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分析方法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分析

2012-08-15 00:44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周少斌
电子世界 2012年6期
关键词:烟头分析方法思想道德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周少斌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长期以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育人工作的首要环节和中心所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后,各高校进一步加大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力度,创新德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德育成效有了较大增强。但由于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大都受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学科范畴,德育思想和德育行为均受学科限制较多,致使部分高校依然存在德育理念落后、德育方法简单陈旧、德育过程“虚化”等问题,德育效果一直难以实现大的突破。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学科融合的时代,思想相互碰撞,学科与学科之间、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中,依靠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思想、知识和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已经遇到“瓶颈”,这种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从其它学科吸收“养分”已经成为迫在眉睫和势在必行的事情。基于此种背景,本文试图将具有某种共通性的经济分析方法引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探索大学生德育的新模式。

一、概念界定

经济分析方法的界定:经济分析方法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一个角度是从经济学学科的角度介入,指运用经济学的理念和思维来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处置的方法;另一个角度是从理性主义的角度介入,指运用最经济、最实用的理念来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处置的方法。对这两个角度的理解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笔者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认为可以将经济分析方法界定为成本——收益分析,理由主要在于:其一,学者们认为:“经济学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经济学家之所以有不同,是因为他们对什么是成本、什么是收益的看法不同。将成本和收益的概念推而广之,几乎可以无所不包。”[1]从这一点上看,将经济分析方法定义为成本——收益分析与上述从经济学学科角度的理解是相吻合的;其二,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旨在用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收益,追求的是效用的最大化。这恰好与上述理性主义角度的理解是一致的。必须明确的是,成本和效益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非经济上的。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界定:笔者从道德的范畴探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涵义,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定义为: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实施的旨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爱国守法意识、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的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笔者将基于经济分析方法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界定为: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对大学生进行的爱国守法教育、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活动。

二、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引入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最早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明确提出,之后经过西方经济学家的不断修正和完善,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石。“经济人”假设,简单说就是把人看成自私自利的人,人的一切行为的目的在于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即以最小的牺牲满足自己最大的需要。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受自身经济利益驱使的。

2.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站在“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基础之上,它基于这样几个前提:一是人都是努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有多种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以供选择;三是人相信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四是人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理性选择就是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即认为行动者都是具有工具理性的,都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收益。

尽管“经济人”假设和理性选择理论从被提出之日起就备受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人”假设和理性选择理论是存在某种合理内核的,如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在做出某种经济或社会行动时往往会对其成本和收益进行理性权衡,尽量选择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当然,这种理性选择并非完全是基于物质利益,也可能是非物质利益。同时,必须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行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对自身最有利的,行动的选择也会受到对个人偏好、价值观、信息利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行动也可能是有限理性的或是非理性的。

在本研究中,笔者试图摒弃传统的大学生德育实践只注重空洞灌输道德观念的旧模式,而引入“经济人”假设和理性选择理论的部分合理内核,从大学生社会行为的某些共性出发,将成本、收益、理性等概念运用到大学生德育中,让大学生在自我权衡过程中激发和调动大学生自我道德素质提升的内在动力。

三、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引入经济分析方法的内容

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引入经济分析方法的内容就是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学生爱国守法教育、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通过合理设计有效载体,全面探究爱国守法、公共道德、职业道德、人格教育正方两个方面的运行成本和收益(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并通过成本和收益的对比来触动学生,使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中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守法规范品质、公共道德意识如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以及职业道德意识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严谨规范以及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引入经济分析方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1:引入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当前部分大学生受到外在各种不良信息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出现了厌学、盲目消费、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等现象,并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亟待纠正。在单纯的说教式道德教育丧失效力之后,笔者将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引入到德育过程中,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习教育。

第一步,笔者设计了《大学学习资本投资效益分析表》,意为: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有投入和收益的分析表格。在表上,笔者列出了一系列的项目:学生大学期间所有需要支出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电话费、上网费、交通费、服装费、交际费等项目,要求学生分项计算,并将其全部加起来即得出家长在学生本人身上支出的学习成本。第二步,引导学生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计算出大学期间的有效学习时间。第三步,引导学生用全部学习成本除以全部有效学习时间,按照逐步递进的方式计算出每年、每月、每天、每小时学生的学习成本。第四步,引导学生打电话回去询问父母的收入和开支,并将其与自我支出进行比较。

实践中,学生按照《大学学习资本投资效益分析表》进行计算后,许多同学纷纷大吃一惊,为自己每天、每月的巨额花费而吃惊;随后是深深的后悔,悔恨自己对学习的不重视,悔恨自己逃课的恶劣行径;之后是体会到父母为其付出的巨大代价,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来。

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将心中对自我错误行为的悔恨之情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一是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二是转化为对父母实实在在的感恩行动。总体而言,这样一种感恩教育活动效果比较明显,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习意识、节约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案例2:引入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直是学生德育中的难题。大量的提醒和要求似乎并不能有效引起学生对安全的重视,安全事件依然频繁发生。为此,笔者同样试图将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引入到学生安全教育中来。

第一,笔者从学生们经常随意丢弃的未熄灭的烟头着手,设计了《一个烟头的成本效益分析表》,列出了一些烟头丢弃可能会导致后果的项目。第二,要求学生根据项目通过查找资料或社会调查等方式计算出每一个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第三,引导学生将自己纳入造成后果的项目中,计算出每一个项目自己需要支付的成本。第四,引导学生计算这一个烟头未丢弃的成本。第五,引导学生比较丢弃烟头行为和未丢弃烟头行为之间的成本差距。第六,引导学生以烟头丢弃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将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运用到交通安全等安全事件中。

实践中,学生经过分析后,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丢弃烟头的行为以及其它不注意安全的行为有了大幅度减少,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低。

[1]盛洪.经济学精神[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2]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

[3]经济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求实,2007(03).

猜你喜欢
烟头分析方法思想道德
基于EMD的MEMS陀螺仪随机漂移分析方法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一种角接触球轴承静特性分析方法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捡烟头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用“烟头”造纸
核安全设备疲劳分析方法与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