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衔接的对比研究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2-08-15 00:44
台州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英式连贯省略

陈 娴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英汉语篇衔接的对比研究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陈 娴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衔接是创建连贯篇章所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存在显著差异,英语重形合,较多使用外显衔接手段,而汉语重意合,较多使用内容及语义上的隐性衔接手段。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大学英语衔接教学,旨在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篇理解和表达能力,更好地避免英语作为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语篇;衔接;负迁移;外语教学

一、语篇衔接的重要性

语篇是由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最基本的特性是其连贯性,没有连贯就产生不了篇章。正如黄国文所指出“语篇必须语义连贯,包括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的连贯,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1]56王治奎教授也指出“语篇的连贯性是语篇内聚力的体现”。[2]而要创建连贯的语篇,衔接手段的合理利用是必不可少的。衔接作为语言系统的一部分,可以使语言中不相关的成分结合在一起。语篇的衔接主要通过词汇和语法的形式体现,具体体现为语法照应、替代、省略、衔接词的使用以及词汇衔接(包括词语重复、上下义及同反义)。当今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衔接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句子之间缺乏逻辑严密性,不够流畅。尤其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即便融入了衔接手段教学,但未注重英汉衔接手段的差异,从而使学生难以掌握英式衔接手段的特点,在用英文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缺乏严谨,因而EFL学生的语篇衔接意识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二、英汉语言表达的差异

英汉语言表达最显著的差异在于英语属形合性语言,而汉语则属意合性语言。英语注重运用外显衔接手段来达到语篇的流畅,其中包括并列、转折、因果等关系衔接词的运用,代词、副词等衔接短语的使用,将句子或句子各成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英语相比汉语,更多地使用照应、替代等语法衔接手段,借助于表层语法关系,来达到语篇的严谨和连贯性。与之相反,汉语则注重内在衔接,注重内容的自然内在联系,较少地使用衔接词等外显衔接手段。省略和重复也是其常用的语篇衔接手段。

三、英汉语篇衔接差异的对比分析

基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体验英语1、2册及其教学参考书,笔者对其中的英语及汉语句子加以分析,从中探讨英汉语篇衔接的差异。

(一)英语语篇衔接的特点。英语注重运用外显衔接手段,其中之一便是体现在衔接词的运用上。通过运用并列、转折、因果等关系的衔接词,可以将句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确保语篇结构完整流畅,达到以形显义的目的。

例1 Our shifts were eight hours long and often overnight as the centre was open 24 hours,but we generally stayed longer out of choice as the work was important and exciting.[3]110

例2 The competition for scholarships and grants is, however, extremely strong and there are usually strict requirements.[4]13

很显然,第一句中运用了“and”、“as”、“but”、“as”这四个表达并列、转折和因果关系的衔接词,将各个分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例1成为一个语篇。而第二句所表达的意思清楚、流畅,主要在于运用了“and”和“however”这两个表达并列和转折关系的衔接词,把句内的几层意思结合在一起。

语法照应的运用也是英式语篇的一大特点。语法照应主要指使用代词或副词来代替语篇中提到的某个具体的词,从而避免文章啰嗦,达到行文流畅,语篇结构和语义连贯的目的。语法照应包括人称照应、指示照应以及比较照应,[5]38-39其中比较照应在英文中更为常见。

例3 I immediately bonded with others in the same uniform.[3]110

例4 Living on my own is a totally different experience for three main reasons: being more responsible, more decisive and more creative.[3]76

在第一句中,词组“the same uniform”后面省略了“as mine”,这里“same”照应前文,属于后指,使得整个句子语义连贯,读起来严谨、流畅。第二句中,“different”照应前文,后面省略了“from my previous experience”,随后运用“more”这个单词,形成比较照应,与作者先前的经历作比较。通过使用比较照应的衔接手段,作者把独立生活的经历与先前的经历作比较,从而达到条理清晰,语义连贯的效果。

语法衔接中的替代也是英式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借助名词性、动词性、分句性替代,上下文可以有机地衔接在一起,从而达到语义连贯的效果。名词性替代词有“one”、“that”、“those”、“the same”,动词性替代词主要是“do”,分句性替代词有“so”和“not”,分别表肯定与否定。

例 5 A:I’m going to make sure I always check the expiration dates from now on. B:That’s what I do.[4]54

该句中的 “do”替代前文中的 “check the expiration dates”,使得整个语篇既简洁又清楚。可见,替代词的运用不仅可以达到增强语篇连贯的效果,而且使得文章简洁化,句义清晰,内容突出。

总之,英语语篇中的衔接主要体现在语法衔接手段的运用上,包括语法照应与替代,以及各类衔接词的使用,使得语篇的连贯性在特定的单词或词组中体现出来。

(二)汉语语篇衔接的特点。汉语注重内在衔接。汉语语篇有时候不需要运用语法衔接或其他衔接手段来达到语篇流畅连贯的目的,相反,汉语注重内容的自然衔接,依靠语篇的内在逻辑,达到连贯。而英语语篇刚好相反,通常借助衔接词等显性的衔接手段达到连贯。内在隐性衔接手段的运用是汉语与英语语篇的一大区别之所在。

例6 我超重,很不健康,要是再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话,我会越来越胖,越来越不开心。[6]96

由该句可见,“超重”和“很不健康”是因果关系,省去了因果关系衔接词“因为…所以…”。“越来越胖”和“越来越不开心”成并列关系,省去了并列关系衔接词“而且”。然而,即便没有衔接词,该句借助内容的内在语义连结,句义清楚明了,逻辑性强,语篇流畅。

省略也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衔接手段,是指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略去,从而避免语篇杂乱,达到主题突出,条理清晰的效果。汉语语篇重意合,即便省略了语篇中的某一成分,借助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也可以达到语义连贯的目的。省略包括名词省略,动词省略以及小句省略,汉语语篇以主语的省略最为常见。

例7 学生如需专业指导,还可约见其他的导师,也可选听大学老师讲授的课程。[6]9

该例句中三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学生,因为主语一致,后两分句略去了学生这一主语,句义清晰。该译句的原文为 “Students may see other tutors for specialized instruction. They may also attend lectures given by university teachers”。 可见,英式语篇中用人称代词“they”来构成语法照应关系,而汉式语篇则通过省略主语学生来达到语义连贯性。汉语中主语的省略并不影响读者的理解,反而使得语篇简洁化。

词语的重复作为一种词汇衔接手段,在汉语语篇中较常见。有些汉语句子通过重复某一单词,将上下文自然而然地衔接在一起,使得内容紧凑,顺畅自然,进而达到语篇连贯的效果。

例8 但他知道,就算火车减速了,自己也肯定跑不过火车。[6]65

该例句借助“火车”的重复,来达到连贯的效果。该译句的原文为“But even as the train slowed down, Falzo knew he couldn’t outrun it”。可见,英式语篇借助人称代词“it”来构成语义的连贯,而汉式语篇则通过重复来达到语义清晰的目的。

由此可见,汉式语篇的衔接手段与英式语篇不同,较多依靠内容及语义的自然连接,而较少使用外显衔接手段。

四、英汉语篇衔接的对比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综上所述,衔接是语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英式及汉式语篇在衔接手段的运用上存在差别。大学英语教学中常常忽略了对学生衔接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进行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内容不够连贯,衔接性差,逻辑性不强。有的学生在写作中套用了汉语思维模式,很少运用衔接词等外显衔接手段,从而使得文章条理不够清晰,句子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因而,大学英语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二语学习者的衔接意识。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借助母语的思维方式进行表达,从而表达不清。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形合性及意合性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显著差异,而有些二语学习者并未注意到这一点,进而导致母语负迁移。EFL学生在英式表达中未用衔接词加以有效地衔接,较少运用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使得语篇缺乏连贯性。因而,大学英语教学中需注重对于英式及汉式思维模式差异的分析,将英汉语言表达加以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母语负迁移,促进母语的正迁移,引导学生借助英式的思维方式来表达,鼓励学生多使用衔接词、语法照应等外显衔接手段,从而达到地道的英式语篇表达效果。

大学英语教学中需注重学生衔接意识的培养。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只注重语法单词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语篇衔接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只能机械地理解英语语法单词,而未能掌握语篇的结构与特点,在进行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时缺乏严谨性,内容不够流畅,语义表达不清。因而,大学英语课堂中需多融入语篇衔接手段教学,使学生理解各类衔接词及其运用,并且让学生掌握语法照应,替代等各类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衔接手段,将其运用到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另外,大学英语教学中可建立学生互查制度,鼓励学生课后对作文练习加以互查,及时发现语篇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正。学生通过互查,可以强化对语篇衔接的认识,明确在语篇衔接方面的错误,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自主性,从而增强自身的语篇连贯意识。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王治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修订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262-296.

[3]丁春岩.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 1(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贾国栋.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 2(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Halliday, M.A.K. &Hasan Ruqaiya. Cohesion in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6]贾国栋.大学体验英语教学参考书 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Discourse Cohes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EFL Teaching

Chen X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Taizhou University, Linhai, Zhejiang 317000)

Cohesi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creating the coherent language.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scourse cohesive strateg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English is hypotaxis-prominent, featured with the use of explicit cohesive devices, while Chinese is parataxis-prominent,featured with the use of implicit one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ntent and meaning. College EFL teaching on cohesion and way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cohesive strategies,which is put forward on this basis, aims at enhancing Non-English-Major EFL Students’ ability of discourse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and avoiding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mother tongue.

discourse; cohesion; negative transfer; college EFL teaching

H139

A

1672-3708(2012)02-0074-03

2012-03-08

陈 娴(1984- ),女,浙江台州人,讲师,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英式连贯省略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拼写为什么不同?
英式苦啤酒
英式下午茶
中间的省略
英式英语VS美式英语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