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角度的设计类型探讨

2012-08-15 00:43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心理学设计师消费者

马 融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一、设计与心理学

设计是为了美化生活,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行为,鲍豪斯有名的现代设计大师蒙荷里·纳基(Moholy·Nagy)曾指出:“设计并不是对制品表面的装饰,而是以某一目的为基础,将社会的、人类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心理的多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其能纳入工业生产的轨道,对制品的这种构思和计划技术即设计。”可见设计不局限于对物象外形的美化,而是有明确的功能目的的,是为了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而产生的活动。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包括两个方面,即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者的总和称为文化。其中,最基础的、最主要的,亦是数量最多的创造活动是造物。人们使用实际材料,包括工具,制造物的过程称为造物活动。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分为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

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它的定义多种多样,最早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提出。他认为日用品的设计“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互相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赫伯特·A·西蒙在《人为事物的科学》中指出,设计可以“作为一门人际科学的心理学”。而我国学者柳沙在《设计艺术心理学》中说:“设计艺术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它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艺术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从此定义中可以看出,设计心理学研究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设计者、受众的心理现象及情感因素的联系。

二、心理学上好的设计

设计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是为了心理抚慰,那么在心理学的角度上,什么样的设计可以称之为好的设计呢?根据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李彬彬教授的研究可以分析归纳为九个方面。

(一)创造性设计

创造性设计是设计最重要的前提。创造性则是人们从事创造的能力,他既是人类自身智慧的一种力量和特质,也是当今社会中人们的一种综合素质,更是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特质,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设计艺术的创造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创意性思维是其中的主导,每一个阶段都在有目的地达到初期预想的结果,而初期所预想的结果又是经过了我们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达到的灵感,一件设计产品能够成功地投入市场,与创新的表达方式和对设计过程的全面认识是分不开的。在设计中,总是通过新的形式,新的材质,新的工艺来实现创新,而这个创新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讨好消费者心理的过程,满足消费者心理的更好更新的目标。

(二)适用性设计

适用性是衡量产品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标准,这是产品存在的依据。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满足人的需求;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可以说设计是人需要的行为,是满足人对产品和其他非产品需要的产物。满足人对产品的需求,其目的直接体现为产品的实用性。设计的对象是产品,目的是使用,其他功能都是依附于其实用性而产生的,失去了实用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三)美观性设计

追求美是人类的本能,没有美观性的产品不会被消费者所接受。美观是对生活,对社会,对时代的观察下得出的,时刻在改变的东西,是人们心理的诉求。而设计产生的产品就是对这种消费者心理诉求的满足,因此,不同的消费者对于美观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例如,男性商品的色彩就多以深沉的暗色调为主,而女性的商品就用以柔美或者是充满活力的色彩。消费者审美价值的差异,导致人们对美的主观判断是不同的。

(四)理解性设计

设计的产品必须带有易被识别的特点,不仅仅是材质、构造和色彩,还必须易被使用,使得人与物交互作用时,不去一一细想该项目行为与物体。在“不思考”、“不自觉”记忆或行为之下,自然地去使用产品。提供给消费者一种熟知的感觉,更加强了产品给消费者的亲切度。设计师应该通过心理学的研究,了解消费者的认知活动规律,使设计师掌握造型识别、图形识别、广告识别等心理学基础,力求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求便心理。

(五)以人为本设计

在设计中将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并以此作为衡量活动结果的尺度。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站在人的角度去处理产品,使其达到为人们所用的最好的状态和最美的形态。当今设计界用“以自然为本”来扬弃“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更好、更全面地表达设计必须充分适应人的生物学特征即人类的自然属性。“以自然为本”的设计并非是藐视人的需求,更不是极端地牺牲人类的利益去满足自然的需要。当然,如果牺牲自然的利益来满足人类的贪婪,那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六)永恒性设计

不应片面追求流行款式,不应片面渲染、夸张其商业性或噱头。真正的设计是比一时潮流时尚更经得起考验。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某些特殊意义的设计是永远流行,具有永恒性的。例如,基督徒对十字架的偏好等。而一些经典的品牌,例如CHANEL,GUCCI等,则是用一些简单的永恒的色调、产品和LOGO来网罗住广大的消费者。人是很容易产生惯性的动物,所以,一些永恒性的设计,或者是对前者设计的小小的改良才能吸引更广大的、持久的消费群体,也更容易产生坚固的客户群。

(七)精细化设计

精细化时必须精心处理每一个细节,从构思到设计的完成,要使人感到耐人寻味而又不繁琐,从整体到细节都充满哲理与和谐。精细的设计不是指浮夸、奢靡的设计,而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认真琢磨,也许消费者当下并不了解设计的意义,或者并无强烈的印象,但经过一会儿之后明白其意义或设计,这就是作者的意志和接受者一致的瞬间。 精细的设计应该是像咀嚼食物般,越咀嚼越有味道;使得接受者从最初的印象慢慢往双方的感觉靠拢,创作者的意图传达至接受者的些微时间差,使用者本身或许不会马上发现,但“要用过才知道”就是它的价值所在。好像在玩一种游戏,在刚刚好的瞬间突然明白。

(八)简洁化设计

这里的简洁并不等同于简单,而是通过设计师的努力,使得产生的产品本身变得易于识别,能使消费者从心里更好地接受它。创作的过程就是慢慢把浪费的程度降到最低。一些无法用言语记述或判别时,越是深入探究,越是无法决定;但是一定知道孰优孰劣,这个感觉上的判断可以慢慢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就是创作。若停留在单纯地用自然语言记述的阶段,就仅只是概念而已。因此,可简单描述的事情就失去趣味了,就变成了简单的堆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细枝末节,既不美观,也不实用。一开始就简单之物,和精简后变得简单之物,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把不合适之物变得刚刚好合适,这之间的跃升存在着设计的精髓,也就是所谓的“张力”。虽然有晃动,看起来就像是极力使之减少后的静止状态。人一旦抓取到这细微的晃动,就能判断是有弹性的张力。所有的造型的基本都是如何处理张力的问题,一旦处理好了张力,不仅产品会变得更加美观使用,也会更加方便消费者使用,贴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九)生态化设计

生态化的设计是近几年非常热的话题,但是真正生态化的设计,不是考虑污染了再改造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同时满足人们需求。现在的所谓生态的设计,只是去改变材质或者是其他的东西,而没有考虑到生产新材质的过程,可能比原来的过程造成更大的污染。这是一种变相的口头上的生态,真正的生态要从意识上开始。生态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因而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的职责与作用。

三、其他设计类型的归纳

受李彬彬教授的启发和指导,借鉴和学习其他资料,并对消费者心理深入研究、对设计的学习和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另外九种设计。

(一)物超所值的设计

每一件商品都有它的固有价值,设计师要做的就是将它的性价比放到最大。没有一件成功的商品可以脱离市场,消费者购买的时候,不止是考虑产品的本身,更是考虑产品的价格。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精神方面的需求,更要考虑到减少消费者物质方面的顾虑。所以设计师不仅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功能,更要与时俱进,加以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尽可能地为产品减少成本,从而使产品的价格有所降低。设计心理学将以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为导向,促使设计师设计更多的“物超所值”的产品。

(二)民族性设计

新时代下的设计实现民族性与地域性的回归,契合了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精神与消费者的人文心理。泰戈尔1916年访日时,面对日本有全盘西化的趋势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所有民族都有义务将自己民族的东西展示在世界面前。假如什么都不展示,可以说这是民族的罪恶,比死亡还要坏,人类历史对此也是不会宽恕的。”设计中民族性的发扬回归使消费者自觉地接受并开启了内心中固有的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对消费者形成不小的吸引力。从地域性、名族性上来设计产品,能使消费者对其产品更大的共鸣与理解。民族性的提高不仅可以使得消费者对商品有更大的认可,更能够提升消费者的自豪感。民族性的产品不是单纯的从形式上来体现,更重要的是内涵与细节。民族性与时代感的结合能够不断推动设计理念的提升并加深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加强,满足了经济和文化的平衡发展。

(三)时代性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一个设计作品的背后是一个时代乃至几个时代,它反映着当时的审美观点和价值取向,这种反映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设计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不仅仅是文化的,还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等,因此,必须在时代的前提下探讨设计的意义。时代的进步必将导致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革新,这就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就需要设计顺应时代,使生活更加美好舒适。设计的意义并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能正确地、有效地引导社会,引导大众,成为一种正确趋势的导向。时代性对于设计来说,是与生俱来、水到渠成的一个过程。因为作为一个设计师,必然生活于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历史环境之中,时代性就是他无法回避的命运。而大部分设计作为商业设计,面向的不是设计师自己,而是市场和客户。设计师不能自说自话来决定他的设计,而是要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满足一个时代的特性而产生的产品可以更大程度地符合流行文化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刺激更大的市场。

(四)体验性设计

通过设计作品的传达能让消费者在情感上感受到共鸣的体验,产生特别的情趣,如趣味、感动、怀旧、启发等真实的情绪。这些情绪引发了消费者对设计的依赖和向往,促成了设计与人的互动,设计由此更具有感知力、生命力。消费者也在主观上倾向于接受这样的设计,并在心理上留下美好的回忆。

(五)人情化设计

人情化不简单地等同于人性化,而是更加强调消费者的主观感受。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把人主观需要的感受分为:情感需求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的满足。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要求设计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首先要以人情化的表达为重要基础,感染消费者的情绪,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使其感受到设计作品带来的自我实现,随之认同设计的价值。

(六)系统性设计

系统性设计的包容化要求设计的前期准备和开发过程中充分涵括考虑各项要素,使一次设计成为美化产品、信息传达、引导消费等一系列价值开发行为的载体。应用设计创造更多的相互作用,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整体系统,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标准的要求,实现设计在形式、功能、内涵的兼容化,从而适合不同背景的消费者心理需要。

(七)适度性设计

每一个设计中都处理很多种类的制约,各种不同水准的制约通常都会集中到了一个设计的身上,要使其彼此撞击而数量渐渐减少,并不是加以调整使它们的水准一致,而是在刚好合适的同时,制约也减少,可以说是减法式的设计,目的是使产品具有主要机能,并且尽量保留其多样性。消费者本身可能不能马上发现这样设计的好处,但是使用之后会感受到产品的好处。

(八)社会效应设计

任何一个设计师都不能脱离自己的社会责任。任何市面上的产品都会具有一定的社会的引导性,而如果设计师在设计中把自己的比较高尚的价值观和理念融入,并较好地表达给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传达合理的价值观。甚至解决一些共同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也同时提升品牌的形象。不止宣传了企业的产品也宣传了文化,消费者的心理上对其产生好感,易发展为忠实的种子客户。

(九)和谐原则设计

和谐设计也就是说,要关心消费者的群体,从而分析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大致的心理需求。产品要放在它该放置的地方,发挥出它该体现的用途才是好的。要实现和环境、时代、消费人群匹配的和谐,才能体现产品的具体意义。

四、结语

设计的本身就是有着明确的对象和目的,偏离设计的本意,设计便会失去方向,变成一种哗众取宠;而忠于本意的设计,设计将带给消费者、带给社会一个个惊喜。设计已经不单单是设计本身,它已经上升到一种文化,提纯为一种精神,影响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4]佐佐木正人,后藤武,深泽直人.不为设计而设计=最好的设计:生态学的设计论[M].黄友玫,译.台北:漫游者文化事业股份,2008.

[5]乔莹.感悟“设计”[J].美苑,2009(3):33.

猜你喜欢
心理学设计师消费者
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设计师的存在
知识付费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