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体教“一体化”下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2-08-15 00:44湖南城市学院
电子世界 2012年6期
关键词:后备生源一体化

湖南城市学院 杨 清 刘 鸥 高 焱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宋 伟

1.前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级体育运动学校均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这对全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办学产生很大冲击。面对急剧变化的形势,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制度创新,有可能导致运动学校办学难以为继,体育后备人才资源枯竭,竞技体育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厚实基础。为此,本文对益阳市羽毛球运动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试图通过对益阳市羽毛球运动学校、安化县羽毛球运动学校这两所学校的办学现状分析,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基本对策。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了益阳市羽毛球运动学校、安化县羽毛球运动学校这两所国家级羽毛球训练基地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湖南城市学院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检索与本文有关的文献,并进行整理与分析。

2.2.2 访谈

实地考察与走访了益阳市羽毛球运动学校、安化县羽毛球运动学校,并与主管体育运动学校的校长、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及运动员家长进行了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 羽毛球运动学校(简称羽校)生源

在被调查的教练员中,55.6%的教练员认为,近年来羽校招生面临着生源短缺的问题,只有44.4%的教练员认为“基本顺利”。通过扩大招收学生人数,一方面学校可以要求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可以收取学生相应的学费,并且其中还有很多的自费生,这对于羽校改善办学条件有很大益处。

羽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国家竞技体育输送高质量的后备人才,为普通高等学校、其他兄弟运动学校或俱乐部输送运动员,而不是单纯的经营创收,因此,羽校的招生对象应该是具有运动潜力的少年儿童,但是,羽校办学在现阶段也面临着若干发展中的难题。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羽校招收自费生是不得已的办法,因为,市、县政府的财政拨款并不是随地方经济的增长而有所增加,而羽校的运营费用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却增长较快。从羽校办学效益来看,培养出高水平的后备人才是其主要目标,也是对羽校进行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但是,生源短缺又是羽校自身难以解决的现实难题,如果羽校能够面向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招生,势必有利于羽校扩大生源基数,找到适合需要的学生,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3.2 运动员文化学习

羽校学生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矛盾由来已久,并且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如果说以前这一矛盾被掩盖在所取得的运动成绩和运动员安置政策之下,那么,现阶段已经成为羽校生存的主要障碍了。由于羽校缺少文化教育氛围,许多家长对送子女进入羽校心存顾虑,在走访过程中,羽校校长及其管理人员都强调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认为羽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然后才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教育水平低下的羽校是没有生命力的。现在羽校采取了灵活的办学方式,不管住羽校的学生还是城里学生,文化就近就读于普通中小学或示范性中小学,训练在羽校,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在被调查的学生中,80%的羽校学生文化学习持满意态度,而只有10%的学生认为“不满意”。

3.3 教练员队伍

益阳市及安化县羽毛球运动学校教练员主要来自于退役运动员、体育院(系)毕业生,这与全国的情况基本相似。近年来,羽校对一线教练员进行培训和学历进修,教练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据调查,有58.8%的教练员是通过函授方式获得学历的,通过全日制正规学习获得学历的教练员只占总数的41.2%,当然,学历与能力不具有线性因果关系,但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练员群体的知识积累情况。与其它地区、县市或者参与的项目不同,益阳市及安化县羽校的教练员群体的流失率不高。这是因为羽校人均收入较高,教练员的待遇比公务员待遇都要稍高一些。据调查,教练员对自己工资与福利持“满意”态度的占64.7%,“不太满意”的占23.5%,只有11.8%的教练员表示“不满意”。现在羽校实行岗位聘任制,运用竞争机制调动起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绩效成为衡量教练员劳动成果的主要指标,并且与他们的工资福利挂钩。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羽校制定了教练员业绩考核标准还不太科学,如衡量教练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是运动员的成绩,并且在评价体系中权重极高,这种评价导向就容易导致教练员急功近利,在训练中盲目加大训练量,以期在短期内出成绩,导致运动员“昙花一现”,这是与人才发展相悖的。

3.4 运动员去向

当前,羽校学生的出向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成为一线队运动员;第二,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第三,技术难以提高,分流到社会。实际上,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要分流到社会,因此,羽校积极尝试各种办法以拓宽运动员的成才途径,与高等院校(如体育职院)联办大专班,对运动员文化学习进行强化,帮助学生参加自学考试获取大专学历等等。这些途径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长远来看,也只能是过渡期的权宜之计。对运动员出路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70.6%的教练员认为羽校与高等院校联办大专以上学历教育是比较好的路子,有29.4%的教练员认为在高校举办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之所以认同与高校联办运动队,是因为考虑到羽校作为竞技体育事业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在短期内还不能被其它形式所能代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为之奉献的工作单位名存实亡。

4.羽校人才培养的对策

4.1 政府应加大对国家级羽毛球训练基地的投入,保障基地运转

羽校的稳定发展尽管正经历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因为我市经济欠发达,虽然有社会力量开始以赞助形式介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但是还没有体现出优势,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仍主要依托体育系统的三级训练模式,因此,政府对羽校的投入不仅不能退出,而且应该随财政的增长而相应递增。如果一味地要求羽校增强自身的创收能力,势必会影响其训练的宗旨。从羽校近年来的办学情况看,招收自费生已经影响到了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

4.2 积极探索经济转型下多渠道办学形式

由于原有的体制内政策安排已经失去,羽校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现阶段,羽校必须充分考虑儿童少年及其家长的需求,与教育系统进行协作,拓展办学形式,才能在经济转型期增加生源增强办学活力。由于经济的发展,学生家庭条件的改善使得“走训制”更为灵活,离羽校远的学生就住羽校,这样更能吸引有天赋的少年儿童进入到业余训练中来,并且对有天赋的少年儿童进行重点培养,也可就近与湖南城市学院等高校联合组建高水平运动队,构建新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解决羽校学生今后的出路问题,这种做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羽校还面向社会开展举办俱乐部形式的培训班,以增加自身的创收能力,提高教练员的福利待遇。

4.3 政府给予羽校跨区域招生的政策扶持

针对羽校优质生源短缺的矛盾,政府应打破地区限制,到其它地区甚至省外招生。由于外省市注册运动员难以引进,可以考虑直接到其它地区选材,将具有潜质的苗子引进到羽校参加训练。为此,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帮助解决运动员户口、入学等问题。由于两所羽校是国家级羽毛球训练基地,对于许多外省市的家长与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通过在广大的人才群中选材,招到优质生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生源不足的难题,切实提高后备人才的培养效益。

5.结论与建议

5.1 羽校具有良好的训练条件、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以及较为稳定的教练员队伍,为培养高水平竞技羽毛球后备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传统体制下体校的优惠政策已经失去,体校吸引力在现阶段有所下降,面临着生源短缺、人才输送链条断裂的现实难题。

5.2 政府应加大对羽校的投入力度,使区域经济优势成为支撑羽校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通过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业余训练和竞赛,为羽校提供高质量的生源。同时,羽校可在政府政策扶持下进行跨区域招生,挖掘有潜力的苗子。

5.3 羽校应采取多种渠道培养羽毛球后备人才,探索与普通中小学联办课余训练、面向市场举办培训班、或与湖南城市学院联合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员,既能发现具有羽毛球天赋的学生,培养后备人才;又能推动羽毛球的发展;还能为羽校学生找到今后的出路。

[1]黄红泰,伍佰强,胡易,林少娜.广东省羽毛球后备人才的现状与发展[J].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2009,3:57-58.

[2]谢明正.湖南省竞技羽毛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5月.

[3]刘志民.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6-11.

[4]杨再淮,俞继英等.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1-4.

[5]唐吉平,杨斌等.湖南省羽毛球后备人才管理体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3:11-14.

[6]俞继英.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和出路[A].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战略抉择——2001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C].内部交流,2001:202-220.

猜你喜欢
后备生源一体化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图表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