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与政策性建议

2012-08-15 00:45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粪便垃圾污染

闫 夏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与政策性建议

闫 夏

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早在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就包含村容整洁的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农村仍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导致近年来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从分析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出发,结合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对改善农村环境问题提出建议。

农村环境;环境保护;危害;法律制度

农村环境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指在农村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或者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从而导致农村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问题。农村环境问题同广义上的环境问题一样,也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生态破坏在农村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等。环境污染在农村主要表现为两种: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主要指农业生产和农民自身生活造成的污染,比如农业生产中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土壤和河流造成的污染、家畜养殖或者养殖业产生的家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等等。而外源性污染是指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有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给农村造成的河流、空气等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转移,大量城市生活垃圾在农村堆积,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等等。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我国污染防治投资主要投放到工业和城市,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农村环境问题堪忧。

一、农村环境现状

1.生活垃圾与日俱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得农村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从而导致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多元化,垃圾日产量日益增多。农村生活垃圾由过去的腐菜烂叶等简单结构变成今天建筑垃圾、白色垃圾、废旧电池等的综合体,而且由于农村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没有固定堆放、收集垃圾的场所,各家各户往往遵循就近原则随意将垃圾露天堆放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等,或者直接倾倒进河流里,其中不可降解的污染物质直接导致了今天农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表现为局部区域空气中弥漫腐臭气味、塑料袋满天飘扬、河流严重污染等等,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

2.人畜粪便得不到有效处理。人畜粪便在农村得不到行之有效的处理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的状况,其中,禽畜粪便是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发展养殖业已经成为许多农民致富的主要方式,由此导致了突出的环境问题。据调查,农村户均生猪存栏3头以上,养禽5只以上,大牲畜平均约0.35头。以农村户均4人,养猪3头,禽(以鸡计)5只,牲畜(以牛计)0.35头,按人均排泄粪便1.2kg,猪15kg,牛30kg,鸡0.05kg计算,农村每户平均每天产生人畜粪便61kg,是城镇(以户均3人计)的17倍。大多数农民及养殖场没有相应的处理能力,没有污染防治设备和技术,大多数人畜粪便被直接排入水体或者露天堆放。人畜粪便排入河流直接导致了河流水体的污染,使得河水根本无法使用;而露天堆放会导致污染物质渗入土壤或者地下水,影响土质和地下水质。这些都严重的威胁到农民的身体健康,污染农村环境。

3.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大量使用,污染土壤和河流。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大量农药化肥来提高土地生产力,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给农村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但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我国农药年产约170万吨,平均18亿亩农田每亩需要近1公斤;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虽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于施用量不当以及施肥不合理,常使很多化肥浪费掉,而且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多方面失调,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4.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众多开发区、工业以及化工园区在农村地区快速兴起,随着近些年来招商引资项目的盲目开展,许多基层干部面对经济效益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对生态环境不管不顾,对引进项目的考核仅仅以经济收益为惟一指标,直接导致大量高污染行业向农村涌进,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工业三废”超标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5.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转移。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大导致了城市人口的激增,每年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令人头疼。据统计,我国600多座主要城市每年产生垃圾1.6亿吨,人均垃圾年产量440公斤,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其中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占66%,近1/3垃圾只能进行简单填埋,这些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80亿吨,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由于无法对大量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很大一部分城市生活垃圾被运到农村堆放,将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转移,不仅占用大量农村和郊区土地,而且给农村带来严重的侵入性污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外源性污染。

二、保护农村环境的政策性建议

1.搞好农村规划,建立农村环保目标责任制。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广大且城镇分布较为分散,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分散、多源和治理困难。各级政府应针对这些问题做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必须要有明确的治理目标,认真搞好规划,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做到城乡统筹治理,将生态环境质量作为政绩考核内容,努力通过创新方法和完善制度措施,增强治理工作的实效性。规划并建设农村固定的垃圾回收点,在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定点、分类收集后集中运送到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以改变农村以往随意丢弃、堆放生活垃圾的现状,减轻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以理性化的态度对待招商引资工作,对引进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坚决避免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进驻,以避免工业污染对农村环境的不利影响;严格禁止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的转移,政府环境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对向农村转移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责任人进行行政惩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2.加大农业投入,实现农业技术绿色化。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滞后是一个普遍问题。我们引导和教育农民,大力推广新型农业技术,禁止剧毒性农药的使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的绿色农药;在施肥方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针对不同成分的土壤进行配方施肥,做到“对症下药”,不仅节约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在生产模式上,也应当推广农业上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因地制宜地推广北方的“四位一体”和南方的“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将一个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变成另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料。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是处理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最佳方式,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将人畜粪便转化为可利用的沼气和沼液、沼渣资源。

3.加大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投入,提高环保资金利用率。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建设能否取得成效,能否长久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投入和社会多元投入。支持农业技术革新,建设垃圾中转站,配置垃圾箱、垃圾运输车等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没有资金的支持,任何的制度设想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资金,建立专项工作考核制度,对成效明显的可以实施“以奖代补”政策。首先应运用国家、省级和地方财政投入和补贴,结合农民自筹、社会融资、金融贷款等方式,增加环保设施和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明确使用渠道、用途和责任,加强监管和落实;其次要加大投入积极研究适合我国农村特点的环保新技术,研究降低治理成本的技术并加强与国外的技术合作;此外,还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完善,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调节各类企事业经济活动和利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农村环保事业投入,对主动治理和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的企业单位,可以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

4.加强农民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环境意识的缺乏,和政府部门的缺乏重视。农村环境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农民环境意识较弱,农民对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从法治的角度看,我们应在环境法中加强有关环境意识教育方面的规定,促进农村环境教育的开展,农村文化站、农技站等应成为环境教育的主力军。各级宣传部门、环保部门、农业职业教育部门、出版部门应当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方式、教育形式、传播手段、网络媒体,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和灌输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自主保护环境的能力。促进农民群众转变传统观念与生活习俗,培养讲卫生、爱干净的良好生活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加强保护农村环境意识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农民,更重要的对象是官员和城市居民。官员和城市居民不应认为农村环境与自己无关,而应认识到关系的密切性以及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责任编辑 张讯)

book=157,ebook=157

闫夏,山东师范大学(邮政编码 250014)

X21

:A

:1672-6359(2012)04-0048-02

猜你喜欢
粪便垃圾污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倒垃圾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观察粪便 调整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