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恋引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2-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网恋异性现实

刘 婷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大学生网恋引发的问题及其对策

刘 婷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恋越来越普遍的成为大学生选择交往对象的方式。而由网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本文在探讨了网恋产生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之策。

大学生;网恋;问题;对策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其中青少年网民占全体网民的56.5%;从学历结构上来看,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人群占网民总数的22.4%,而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人群互联网使用率已达到96.1%。可见,高学历者互联网使用率已经基本饱和,而其中尤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目前网恋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通的交往与恋爱方式,因此,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大学生网恋的问题更是不容小觑。

一、大学生网恋产生的原因

(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

大学阶段正是处于青春期,生理上,特别是性机能迅速发育和成熟,启动了朦胧的性欲需求,心理上,伴随着性心理的萌发和形成,也激发了青年男女新的向往和追求,对异性的渴望也日趋明显。随着性意识的逐渐觉醒,追求异性的要求日趋强烈,在两性问题上的情绪体验,在大学生心理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青少年的性心理与其婚恋观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渴望同异性交往。渴望与异性交往,关心异性,追求美好的爱情是大学生生理成熟的标志。网恋的超时空性又给交往双方些许朦胧美,让对方可以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二)满足了爱与归属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爱和归属的需要。现实社会中,爱和归属的需要表现为恋爱、婚姻和家庭的建立,网络中依然如此。在现实社会中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选择去网络中寻找。因而网恋就自然成为那些在现实中缺乏爱和归属的人的选择。网络交流可以让人感觉安全,不惧展现内心的秘密和脆弱。一些大学生性格内向、自卑,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善于与异性交往;不敢向身边的异性表白情感;平时因缺乏自信而采取逃离现实。网络恰好给他们提供了既能掩护自尊、获得异性认可的虚拟环境,又能够满足爱与归属需要的平台。据调查显示,87.8%的大学生认为,网恋是满足情感需要的一种方式。

(三)缓解了内心的空虚寂寞

大学时期,相比高中来说,学生自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能够自主的安排自身的学习。一些大学生自控力差,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进入大学之后就失去了人生目标和动力,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内心就会空虚寂寞。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使得他们失去了很多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就必然会加深他们情感的空虚和寂寞,而青春期的大学生他们的情感带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从而使得他们渴望真情,需要情感寄托,而网络的虚拟性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这也为大学生“网恋”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四)迎合了好奇与攀比心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人们越来越能接受新鲜事物。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新鲜而且传播迅速,符合大学生求新好奇、追求时尚心理。大学生怀抱着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拥有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新鲜事物的能力,对于网恋他们并不是排斥,出于好奇心,想一试究竟,他们也会自己尝试着去网恋。网恋使他们能结交形形色色的网友,摆脱时空限制,体验新奇的感受。再者,现在很多大学生缺乏主见,基于攀比和随大流的心理,他们也加入到网恋的大军当中。

(五)拓宽了交友的渠道

网络以其技术为平台,打破了人际交往传统的血缘、地缘和业缘模式,人际互动不再局限于身边狭隘的交际圈子。网恋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的情感交流方式,它不仅拓宽了选择恋爱对象的渠道,而且扩大了选择恋爱对象的机会。据调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在现实中找不到合适朋友”是网恋的主要原因。就比如在一些高校中男女学生比例相差很大,在现实当中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或者现实当中的对象不够理想等,这时网络这个新的渠道就给了这些学生新的选择。

(六)各种社交网络平台的建立

社会的发展,人们寻求爱情的成本与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高,在渴望爱情的同时,又害怕爱情所带来的不安全感,由此产生了新的矛盾。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与爱情之间的某种契合度增加,为虚拟的网络空间提供了超时空互动。随着婚恋观念的转变,人们寻找爱情的方式也不在局限于现实中,加上各种社交网站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社交网站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据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社交网站用户数量为2.44亿,社交网站用户占网民比例为47.6%。社交网站用户数量的增加可能催生更多的网恋行为。

二、网恋产生的问题

(一)网恋成瘾危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网恋给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长期沉溺于网恋,形成对网络和网友的依赖,网恋的神秘感也吸引着大学生,而一旦网恋成瘾就更无法挣脱网络的束缚。长期高度集中精神的上网,易使大脑神经长时间处于活跃和高度兴奋的状态,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痛等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影响到成瘾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网恋易给大学生带来的一些心理障碍

网恋易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据调查,网恋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 71.4%,高于非网恋大学生46.2%。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每日面对荧屏,缺少与人面对面的交往和情感的沟通,在虚幻的世界里,在网络的掩护下,不合理的宣泄内心的感受,再者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大肆传播,使他们感情容易冲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缺乏理性引导,无法排解释怀,造成青少年心里闭锁。这些主要表现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际能力,无法适应环境等,极易使青少年产生社交障碍。部分学生受网恋中失恋等问题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易产生心理疾病。

(三)沉迷于网恋使得学业荒废

网恋会冲击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痴迷于网恋使得大学生极有可能造成意志消沉,缺乏人生目标。有些大学生通宵达旦的和网友聊天,上课时精神萎靡,无心听讲,影响了正常的学习。长期沉迷于网恋,易使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荒废了学业,打乱了正常的生活,长期逃课上网,成绩不及格,导致留级甚至退学等现象时有发生。把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网恋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慢性自杀。

(四)网恋中的欺骗性造成诚信和责任感的缺失

互联网是个虚拟的平台,在以网络为载体的情感交流中,可能产生某些欺骗性的行为。网上的情感交流可以抛开现实中的种种规则,而且还可以模糊性别和身份等。有的大学生对待感情不专一,现实中有女朋友,还又到网上去找恋爱对象,还有的学生同时有几个网恋情人,把网恋当成游戏。有的大学生甚至把网络中的欺骗延续到现实生活中,造成一些网恋学生道德缺失,缺乏真诚与责任感。网络的虚拟性的带来的缺点使得网恋中真诚的一方造成情感挫折,而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其自身情感的健康发展,容易滋生游戏爱情等畸形的恋爱心理。

(五)网恋使部分学生出现人格分裂的问题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很大差别,人们在网上可以展现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人格也可以展示自己的虚拟人格。有些人在网上虚设了一个自我,想以这个虚设的自我,获得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获得的爱情或得到一种自我满足。那就对这部分大学生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能够自如地进行网上人格或现实人格转换,不仅能解脱现实的压抑,而且能调节心理的平衡。而对于有些大学生却无法将网上人格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格灵活转换,渐渐地造成了自己人格分裂或其它障碍。

(六)网恋易诱使犯罪行为的发生

很多大学生仍然痴迷于网恋,但是却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以至于成为诈骗、强奸、抢劫、凶杀等恶性案件受害者。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所有人都可以伪装。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网络则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他们与异性交往的经验较少,而个性单纯天真,较容易轻信他人,这就给一些犯罪份子以可乘之机。

三、对策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爱情观

真正的爱情是排他的、专一的,双方一旦确立恋爱关系,就会要求感情的纯真和态度的严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爱情观,这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向往异性,渴望情感。要帮助他们认清网恋——只是建立爱情关系的一种交流手段和显示爱情酝酿的阶段。网恋是否成功还要接受现实社会的考验。要树立正确的择友观、爱情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使其情感朝着积极、理性的方向发展,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学习和健康的文化活动中。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对网恋形成正确的认识,追求高尚而真挚的爱情。

(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而且现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小娇生惯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社会交往往往不很顺利。再加上易自我封闭,对现实的成就感期望值过高,一旦理想难以成为现实,他们脆弱的心灵便承受不了打击,,趋向于逃避到网络中寻求精神寄托。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应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大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互助互爱。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建立真挚的友情,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多开展一些健康的文娱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同时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其从道德他律走向自律

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接触网络,合理的对待网络,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改变过去道德他律的观点,让大学生从道德他律走向自律。提高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学会筛选有用信息,提高自身抵制不良信息污染的能力。学校应加强正面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和良好的网络道德,形成积极、文明的上网氛围。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培养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大学生。要加强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慎独”的习惯,使其不论在虚拟的网络还是现实的生活中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四)政府应尽快建立较为完备的网络安全机制

在全球化、信息化脚步日益加快的今天,网络犯罪也日益增多。利用“网恋”来犯罪也成为人们日趋关注的问题。政府部门应着重从网络法律制度和网络道德两方面来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网络安全机制的建立是网民进行健康、正常的网络生活的最有力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大学生“网恋”才能向良性发展。政府可以颁布有关的条例和规定要求社交网站实行实名制,要求网络基本信息的公开,使得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要加强政府对网络的监管和监控,对于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要及时进行处理,以避免虚假信息的误传,净化网络环境,主动发布引导性的信息。

(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信息系统。网络的虚拟复杂性给网络管理造成了极大困难,也易使大学生受伤害。面对网络,大学生要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特别是初上网者更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网恋者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具有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要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也要约束自己不要利用网络去欺骗别人,遇事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不要随便轻易相信陌生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是极为必要的。

四、结语

网恋产生的问题皆因网络而起,那么把网络排除在社交方式之外就可以。这种想法是因噎废食,并不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解决网恋产生的各种问题,除了加强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外,更多的是要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下网络社交,不仅不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反而会给网恋这种社交方式注入新的活力,这将会带来社交方式的革命。

[1] 余建斌. 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N]. 人民日报,2012-1-17.

[2] 吴满峰,陈沙麦. 青年男女网恋现象探析[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3] 韦小红. 87.8%大学生认同网恋是满足情感方式[N]. 中国青年报,2007-12-27.

[4]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2-113.

[5] 卢桂桃. 对大学生网恋负面影响的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6] 郑显亮. 网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现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06,(5).

[7] 代显华. 大学生网恋及其问题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G455

A

1008-7427(2012)09-0046-02

2012-05-27

猜你喜欢
网恋异性现实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异性组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异性齿轮大赏
测测你的网恋成功率有多少?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网上谈情,甜言蜜语掩盖了多少真实?(一)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父 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