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返“亚洲”后的局势及中美和中日关系——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阮宗泽

2012-08-15 00:50刘清敏
大连干部学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钓鱼岛亚洲日本

本刊记者 刘清敏

阮宗泽同大连有着特殊的縁分。2003年他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我市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理论研讨会,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以瑞士达沃斯论坛为例,建议大连建设国际会议之都。这一观点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四年后夏季达沃斯论坛真的来到大连,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届。10月12日,应邀来大连外事讲坛作报告的阮宗泽,挤时间接受了记者的再次采访。

阮宗泽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和外交学院,获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访问学者,1996年—2000年任中国驻英国使馆二秘、一秘,2007年—2011年在中国驻美国使馆担任公使衔参赞 。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主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咨询委员会中方专家。阮宗泽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美国外交、大国关系和国际安全。出版有《中国崛起与东亚国际秩序的转型——共有利益的塑造与拓展》和《第三条道路与新英国》等专著。

本刊:您研究的领域正是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能否分析一下美国为什么“重返”亚洲?今后亚洲的局势会怎样演变?

阮宗泽:近二三十年,亚洲经济一直保持比较强劲的发展态势,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及后来的欧债危机,更加反衬了亚洲经济的强劲。美国环顾全球,认为亚洲的崛起势不可挡,未来世界发展的核心在亚洲,所以国务卿希拉里2010年以来多次讲话和写文章,反复强调一个概念——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就是说未来的世纪是太平洋世纪或者亚洲世纪,必须是美国的世纪。也就是说美国的战略重心必须东移,维护其在21世纪的世界霸权地位。

美国宣布战略重心东移后,接着有很多实际的动作。今年1月5日,美国国防部发表如何维护美国在21世纪全球领导地位的报告,核心思想是今后10年,美国将他的军事部署重心转向西太平洋地区。如美国在全球有285艘战舰,今后60%要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除了军事部署重心东移,美国还将经济重心东移,制定一个TPP战略,叫《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美国同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是赤字,现在想收获亚洲经济发展的红利,就要打造一个亚太地区的自贸区来维护他的利益。这个TPP本来是新加坡、新西兰等几个小国搞得一个很松散的组织,美国在2009年宣布加入以后,它就成为美国操纵的一个工具。因为过去一二十年,东亚地区的机制化进程飞速地发展,经贸组织非常多,10+1、10+3、中日韩正在为启动自贸区谈判做准备。美国觉得中国走在前面,同周边国家搞得挺热乎,自己已经滞后,有点被边缘化的感觉,所以要用TPP来扳回主动权。

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重返亚洲后,突出争议,放大摩擦,给亚洲局势带来了很多负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染指南海。美国以前在南海问题上较超脱,总是躲在幕后,希望各方和平解决争端。但是现在美国觉得在幕后不过瘾,于是走上前台,并提出了一个观点:美国在南海有国家利益。美国所谓的国家利益,就是美国的舰机在南海的所谓航行飞行自由问题。我们说国际法上有规定,你航行飞行可以,但必须是无害通过。你的舰机对中国进行军事侦察,这种行为已经对中国造成伤害。可美国强调其舰机在公海上航行飞行自由,并以此为借口,鼓动一些在领土争端、海洋权益问题上心存不滿的小国向中国挑衅,如重新武装菲律宾的海军,向它提供技术、装备上的一切支持,今年4月10日爆发了黄岩岛危机。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对黄岩岛实现了实际的存在和管控,就是说现在我们的公务船在黄岩岛,菲律宾的船不能进去,进去我们就把它赶走。菲律宾现在觉得吃亏了,斗了半天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中国人借此机会把黄岩岛看起来了,所以要反扑,这个“连续剧”还会继续演下去。与此同时,越南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同美国相勾结,6月21日越南突然通过一个海洋法,把中国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划入越南的管辖范围内。中国随后宣布成立三沙市,这是一个很大的举动,转危为机。我们成立三沙市以后,才能够有一个更大的行政平台,真正实现对南海的行政存在和管控。

本刊:钓鱼岛问题是不是也同美国的亚洲战略有关?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没有美国的支持,日本不可能这么猖狂。现在大家都关心中日之间会不会为争夺钓鱼岛打起来?

阮宗泽:是的,钓鱼岛问题和美国的亚洲战略密切相关,它不是一个孤立的钓鱼岛问题,也不是一个孤立的中国和日本的问题。它涉及到一个更大的战略,就是中国发展起来之后,面临的外交压力在增大,从钓鱼岛、黄岩岛、南海问题引出了中国今后在世界上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美国同钓鱼岛问题是有撇不清的关系的,美国实际上就是钓鱼岛问题的始作俑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写得非常清楚,日本用武力侵占的领土必须归还中国,当然包括台湾、澎湖以及所有的岛屿。1951年出台的《旧金山和约》,背着中国搞了幕后的交易,把冲绳交给美国托管,1953年又擅自将管辖权扩大到钓鱼岛。1971年美国将冲绳的管理权交给了日本,但并没有把主权给日本。最近基辛格讲话,以及美国国会的研究报告也都证实,美国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这是美国布下的一颗楔子。美国要控制亚洲、控制世界,一个办法就是制造一些紧张,埋下一些战略上的楔子。中国跟日本有了钓鱼岛问题,两国肯定好不了,好不了力量就分散,那么对美国的需求就上升,这样对美国有利。事实也确实如此,美国利用和日本的军事联盟,在日本部署了鱼鹰飞机等一系列新型武器。

那么中国做了什么?如果把9月10日作为一个点来观察,中国做了这样几件事情。第一是在法理上,我们通过了领海基线法,而且到联合国去备案。第二是我们在外交舆论上保持压力。前一阶段主要是中日双方的斗争和博弈,从9月下旬以来,中日之间的博弈转向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第三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在海上的存在。最近中国的公务船已经连续多少天进入钓鱼岛领海,就是进入了12海里。这种状况要让它经常化、常态化,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家回想一下2010年的撞船事件,日本人很凶,把中国渔船的船长、船员都抓去,而且要以日本的法律来审判。钓鱼岛本来是我们的领土,可是那时候我们的船不能到这个海域去捕鱼,保钓的人要登岛把你抓起来。但是现在中国的公务船不止一次地进入了专属经济区,还进入12海里领海,这是政府行为,跟我们民间的保钓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我的基本判断是,亚洲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保持继续发展,但是势头可能会放缓。因为需要花费精力处理这些政治、安全、领土争端等非经济问题,外交摩擦会增多,所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门心思考虑怎么加强经济合作,群策群力推动项目和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同菲律宾、越南不太可能打起来,中日之间为争夺钓鱼岛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暂时还看不到,但局部摩擦恐难避免。其实,美国也不希望亚洲的紧张局势升级失控,美国的目的是要保持适度的紧张,紧张才能体现出美国调停的重要性,亚洲失控对美国也没有好处。

本刊:中美关系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为什么美国的反华势力得宠,谁反华竞选得票率就高,除了意识形态,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您能否分析一下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走势?

阮宗泽:今天的美国和过去的美国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就是美国人对未来的信心在下降,对自己的信心也在下降。美国有很多智库每天都在从事长期的战略研究,思考怎么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仅华盛顿地区就有各种智库将近200家。美国反恐10年打了两场战争,本.拉登虽然死了,但是恐怖主义还在。中国利用过去的10年悄然崛起,201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乐观的预测,中国GDP总量将在2016年超过美国。虽然人均收入还差得很远,但是对美国来讲,他们绝对接受不了中国居然将要超过美国。什么是美国的霸权?可以举出来它的经济、科技、军事。其实美国最大的一个霸权是观念上的霸权,就是说只有走美国的道路才能成功。要求其他国家崇拜他的观念,学习他的道路,那样,美国永远在前面跑,其他国家永远跟在后边,这就是美国的观念霸权。现在中国取得成功,打破了美国唯一正确的神话。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成功意味着会有相当多的国家学习中国的经验和模式,那么就分流了对美国霸权的崇拜。

今天的美国和过去的美国相比,内心的不安在增加,焦虑情绪在增加。过去的美国信心十足,你跟他打交道,他还有可能做点妥协,但是美国现在妥协的余地很小,他觉得一旦妥协就是你在挑战我,所以不会轻易做出妥协,而且变得非常易怒、不可预测。怎么和美国打交道,这是摆在我国外交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中美关系今后的发展态势取决于能不能建立起战略互信。现在美国整天觉得中国要挑战我,中国又觉得美国整天在遏制我,所以中美之间怎么能建立互信太重要了,只有互信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够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习近平访美提出来我们要管控好分歧,就是说中美之间有分歧,不能像小孩耍脾气那样去对待它,而要以成人对话这种成熟的方式来进行沟通、交流。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中美关系有60多个对话机制,这在过去是没有的,而且找不出第二个国家跟美国有这么多的对话机制。今天中美关系虽然问题很多,但是相互依存度也是很高,战略与经济对话、安全事务磋商、亚太事务磋商、中美经贸联委会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对话机制,涵盖很多方面,目的就是要增加相互信任,做大共同利益。奥巴马上台后提出来一个巧实力战略,说美国今天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我要动用各种资源为美国服务。那么中国对美国也要巧博弈。

本刊:中日友好是老一代中日领导人竭力做的一件事情。过去中日之间是政治冷、经济热、民间友好,可是现在不仅政治冷,而且经济、民间也冷起来,您认为中日两国还有没有改善关系的可能?

阮宗泽:我们知道,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谈判期间,中日老一辈的领导人关于钓鱼岛问题是有默契的,就是说我们搁置争议。当时为什么能够搁置争议,我们不得不考虑当时世界处在冷战时期,中美建交,日本称之为“越顶外交”,认为美国越过了日本去跟中国搞关系,这对日本的打击很大,这才导致了后来日本突然改变谈判战略,加速和中国邦交关系的正常化。如果不是尼克松、基辛格访华,中日关系1972年甚至上世纪70年代末也很难正常化。当然对中国来讲,当时我们处在那种状况,急需要打开和日本这样国家的关系。所以钓鱼岛问题搁置了几十年,它并没有实质性地影响到中日发展双边关系。

那么今天为什么又搁置不下去了呢?因为今天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强势崛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日本人。日本过去向中国学习,明治维新以后向西方学习,脱亚入欧,在过去100多年历史上日本是在东亚称雄的。但是2010年中国的GDP猛然间总量超过了日本,这对日本的打击很大。钓鱼岛问题在今天的爆发,它有偶然因素,但更是必然的。中日在围绕钓鱼岛问题上的这种博弈,就是两个国家结构性冲突,它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向钓鱼岛展现各种法律的、外交的、舆论的、然后是海上的存在,结果就是动摇了日本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控制”。所以我想,这也应该算是在不利条件下取得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中国同日本的差距在逐渐地缩小,虽然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但是人均收入还有相当的距离。中日之间的这种结构性变化,让日本不会轻易地转过头来对中国说,我们和好吧。现在日本很多人还不能消化中国跑到他们前面的这个现实,对中国很看不起,所以我们还要一心一意谋发展,把中国建设得更强大才能真正改善中日关系。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日本打交道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美国来影响日本。同一个不负责任的日本、一个在东亚地区制造麻烦的日本合作,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还有就是加强国际舆论的斗争力度。钓鱼岛问题不仅仅是中日之间领土争端的问题,它实际上涉及到二战以后怎么维护国际秩序,怎么巩固二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问题,这个话我们应该大讲特讲,不应该让日本去讲,日本是没有资格在国际舞台上讲这些话的。

应该说,中日之间现在的了解比以前多一些,但是还很不够,对两国发生的变化,我觉得还是缺少一些更深入的研究。同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又是邻国,这么多年我们对日本的研究有多少成果?反过来,日本有多少机构是专门研究中国的?彼此之间的不了解、误解,必然影响到两国的对外政策。现在国际环境跟冷战期间大不一样,国家关系变得更松散而不是更紧密了。这是因为冷战期间为了安全,尽管我不喜欢你,你也不喜欢我,我们之间还要靠近,国家的关系是很紧密的,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这种集团化倾向很强。而现在经济全球性问题增多,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增多,面临的共同问题,既可以让不太友好的国家为了共同利益走到一起,也可以让本来友好的国家为了各自利益产生分歧,这就为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提供了空间,加强交流合作对两国都有利,反之对两国都有害。

猜你喜欢
钓鱼岛亚洲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亚洲足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钓鱼岛问题溯源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
钓鱼岛主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