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论据熠熠生辉

2012-08-15 00:47江苏王海艳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论据议论文文章

江苏 王海艳

议论文的写作离不开论据的使用,特别是事实论据的使用,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但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运用事实论据时,缺少艺术性,事例叙写平淡无味,达不到感动人心的效果。 那么,如何给论据插上美丽的翅膀,让它熠熠生辉呢?这里笔者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一、“排”出气势

将一组同类事实论据进行高度浓缩概括,一个事例简炼至一句话,以排比形式出现。这种概括排比,不仅使语言气势磅礴,更能让论据充分,论证力量陡增。例如:《要善于纳谏》一文这样写道:

掀开中国历史的重重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着后人: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假如当初楚怀王能听取屈原的意见,又何至于落得个客死他乡的悲剧?假如当初蔡桓公能听从扁鹊的劝诫,又何至于落得个病入膏肓的结局?……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如果当初鲁庄公不听取曹刿的建议,又哪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如果当初唐太宗不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这段话中,作者就是选取了贯穿古今的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自己的观点——“要善于纳谏”,句式短小精悍,但概括力极强,气势如虹,读来让人顿感酣畅淋漓,神盈气足。

二、“比”出良莠

在论证过程中,适当地选用反面论据,进行对比论证,会使人物、事情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使得论证逻辑严密,带有思辨性。例如:在论述“勤能补拙”的观点时作者这样写道: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通过对比,孰是孰非,一目了然,也就增加了论证的力度。

三、“喻”出形象

议论文在于表明观点,阐明道理,而有不少观点与道理,抽象而深奥,如果直截了当的分析,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比喻能使抽象事物形象化,深奥道理浅显化。精彩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辞、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唤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人在阐明“以柔克刚”的道理时,运用了这样几个比喻:

绳子很软,棍子很硬,但世上只有绳子捆棍子,没有棍子捆绳子。

舌头很软,牙齿很硬,但当牙齿掉完了,舌头依然非常健全。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形象生动,说理透辟,让人信服。

四、“问”出悬念

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制造悬念,引人注意和思考;一方面一咏三叹,使得文章极具节奏感和韵律美,避免单调、平铺直叙,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例如:

三国往事依旧,昔日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最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头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让亲密的感情所欺骗,所扼杀;在理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知。

这段文字,一连使用几个设问句制造悬念,发人深思,节奏明快,富有很强的音乐美。

五、“叙”出情感

纯粹的叙写,常常给人以单调苍白之感,而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就可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其中,爱憎好恶,跃然纸上。例如:

雄鸡啼破了黑暗,迎来了拂晓,惊醒了梦中佳人。你揉揉惺忪睡眼,再次掀起窗帘,你吃惊了:辽阔的草原,一望无垠,小草绿得逼你的眼。你从未看见过这样的世界。于是你知道:从此你将弃轿从骑,你为吐蕃一员。一只鹰滑过天空,一声呼啸划破宁静,你欣慰地笑了。也许,你并没有想到,你,一个民族的代表,一次义无反顾的交流,将两个民族的血液融为了一体。历史已将你的前行记入了厚重的笔记。

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故事里的情感就不是每个人都所能体悟到的。因而,在故事中灌注作者自己的解读,融通自己的情感,就是论据顿然情采飞扬。

六、“引”出厚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准确恰当地引用寓言、生活故事、名人名言、警句俗语、成语典故等既能使文章文采靓丽,更可使议论文说理深刻厚重,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从而赢得读者的青睐。如佳作《两种拍马者》中有这样一段议论:

这种拍马者一般不在大庭广众下拍你,往往在只有天知、地知、你(家)知时悄然暗拍,有时给你“雪中送炭”,有时为你“锦上添花”。他们之中最工心计者还有长期打算,按部就班地拍,循序渐进地拍,由缓而急地拍,轻重相间地拍,坚韧不拔地拍,节奏适度,很有章法。他们知道,“石上坐三年,能将石坐暖”,何况人心都是肉长的!至于此类人的战略目标,说来比较简单,或为自己提拔,或为儿女前途,总之要“零存整取”,钓得大鱼,实属拍马界中高人。

这段文字巧妙地引用成语、俗语和专业术语,具体分析了战略性拍马者的方式、心态和目的,用笔诙谐,说理形象生动,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猜你喜欢
论据议论文文章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