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2012-08-15 00:47曹智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4期
关键词:莪术异位症西医

曹智英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钦州 535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曹智英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钦州 535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覆盖在子宫体腔面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继发性痛经、月经不调、下腹坠胀感及疼痛、不孕等一系列列症状的一种疾病。传统的西医治疗采用激素疗法可以明显的抑制雌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但是单独应用中药治疗,虽然不良反应的发生得到了控制,但是疾病的治愈率却十分不理想。所以近些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展,既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又能调理患者的全身状况、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治愈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一类非常常见的疾病,它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覆盖在子宫体腔面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继而引起一些列症状的一种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当高,会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痛经、月经不调、下腹坠胀感及疼痛、不孕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目前关于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仍没有阐明,关于疾病的处理也没有根治的方法。过去采用的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极大,西医激素治疗的毒副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那么,近些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就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这里,我们就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状做一综述。

1 西医治疗

传统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是用激素治疗来反馈性的抑制雌激素的分泌、进而促使子宫内膜组织的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临床上常用的激素治疗的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孕激素、达那唑、孕三烯酮、孕激素受体调节剂如米非司酮[1]。这些药物都可以通过明显的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来使雌激素的水平下降,进而促使子宫内膜组织发生萎缩。

这种治疗方式在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异位处子宫内膜发生萎缩的同时,也会影响机体正常的内分泌稳态以及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虽然可以暂时消除患者继发性痛经、下腹坠胀感及疼痛等症状,但是在停药后复发概率高,并且在治疗期间抑制了雌激素的水平、延缓了自然妊娠的时间,还会因为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产生诸多并发症。

2 中医治疗

传统的中医按照逐瘀调和的理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的疗效。蔡沙芒[2]等的研究中对于患者给予赤芍15g,五灵脂、桃仁、当归、川牛膝各10g,川芎、香附各8g内服以及红藤30g,透骨草20g,三棱、莪术、王不留行、皂角刺、路路通各15g灌肠,随证加减得到治愈率为38.5%。陈颖异等[3]的研究采用活血化瘀的基本方配合自制的活血温阳散结通络配方及自配药酒内服,得到的治愈率为51.6%。李文玲等[4]的研究中采用桂枝茯苓胶囊内服以及丹参 30g,三棱 10g,皂角刺 15g,莪术 10g,红藤 20g,乳香10g,没药10g,当归15g灌肠方并配合自制的活血化瘀的外敷配方,总体治愈率为50%。

由此可见,口服、灌肠和外敷的中医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疗效。虽然毒副作用相比西医治疗较小、但是总体治愈率并不理想。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气血瘀滞、寒凝痰阻、肝肾亏损、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理主要包括:①舒经活络、改善异常的血液动力学;②调节内分泌状态、降低雌孕激素水平;③控制全身疼痛、加强机体免疫力;④降低异常子宫内膜侵袭的能力。

中医治疗讲究辩证施治,对不同的症状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王翠霞[5]和王秀英[6]的研究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痰凝滞、肾脏虚损,分别给予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二仙汤合桂附地黄丸、调肝汤合金铃子散治疗,得到的总体治愈率分别为53.5%和59.3%。方德利[7]、种丽群[8]等也分别应用血府逐瘀汤和少腹逐瘀汤来治疗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种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愈率分别为49.3%和56.2%。

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了具体的分型,并针对具体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治愈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仍没有十分显著的改善。近些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非常有效。

李文彩[9]的研究中采用在西药枸橼 酸他莫昔芬的基础上,配合肉桂 15g、红花 15g、桃仁 15g、香附 10g、玄胡 10g、丹皮 8 白芍8g、柴胡8g、当归8g、莪术8g中药汤剂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治愈率达到了65%。罗香花[10]的研究中在经期第一天给予米非司酮12.5 mg口服,并配合中药治疗,行经期间给予茜草 l0g,三七粉(冲服)3g,川楝子 15g,元胡 8g,益母草 15g,大黄炭3g;非经期给予丹参15g,蒲黄 15g,桃仁 10g,红花 6g,五灵脂15g,三棱和莪术各8g,当归15g:同时在上述基础方药之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中药,例如伴随血虚有热者加用生地黄和牡丹皮各10g,气虚者加用黄芪20g,治愈率达到95%。王冲等[11]的研究中采用中药合剂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治愈率达到了94.4%。

4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极为常见的疾病,目前为止它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虽然该疾病是良性病变,但是异位到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具有非常强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而且也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增殖和坏死。所以,这一疾病在临床上治疗非常困难。它的存在,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如继发性痛经、月经不调、下腹坠胀感及疼痛、不孕等。

对于该疾病的处理,传统的西医治疗采用激素疗法可以明显的抑制雌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但是单独应用中药治疗,虽然不良反应的发生得到了控制,但是疾病的治愈率却十分不理想。所以近些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治疗方式,既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又能调理患者的全身状况、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邓姗,李华军,郎景和,等.体内外孕激素和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影响的差异[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117-121.

[2]蔡沙芒.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症65例[J].新中医,2007,39(12):62-63.

[3]陈颖异,林向韶,王小晶.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并发不孕症32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4):309-310.

[4]李文玲,宋小娟.中药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J].现代中医药,2009,29(3):19.

[5]王翠霞,刘群.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2):570.

[6]王秀英.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l5例[J].四川中医,2008,l8(11):34.

[7]方德利.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4):297-298.

[8]种丽群.少腹逐瘀汤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J].陕西中医,2006,27(6):674.

[9]李文彩.中西医结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7(3):3144-3145.

[10]罗香花.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1,3(13):97-98.

[11]王冲,史玉林.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9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6):92-93.

R711.71

A

1672-5654(2012)05(b)-0172-02

2012-04-23)

猜你喜欢
莪术异位症西医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