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2012-08-15 00:48叶超群王习胜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叶超群,王习胜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近年来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叶超群,王习胜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研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我国探索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研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成果,梳理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模式等,揭示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和差异的分析,可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意识形态性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只有中国才有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国外也有形式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到本世纪初,尤其是近几年,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在近几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模式等作相对系统的梳理,以期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善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各国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的重要手段,其目标都与国家目标、教育目标一致,注重对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历史传统、社会制度等的不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存有差异。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的是“美国公民”、“好公民”、“合格公民”,“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表述各异,但实质却是一样的,都是强调学生必须具有美国的‘国民精神’”[1];德国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德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具有鲜明的宗教特色和个人主义色彩,“宗教教育仍是德国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德国德育目标在设定上是以普遍的人性、人道主义原则为依据的,其实质和核心是个人主义为本位的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思想价值观念的体现”[2];“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成为具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自律性的公民’,或具备‘公民资格’”[3](P665);新加坡为增强国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新加坡力求在全社会培养人民的国家意识”,“其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品德的人,有爱心并对自己、家庭、学校、社区、国家和世界负责”[1]。

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需要一定的载体来实现,各个载体的不同组合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模式”[4]。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关系到学生对于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的认可和对现行社会制度的维护,因此各国都注重探索适合于本国实际的模式。法国教育学家涂尔干的“个体社会化理论模式”,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德育模式”,英国道德教育专家彼得·麦克菲尔和他的同事创建的“体谅德育模式”等,体现了现代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及情感教育模式建构的重要意义[5]。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派别众多,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价值澄清模式、道德认知模式、社会学习模式,这些模式“大都以科学的调查研究为依据,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为依托,通过大量的实证、实验、分析后得出来的。这种深厚的理论基础使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客观依据,使教育对象明确‘为什么这样做’”王冠中在《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述评》[7]一文中,从立法、服务和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特点,在具体的工作中强调以立法为主线,以服务为突破口,强调工作方法的社会化和隐蔽性。

三、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经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直接关系到其实效性的高低,国外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发展比较成熟,呈现出隐蔽性、渗透性等特点,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却进行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

(一)名称的隐蔽性

各个国家为了更好地贯彻自己的政治思想,都注重对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隐蔽,这主要是由于“西方国家没有类似中国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概念和独立学科,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词”[8],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而采用了不同的名称,“美国、法国称之为‘公民教育’,英国、加拿大称之为‘政治教育’,西班牙称之为‘共处之道教育’,日本称之为‘社会科’和‘道德时间’,新加坡称之为‘生活教育’”[8]。

(二)方法的多样性

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德出现了多元化和相对性的发展状态,因而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途径培养个体在价值多元状况下的道德判断和原则能力”[9],从而其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些方法包括渗透式的教育方法、以活动为教育载体的方法、环境熏陶法、学科协调法、道德认知发展法、“七结合”和“六顺”的德育方法、心理咨询法等[10];在方法的具体应用方面,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方法的隐蔽性与渗透性、层次性与连续性、实践性与社会性相结合[11]。

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亚国家,在构建德育方法体系方面,既注重东方的文化传统,又借鉴西方较为先进的德育方法。如新加坡,“为了便于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学校提出了‘六顺’、‘七结合’教学原则”[12]。

(三)内容的渗透性

从表面上看,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统一的课程与管理机构,但它们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主要在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渗透性。一方面,“西方国家道德教育不只局限在公民教育课上,还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当中,各门专业课,包括理工科都渗透着德育思想”[11];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于各种活动和社会环境之中。“美国的社区和社团是开展公民教育不可缺少的领域”[13];“在法国自1992年正式开播的第五频道文化台,一直向世界各地介绍广泛宣扬法国的民主理念和价值道德”[11]。

(四)方式的灵活性

西方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除了相应的道德课程教学和其他课程的渗透外,更注重的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大学阶段的政治教育并不需要继续系统的显性课程教育,青年参加政治教育实践,体验式政治参与和自我的政治修养达到交融统一”[14]。在美国有专门的《国家社区服务信托法》,将国民服务规定为国家政策,“美国的大学生约有一半以上参与了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有的州通过法案规定大学生必须参加社会服务活动才能毕业,有的州拨出专款支持这类计划”[15](P143)。

此外,“在学校环境、课外活动、学校制度中渗透一定道德教育因素,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9]。

四、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评析

国外高校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但却达到了“无名有实”的目的。各国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因而,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意义上来说,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共性。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形势下,各国统治阶级都积极探索从意识形态领域来教育国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日益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和灌输不断强化。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丰富性,培养民族精神以及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观念等方面,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张是一致的,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但是由于中西方在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不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别。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各国国情、社会制度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各国统治阶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所宣传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有着根本的不同,也就是说,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方面,各国迥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15](P91),它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相比较而言,在当代发达国家,实行的大多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其思想上所追求的大多是“个人至上”及“个人自由、平等权利的实现”等,宣扬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主张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它所要培养的是资本主义的辩护人。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国家发展的合理性,将其他国家的理论、做法与我国的历史、制度、文化等因素连接起来进行考察,揭示其共通和相似之处,从而接受其可借鉴性;但要注意的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国家性质、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在研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清差异,与各国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状况相结合,分析其可比性与优势,鉴别其差异性和不足,吸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并对其失败或不足引以为戒,使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为我所用。

[1]吴广宇.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比较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9,(11):68-71.

[2]汪宗田,傅安洲.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2007,(1):23-26.

[3]瞿葆奎,张人杰.法国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薛海宁.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及启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8-40.

[5]李文政.探究与超越——国外德育模式建构理论及其现代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89-91.

[6]周晓波.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12-114.

[7]王冠中.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述评[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41-44.

[8]李义军.国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启示[J].国外理论动态,2008,(9):91-94.

[9]侯丹娟.论当代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三个阶段[J].思想理论教育,2010,(7):37-41.

[10]王洪飞.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鉴[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12):68-71.

[11]胡恒钊.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及其借鉴意义[J].学术论坛,2010,(5):71-74.

[12]姚静.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10,(10):32-36.

[13]陈正桂.美国公民教育的特征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131-134.

[14]阮一帆,傅安洲,李战胜.战后德国学校政治教育课程发展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90-92.

[15]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Comments on the Foreign Research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YE Chao-qun,WANG Xi-sheng

(SchoolofPoliticalScienceandLaw,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3,China)

It is a very important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research the foreign theories and practice.With the research of the fore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e can clear up the goals and models about the fore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proclaim the basic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foreign countries.The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fore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analyzed to offer the reference fo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e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enetrability;ideological nature

G641

A

1009-9735(2012)03-0022-03

2012-02-23

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基础学科建设项目(2011SZKJDGC5-3);安徽师范大学引进人才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

叶超群(1988-),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王习胜(1965-),男,安徽舒城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哲学博士,法学在站博士后,皖西学院政法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悖论、辩证法和意识形态。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