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2012-08-15 00:47高春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4期
关键词:抗生素细菌血液

高春玲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近年来,因为抗生素以及类固醇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各种内窥镜及侵袭性操作检查使用的增加,使得医院内感染日益增加。院内感染不但可导致患者最终的治疗失败,也加重了社会的医疗成本。因此,加强监测管理,积极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对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患者院内感染的常见类型

1.1 呼吸系统感染

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中的院内感染,以上呼吸系统感染为主,有的患者施行机械通气,使咽部分泌物中的细菌大量吸入,或更换气管内套管也可将积存于咽后壁的含菌分泌物带入气道,而引发呼吸道感染。有文献报道[1],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特别是危重患者,由于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使人体的正常防御屏障破坏,呼吸道粘膜分泌物变黏液变黏稠,利于细菌繁殖,诱发肺部感染。

1.2 泌尿系感染

手术后患者留置导尿管,导尿管改变了尿道生理屏障作用,发生管道不通,如管道堵塞、管道扭曲、管道折叠等,也就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另外工作人员导尿操作不规范,导致尿管污染或将周围细菌植入膀胱有关。泌尿系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第二大因素。

1.3 血液感染

事实证明侵袭性操作是造成血液感染的主要途径,医院内各种危重症患者治疗使用人工气道、急性肾功能不全透析的动静脉血液过滤装置、为病人输液、输血及营养支持通道的血管置管等。还有很多先进的监测技术使入侵性有创伤口日益增多,如血液动力学监测应用的气囊漂浮导管、动脉测压导管等。有创治疗伤口的增多,增加了患者菌血症发生的机会,使院内感染增多。

2 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

首先,综合性医院内患者进行门诊就诊、行特殊检查、取药、交费时,区域划分不明确,使得医院各种患者、其它各种人员流动性大,各种操作频繁,不同病种、不同部位与程度感染的病人共同集中在医院,且会诊、探视人员也易将病原菌带入医院内,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次之,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意识淡漠,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监控措施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另外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加,使机体丧失正常的抵抗能力,正常菌群遭到破坏,人体微生物失衡,结果使正常情况下不致疾病的,却引起条件致病菌以及真菌的双重感染。

3 预防措施

①医务人员要加强无菌概念,操作中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避免造成血液传播。在处理不同病人或直接接触同一病人不同部位前后必需认真洗手。保持各种管道、检测装置的畅通,定期更换消毒液,室内各种装备、器械、物品进行消毒后保持干燥,避免污染。手术中的各个环节均有血液污染地机会,尤其以实施体外循环手术时血液污染机会更多,并且无法判断是从那个环节受到污染,因此,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尽量减少侵袭性操操作。住院患者一旦发现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②医院成立院内感染监控小组,定期对发生的院内感染类型、发生率及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等方面进行定期监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技术水平,避免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工作人员院内感染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防治医院感染的关[3]。因此要加强医务工作者院内感染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工作者整体素质,让他(他)们充分认识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必要性,只有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认识才能加强其责任心,使其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③加强护理营养低下患者和危重症患者,对于危重症患者采取各种方式的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加强患者皮肤口腔护理,及时发现口腔等部位的隐蔽病灶,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勤换床单、被服,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预防皮肤感染。治疗时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并严格把握联合用药指征,尽可能在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选用抗生素,不得擅自用药。在使用抗生素 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要根据病人的诊断、感染的部位、细菌培养结果、及目前院内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全身情况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并且要求护士在给药过程中,能掌握药代动力学知识,同时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2]。

④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应安置于正压病房。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病人。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建议分组护理,固定人员。医院病室应环境安静,阳光充足,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严格限制探视人员,集中探视时间,尽量减少病室内人员过多流动,以免污染病室空气或带入病原体。

3 体会

采取有效地监控措施,加强管理,是防止感染蔓延的主要手段。减少高危因素是降低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重点应是环境的消毒管理和各项诊疗操作使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1]袁咏梅,吉正平,顾萍.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47-1250.

[2]葛惠芳.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及感染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5):102,2001,16(9):6551.

[3]蒋冬梅,唐春炫.ICU护士必读[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2:267

猜你喜欢
抗生素细菌血液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抗生素的故事
细菌大作战
细菌大作战
细菌惹的祸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