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要多途径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2012-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2年1期
关键词:探究性意识情境

朱 政

(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江苏 泰兴 225400)

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知识点多,相对来说,内容既抽象又概括,总是容易让学生产生“面目可憎”、“畏而远之”的心理。此种情境之下,教师教不好,学生没兴趣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改变这种教学被动、效益低下的消极状态?我认为,要提高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教起来“有劲”、学生学起来“有趣”,课堂真正“活”起来。那么,有哪些途径可以实现这种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呢?

一、实践活动重视对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相比较课堂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让学生积极参与有益的实践活动,更具有教学效果和教育意义。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参与的活动机会,凸显活动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逐渐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政治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理化学科,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试验情况,得出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现象、认真探究、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得出科学的结论。

2.让学生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不仅要在活动中亲身体验,而且要思考活动中能收获什么,自己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3.让学生多讨论。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质疑、设置的问题、自己的想法都可以拿出来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二、合理设置课堂教学结构,鼓励学生充分参与

追求成功,享受成功体验是每个人正常的心理需求。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设置问题与情境,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的机会,相互比拼,获取成功的体验;加强学习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中发展个性;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强化竞争意识,激励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下次还要参与”的大胆意识。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进班时成绩并不是太好,尤其是政治课上注意力总是难以集中。可是在班级组织的一次实践活动中表现得十分抢眼,说话大方、语言得体、角色扮演很是到位,得到了其他同学的热烈掌声。成功的体验激发了他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望,以后的一些教学活动我都有意识地鼓励他,吸引他参与,挖掘出了他内在的学习政治的兴趣。

三、凸显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还取决于教者的教学思想、理念的更新和变化。一个抱着老一套的教学思路、方式的教师,不可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相反,会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所以,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方法和流程时,都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第一选择。

叶澜教授曾说:“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也就是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增强了,个性就会得到发展,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四、建立小组团队,增强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活动方式,是以协作交流为主要内涵的互动学习。现代社会,合作、交流、协同作战已经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常规和常态。参与团队工作的能力如何往往反映了一个人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团队的理念。

首先,从感性上让学生接受“我要有团队意识”。老师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离开了群体团队,个人的能力难以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获得极大成功就得益于一支团结协作的团队。

其次,让学生从行动上“主动、积极参与”。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排成4人一小组,确定组长。各小组在“小先生”的带领下,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人人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完毕,各小组代表作出小结,全班交流。这样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以个人自觉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交往型”、“开放型”团队学习形式。通过相互交往,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人性的机会,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扩大信息量,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了,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五、创设不同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1.探究性问题情境。问题性是探究式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形式。教师设计出高水平的富于探究性的问题,对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设计一些需要学生改变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才能回答的“高级问题”。例如,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这些探究性问题,在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直接答案的,只有依据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番分析、综合、概括后,才能得出结论。同时,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老师要巧妙设问和适时点拨。提问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以递进的方式巧妙设问,适时点拨,对解疑答难进行提示和调节,以诱发学生在探讨中深刻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2.探究性讨论情境。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组织者和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教师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组织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开展政治探究式学习的方法,独立开展探究式学习,并在其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一些细节的考究,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如:讨论题目应是开放性的。新课程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允许学生做出解释或结论的开放性题目。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应抓住探究性学习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的特点与优势,去激励、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和分析问题,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一种开放而又活泼的学习氛围。

当然,除了以上学习情境,还有角色扮演、小组辩论、模拟实践、换位体验等,都可以作为政治老师平时教学工作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选择。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是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体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更要认真思考: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创新哪些办法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效能问题?如何让学生参与到促进、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活动中来?作为教师,我们能够做的和必须做的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猜你喜欢
探究性意识情境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护患情境会话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