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产业发展与广东高校重点学科科技资源分析

2012-08-15 00:50谢春艳王丽萍
关键词:重点学科高技术珠三角

谢春艳,杨 军,王丽萍

(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2.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广东 广州 510631)

广东高校科技资源丰富,在推动珠三角改革发展、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新一轮科学发展中肩负着重大责任。然而,究竟广东高校为珠三角产业发展能提供什么样的科技资源,有什么优势和不足之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我省高校重点学科支持珠三角产业发展的科技资源开展了调查,以便总结经验,寻找我省高校更好地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措施,进一步提升我省高校服务珠三角产业的能力。

本次调查主要是围绕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城乡建设与现代交通等六大产业进行调查,以调查问卷形式在我省高校重点学科范围内开展,试图通过对我省高校重点学科服务珠三角产业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服务珠三角产业科技资源的状况。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8份①。回收问卷中所填报的重点学科涉及广东省内17所高校,共98个重点学科,各重点学科的领域分布分别是:先进制造业领域9个、高技术产业领域38个、传统产业领域10个、现代农业领域16个、现代服务业15个、城乡建设与现代交通的领域10个。

一、广东高校服务珠三角产业发展科技资源分析

(一)人力资源

从回收的98个重点学科情况看,相关重点学科科技人员从事六大产业达6105人,其中科技特派员474人,占科技活动人员的7.8%。其中从事高技术产业科研人员居多,达到2152人,其次为先进制造业,为1164人。这与《纲要》中提出的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相符的。高技术来源于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在产业发展中,高校为高技术发展提供知识、理论支持,促进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从事相关产业学科研究人员的职称分布中,有高级职称者比例已达到58%,中级职称者比例已达到32%。这说明,在各高校的重点学科中,高级职称者已经成为科研人才的主力。

(二)创新平台

我省98个重点学科共拥有科研平台和基地664个。包括各类实验室404个,各类工程(技术)中心及产学研基地141个,与企业共建实验室119个;其中省部级以上实验室123个,省部级以上工程中心和产学研基地110个。高校在光电材料、生命科学、轻工食品、建筑行业等多个领域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生物技术、环境保护、造纸领域、金属材料、医药等领域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科技创新平台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的科技创新,为稳定持续开展产业基础研究创造了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高校98个重点学科中充分发挥了现有科研条件,实现资源共享,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有机结合,以国家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市场运营和工程生产主体,为珠三角发展直接注入强大动力。

从调查中也可看出高校注重基础研究,实验室明显多于工程(技术)中心,并且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拥有与高技术产业相关实验室171个,工程(技术)中心29个。由于传统行业如轻工、食品、中医药等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工程(技术)中心较多,达到69个,能为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研仪器设备能够为科研创新提供物质基础,能够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科研水平,促进其大力发展。相关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中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8.8亿元,及其设备368334件,价值19.2亿元。从科研仪器在各行业分布情况看,与高技术产业相关仪器设备价值较高,达到10.08亿元。

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科技成果孵化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我省有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7家省级大学科技园。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园以来,已累计转化科技成果230多项,2008年园区实现总产值12.4亿元。中山大学国家科技园也已初步建成,园区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拥有涉及成果转化、财税、法律、金融、商务咨询、人才培训等领域的21家公共服务机构。

(三)科研经费投入

科研经费是高等学校开展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衡量学校科研工作的规模、实力和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2007-2009年三年间,98个重点学科科研经费投入达28.81亿元,其中政府投入19.22亿元,企事业投入9.59亿元。

从各产业相关重点学科科研经费投入情况看,在先进制造业投入科研经费5.7亿元、高技术产业12.4亿元、传统产业3.4亿元、现代农业3.3亿元、服务业0.9亿元,城乡建设与交通4.5亿元。与政府导向相呼应,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较大,达到8.7亿元;而企事业单位也在该产业领域投入更多研发经费。

(四)人才培养

广东高校毕业生大多毕业后留在珠三角就业,融入珠三角各个产业,成为珠三角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所统计的98个重点学科2009年在校学生达到11万人,其中高技术产业人数最多,达到4.3万人,其次为先进制造业2.4万人。从所培养学生的学历层次分布看,博士生比例为4%,硕士为17%,本科生为67%,其他学生约为12%。值得注意的是,各重点学科培养的研究生与本专科生比例接近1:4,远超过全省平均水平②,表明重点学科是博士、硕士研究生这样的高层次研究人员的重要摇篮。

(五)知识产权

产业发展要上规模,各产业必须有核心技术,也就是需要较多的专利技术和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2007-2009年来,调查涉及的98个重点学科共申请专利3267件,获授权专利1606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377件,授权发明专利915件。从专利涉及的领域分布看,先进制造业申请专利1264件,获得授权748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29件;高技术产业申请专利1268件,获得授权100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88件;服务业由于行业限制,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较小。

2007至2009年间,调查涉及的98个重点学科共转让专利110件,合同金额3920万元。从专业转让涉及的领域分布看,高技术产业49件,合同金额1461万元;传统产业41件,合同金额1627万元。

(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技术成果的转化,即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生产部门,使新产品增加,工艺改进,效益提高,最终产业得到提升。

调查涉及的98个重点学科,2007-2009年共签订科技合同2992项,合同总金额15.7亿元。其中涉及城乡建设与交通行业的签订合同798项、合同金额9.2亿元;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合同964项,合同金额4.0亿元。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发展优势明显,近年来在博览建筑、体育建筑、教育建筑与校园规划、高层建筑等方面成绩斐然,中标多项大型工程,三年合同353项,合同金额达8.3亿元,为珠三角地区的建筑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广东高校科技资源在服务珠三角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广东高校服务珠三角产业发展的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

高校科技资源对珠三角六大产业的支持力度呈不均衡分布状态。相对于其他产业,高校重点学科对高技术产业在人力资源、创新平台、科研投入、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优势明显,而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在近三年广东高校重点学科与企业签订合同金额中,现代服务业只占六大产业的0.5%,成果转化方面只占六大产业的1.5%。

我省高校虽然在现代装备、化工、汽车等行业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但是在钢铁、石化行业的科技资源仍然薄弱。

(二)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中,工程(技术)中心明显偏少,应用研究领域优势尚未凸显

由于传统产业发展比较早,我省高校拥有成熟技术应用较多,工程中心(包括各类产学研基地)数量略多于实验室数量。但是,在其他五大产业体系中,高校工程中心数量远远少于实验室数量,说明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优势十分明显,而在应用研究领域的优势尚未凸显。

(三)高校专利转让(出售)比例低,科技资源利用率不高

通过分析,六大产业中,高校专利转让(出售)比例约为3.4%。除现代服务业外,广东高校重点学科在珠三角其它五大产业领域产生的专利数不少,但是专利能转让或出售的比例非常低,大多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没有真正地发挥效益,反映出高校科技资源利用率不高。

三、广东高校科技资源服务于珠三角产业发展的发展思考

针对广东高校科技资源服务于珠三角产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薄弱环节,我们认为,在高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中,应重点突破以下三方面:

(一)围绕珠三角产业发展,进一步调整学科布局结构

调查反映高校重点学科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强,反映出高技术产业的确是高校的优势,珠三角高技术产业发展应充分依靠省内高校的自有资源。但是,调查反映出,对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中的钢铁、石化等产业领域,高校重点学科力度仍相当薄弱。

因此,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围绕珠三角产业发展,进一步调整学科布局结构。对高校中涉及珠三角产业发展急需的学科,要在人财物等方面大力倾斜,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扶持这些学科尽快上水平、上层次,进入重点学科行列。

对于高校来说,应该在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基础上,基于自身的办学定位,结合自身现有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围绕珠三角产业发展,采取新建、优化、加强和淘汰等方式,拓宽学科门类,加快学科专业的调整和优化,培养出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等符合珠三角产业体系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围绕珠三角产业发展,加强工程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鼓励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是高校的优势和特色,而作为以应用研究为主的技术创新平台来说,高校建设的比较少,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各高校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主要从基础研究方面考量,导致以往对技术创新平台和产学研结合平台等研究中心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作为科技主管部门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般向企业倾斜,让企业成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体。

在珠三角产业发展中,对于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来说,要进一步充分发挥高校在应用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引导高校联合企业成立工程(技术)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相关技术平台。要合理分配科技资源,鼓励高校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对于高校来说,要以拥有的人才、智力和技术为优势,通过联营、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整合已有资源,组建各类产学研联合体或工程中心,实现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更加深入地投入到珠三角产业发展中去。

(三)建立高校、企业、政府之间有效的沟通途径,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

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珠三角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有高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有效的沟通,才能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例如:可以采取由政府牵头组织,建立高校和企业联谊会,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建立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联合发布会,建立高校科技成果和企业科技成果需求的联合发布会等多种方式沟通途径,使高校的培养的人才和产出的科技成果能最有效转移地转移到企业;企业对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需求第一时间反馈到高校。高校再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目标。

总之,我省高校科技资源丰富且与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连接,虽然在支持珠三角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是通过不断调整优化,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发挥我省高校已有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快重大重要科技成果的转化,必将在珠三角新一轮产业发展和经济腾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

①本次调查中,如果有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的,按一级学科填报;其余按二级重点学科填报。

②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2009年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统计公报”,2009年,广东省本专科在校生约为133.41万人,研究生约为6.59万人,研究生与本专科生之比约为1:20。http://www.gdhed.edu.cn/main/zwgk/tjsj.htm l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高技术珠三角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兽医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畜牧学学科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