜力分析

3.1.1 土地资源潜力

一是中低产田增产潜力大。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70%以上,其单产水平仅占全州平均水平的70%~80%,通过培肥地力提升粮食产量的空间还非常大;二是可开发耕地潜力大。凉山州2010年统计,年末实有耕地35.13万hm2,土地二调面积59.2万hm2,据调查,近期可开发的宜农荒地达5万hm2,潜力较大。三是秋冬闲田潜力大。全州近期可开发利用晚秋和冬闲地面积达8万hm2以上。

3.1.2 气候资源潜力

“低纬度”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地形地貌,造就了凉山州光温资源充足、水能资源充沛、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化显著以及冬暖夏凉、年气温差较小、日差较大等资源稟赋。“北方的阳光、南方的温度、印度洋的气候”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独特的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以西昌市为中心、以安宁河谷为中轴的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具备发展粮食生产的“温、光、水、热”自然优势;有“不是海南,胜似海南”的美誉,在传统农业粗放经营模式下,仍可以满足“一年熟、两年足”的初级目标。具备了发展“增、间、套、围”多熟种植提高复种指数的气候保障。

3.1.3 粮食单产潜力

凉山州有小面积水稻单产超900kg/667m2、玉米超1000kg/667m2、马铃薯超4500kg/667m2,小麦超 700kg/667m2,荞麦超250kg/667m2的高产典型,但就全州而言,基础设施还很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生产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2010年粮食平均单产仅291kg/667m2,比全省平均水平342kg/667m2低56kg/667m2,较全国平均水平 331.5kg/667m2低 46kg/667m2。在栽培技术、科技减灾、更换良种等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3.1.4 科技增产潜力

目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潜力基本消耗殆尽,粮食发展将更多地依靠科技成果和增产技术在生产中及时运用,取决于农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素质高低。全州17个县市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机构,现有大学本科院校1所、农业中等学校两所,州属农业科研机构6所。在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水平。通过增加科技投资,努力改良农业人力资本和生产要素资本,既是推动凉山州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又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大潜力。

3.2 实现途径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基于粮食生产与发展的特性、增产的优势与潜力、影响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分析,今后一个时期,不仅要明确指导思想,加大财政投入,重要的是必须本着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原则,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3.2.1 构建特色效益粮食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凉山州优质特色效益粮食产业化作为一项带全局性、方向性的举措来抓,充分发挥安宁河谷和高山寒温带特色资源,瞄准马铃薯、荞麦、优质稻、食用玉米、燕麦等地方特色粮食产业,认真分析研究各个支柱产业的特点,制定完善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推进路径、战略措施和办法,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的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不断完善凉山州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做好特色文章,作响绿色品牌,推进绿色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以创建“大凉山”农产品品牌带动全州品牌经济发展。

3.2.2 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一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二是强化推进粮食标准化生产进程。制定和完善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坚持不懈地推进标准化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三是加强农民培训。力争做到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村有一批致富带头人,每个特色产业有一批技术能人。四是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围绕优质马铃薯、苦荞麦、优质粳稻、燕麦等主导产业组建完善一批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普及应用轻简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加强农科所和示范场等科研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完善示范功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2.3 健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体系

一是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2015年新增有效灌面4.09万hm2,改善有效灌面1.73万hm2。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产粮区硬件设施建设,使沟、渠、路、电、仓储以及信息网络相配套,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旱涝保收基本农田,提高抗灾避灾能力。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围绕马铃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机械深松、精量播种、机械化栽植、联合收获、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重点农机化技术,力争2015年全州农机总动力达到341万kW,年均增长1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年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三是积极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在金沙江河谷积极研究和示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提灌站。每年新建3万口农村户用沼气池,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在二半山和高寒山区不适宜建沼气池的地区推广生物质炉3000台。四是全面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州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工作。

3.2.4 健全粮食市场营销体系

加快建设农产品营销体系,大力扶持农产品经纪人、专业营销队伍、加工营销企业,扩大销售网络,促进农产品销售。加强农业品牌宣传,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精心组织开展农超、农商对接活动,扩大对接品种范围,拓宽销售市场。新建一批上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力争把凉山州建设成为川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集散地。

3.2.5 健全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和依托,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2.6 创新发展现代粮食生产的体制机制

一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合作、土地合作社、租赁、承包、联营等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创新农村公共服务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完善农村服务机制,支持发展农业保险,逐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3.3 政策建议

3.3.1 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扶持力度

全州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落后,中低产田比重达70%以上。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建议加大力度扶持凉山州标准农田建设,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

3.3.2 对非重点粮食产能县进行扶持

凉山州会理、会东、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布拖、喜德、德昌9个已列入国家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县和四川省新增5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布局县,会理县被纳入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有一定资金支持,但其他县开展产能建设资金少难度大,希望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按照“突出粮食生产、支持优势特色”的原则,合理确定优势区域和关键支持环节,突出抓好水稻、玉米、马铃薯、荞麦4个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整合各类农业资金,重点支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3.3.3 加大对高产高效创建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扩大范围,配套一定资金和物资,按照主导作物高产创建目标和“百、千、万”示范推广模式,深入实施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加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集成、创建、推广力度,“农、科、教”三结合,确保“技术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

3.3.4 加大对良种补贴的扶持力度

把凉山苦荞麦、燕麦等优势作物均纳入良种补贴范围给予扶持,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10凉山州水稻、玉米、小麦、青稞良种补贴实行全覆盖,国家实施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试点工作,凉山州2010年实施了5333hm2的原种生产补贴面积,有效调动了凉山州群众种粮积极性。但作为地方特色效益粮食的荞麦、燕麦等作物却一直没有纳入良种补贴,马铃薯良种补贴实施面积小、受益农户少,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农户对优良种薯的需求。这些作物的主产区都是贫困彝族聚居区,更需要重点扶持。

3.3.5 将马铃薯主产县纳入产粮大县补贴范围

将凉山州马铃薯种植面积在6667hm2以上的县纳入产粮大县补贴,资金额度按产粮大县规定补助,以便又好又快地发展马铃薯产业。

3.3.6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

积极落实国家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基层部分农技人员技术落后,知识老化,观念陈旧,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对新技术的要求。应加强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技术的培训学习,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能适应新时期农技工作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技推广队伍。另外,近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农民培训和科技指导工作。

3.3.7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

一是大力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龙头行业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增强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二是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改变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营建高标准的粮食生产基地,走高质量、高产出、高效益的路子。三是深化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积极引导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企业和大户流转,实现粮食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猜你喜欢
凉山州全州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凉山州果叶兼用桑间套作马铃薯技术
泸西县总工会:全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会议在泸西召开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我的粮食梦
论传统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凉山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