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孝道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德育建设

2012-08-15 00:50范亚乾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文化

范亚乾

(浙江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古谚云:“德为成事之本,而孝为入德之门。”一个人若想成人成事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否以孝为先为重值得高度关注。没有行孝的根基,其他的品德便是空中楼阁。然而作为参与未来国际竞争中坚力量的部分大学生的孝道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在孝道理解和孝道践行方面存在缺失,故应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融入儒家孝道精华。

一 儒家孝道思想

“孝”字最早的解释见于 《尔雅》,所下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1]。汉代贾谊的 《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2]。东汉许慎在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3]。许慎认为,“孝”字是由 “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 “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孝”字含义再进一步引申,就形成了内涵和意义丰富的孝道观念。“孝道”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孝道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尊亲、悦亲和养亲为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尊亲,是指在态度上诚心实意地尊重父母;养亲,即赡养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要有精神上的尊重;悦亲,即尽可能地顺从父母的意愿,不使父母名声受损、心情悲伤等。

二 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的重要意义

孝道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之一。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孝道对提高国人素质、塑造国人品格、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孝道在维护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一直存在。在当前,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续发展的需要

孝道的提倡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美德的弘扬和传承。同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样,孝道建设也是如此,需要一如既往地继承与发展。否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素质和品格的需要

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从而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人之所以成为人,少不了 “孝”这种善的内涵。这种善,是其他良好品德产生的基石。正所谓 “人之行莫大于孝”。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自爱、自强的精神,要保全自己健康的身体行孝,不得有所损伤。

(三)促进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孝”不仅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安定的社会秩序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中国孝道文化特别重视家庭和睦,讲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重视亲情关系和家族维系。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孝道为基础而展开的,发自于人的仁爱之心,重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始于爱父母,推及兄弟之爱、宗族之爱、国家之爱等。“孝”的功能得以推广,家庭便能和睦,社会更能安宁[4]。

三 当代大学生孝道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思想主流还是积极健康的,优良的传统孝道思想在他们身上得以继承和发展是值得欣慰的。但是当前还是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认识偏激等人格缺陷,孝道思想和行为缺失。尤其是独生子女的 “80”、“90”后,自小就在家里是名副其实的 “唯我独尊”,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个人主义、贪图享乐、意志薄弱等问题,只考虑自己,忽视对父母亲人和老人的关爱。主要表现为:

(一)孝道意识趋向淡化

部分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孝道观念,他们习惯于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感恩之心和回报反哺意识,甚至一些大学生对孝道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一些大学生一提到 “孝”就认为是封建、复古和倒退;一些大学生只是单方面强调父母对自己的义务,而没有意识到权利和义务应当对等;更有甚者认为父母素质低下,没有能力,反而觉得父母给自己丢脸[5]。

(二)孝道情感趋于冷漠

一些大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对父母亲人和老人的关注。不仅对父母亲人的健康状况视而不见或缺乏了解,还有不少人常处于 “人间蒸发”状态,只有在需要帮助,比如向父母要钱的时候,才会给家里打电话。过分强调享乐主义,不知道体谅父母的难处。为图享受,欺骗勒索父母的事情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欺诈不成,恼羞成怒地对父母进行蛮横无理的辱骂,甚至夺去生身父母的生命等。这种事件新闻媒体时有报道。

(三)以自我为中心,不珍爱自身

近几年有关大学生自杀或杀人的报道时有所闻,触目惊心。这与孝道思想所倡导的 “贵体全生”背道而驰。《孝经·开宗明义章》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毁损伤,孝之始也”[6],保护自己的健康是尽孝的起码条件。一些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对待生命却草率视之,是忽视孝道的重要显现。

(四)孝道思想缺乏认知,孝道践行弱化。

部分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对孝道认识肤浅和偏颇,致使尽孝道被理解为与养育相对的返还养育——赡养的机械模式,把孝道当作自然的对等交换去对待,缺少了孝心的实质是 “爱”的参与。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7]部分大学生甚至不知孝悌为何物,认为对父母只要做到衣食无忧就算尽孝了,不断给父母金钱和物质就算是极大的孝顺了。

四 导致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孝文化不断边缘化

由于传统文化中确实有些 “过时”的成分,由于在较长时间内对孝文化历史价值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因而孝文化长期被排除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之外,甚至沦为被批判、打打压的对象。中国近代后受 “左”的思潮影响,人们对孝文化里的封建保守成分夸张扩大,所以在很长时期内,孝文化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二)受西方思潮影响颇深

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思想大量涌入,使中国传统思想受到巨大冲击和挑战。西方的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思想成为新一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主流。效仿西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追求个性的思想风靡盛行,这使中国传统 “中规中矩”的孝道思想的地位大为削弱。

(三)家庭道德教育薄弱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人的道德观念和规范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少儿时期亲近父母、家人,家庭成员的言行对青少年发挥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有些家长成天沉醉于娱乐和生意场,无暇顾及子女教育,致使一些青少年道德发生畸形。例如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使他们自小就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认识偏激、贪图享乐、意志薄弱等特点。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过失进行粗暴教育,对之责骂和体罚,对孩子缺少应有的关爱,使幼小、稚嫩的心灵受到压抑,为以后精神上的负面成长埋下了阴影。

(四)学校教育的缺失

自小学到大学,我们的大学生受到的孝道教育极为有限,孝道教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尤其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和高考制度改革的滞后,即使是在 “高唱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进入大学最终仍然只靠标准单一的考试成绩决定。这种单一的评估模式让学校在教育中只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道德培养。“五德并举,道德为首”成为一句口号。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只注重所谓的主科的成绩”,学生道德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8]。

五 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的构建

(一)强化孝道意识,更新孝道观念

从孝道的认知教育推进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是切实可行的。只有认知,才能笃行。尽快弥补和改善由于家庭、中小学关于孝道思想教育的缺失而造成的大学生对孝道内容在认知上的偏激和肤浅,只有让大学生对孝道思想有了知性认知,在思想上形成孝敬父母、尊师敬长是大学生乃至为人所必备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才能树立正确的孝道伦理观念。另外,孝道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由于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其中必然存在一些消极、保守的成分。对此,应当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集成发展,推陈出新,把传统孝道思想与现代环境良好地结合起来。

(二)从孝德情感入手,培养孝亲之情

以情育人,良好的教育都是 “以情动人”的。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基础,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在亲情的基础上启发大学生教育,引发其内心自觉,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父母亲情的恩重,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震撼。灵魂上的触动是强烈而深入牢固的。比如树立孝道典型教育,古往今来的孝道案例比比皆是,无不从内心深处唤起人们对于亲情的感恩和爱戴。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

发挥家庭在孝道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应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正如杜威所说:“学校教育具有简化社会生活、净化社会生活和平衡社会生活的功能,经过了简化、净化和平衡社会生活就能改造社会生活。”要培养学生的孝道意识,让他们有更多的孝行,学校是起主要作用的。社会环境,整个社会对一个人的多方面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力量也是无穷的。社会中的文化舆论导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审美和道德观念产生影响,孝道观念亦不例外。例如当今世界,媒体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对人们各种观念的形成和塑造产生的影响更加明显,作为孝道教育的一种途径,不得不被重视。

总之,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决定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所以每个大学生的孝道教育都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参与,并任重而道远。

[1]尔雅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汉]贾 谊.新书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汉]许 慎.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2006.

[4]王洪军.谈孝道教育与当代高校德育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9).

[5]白精卫.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化及在大学生德育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7.

[6]胡平生.孝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春秋]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9.

[8]何 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应有之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7).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