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城市精神之我见

2012-08-15 00:53傅瑛
关键词:淮北好人精神

傅瑛

我认为,当下在淮北市民中开展城市精神大讨论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其原因在于:首先,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精神”就是公民心意的凝聚,就是发展方向的引领。目前,我省各地正在积极开展“建言安徽精神,践行城市精神”的活动,诸多兄弟城市概括出属于自己的城市精神,令人耳目一新。比如马鞍山提出“聚山纳川,一马当先”,蚌埠市提出“禹风厚德,孕沙成珠,务实开放,创业争先”,淮南市提出“亲山乐水,崇文尚武,厚德载物,求实创新”……这些城市精神有特色、富内涵、旗帜鲜明,意气风发,极大地鼓舞了民众,凝聚了人心。在这一形势下,居于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前列的淮北市,讨论、提炼“淮北城市精神”势在必行。

此外,来自淮北市民内部的变化,也迫切需要在广大市民中开展一场城市精神大讨论。

今日淮北是一个曾经为国家能源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当下正踏上转型之路的城市。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早年“因煤而聚,缘煤而生”煤城市民,曾经以“燃烧自己,温暖他人”而自豪的淮北人,面对新的生活,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自信,新的自豪感。再加上近年来淮北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居民日益增多,大量来自周边地区的民众成为淮北新市民。他们的加入,一方面壮大了淮北的力量,给城市注入新鲜血液,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需要尽快认同淮北,尽快增强归属意识的问题,而城市精神大讨论恰恰能很好地解决在这一问题,使淮北民气尽快得到一次新的、大规模的凝聚。总之,淮北城市精神大讨论,将有助于全体市民共同梳理城市历史,开掘城市文化底蕴,全方位扫描城市公民面貌,瞻望城市未来。

至于怎样提炼“淮北城市精神”,我的意见是,精神来自文化,文化特质是精神气质形成的基础。因此,讨论淮北精神,必须做到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从淮北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着手,进行全面分析和考究。

人们常说,淮北是新城也是古城。说“新”,是因为今天的淮北“缘煤而建,因煤而兴”,说“古”,是由于淮北恰恰坐落在春秋两汉名城——古相城之上。就历史内涵而论,这一片土地恰如纪健生老师在《淮北赋》中所言:“既为一方之雄镇,必聚异代之精英。地灵人杰,物阜文明。薛广德之传《诗》,车悬巷里;桓君山之著《论》,书藏楼中。清峻嵇康之操,《广陵散》绝;卓异刘伶之饮,《酒德颂》名。戴安道之笔锋,画出王门傲气;桓野王之笛弄,奏成淝水英风。《正气歌》中,浓浓侍中之血;音韵史上,赫赫汉圣之功。”颛孙子张、桓谭、刘辅、丁仪、丁、嵇康、刘伶、桓伊、戴逵、刘馥等历史名人,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他们是淮北人的骄傲,也将永远成为淮北不朽的城市记忆。时过境迁,经历多年战乱与灾荒,淮北大地上往古风光已逝,但借助历史文献的深深镌刻,借助千年不朽的汉画像石,更借助这一方水土的特有魅力,古朴恢弘的大汉雄风,还是深藏在淮北人心中,成为淮北独特的城市品格。

淮北是一座襟怀宽广的城市。新淮北从开始建设的那一天就富于自我奉献精神。这奉献既体现为“捧上乌金万吨,地不爱宝;献出黄土千顷,人尽输诚”,更体现为千军万马齐聚煤城,一代青年告别都市,告别家乡,为煤炭事业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的赤胆忠心。翻开淮北建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来自北大、清华的大学毕业生,来自上海的医生、护士,来自东北的干部职工,来自淮南的能工巧匠……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一路风尘,来到这个一无所有的“城市”安营扎寨,一干就是一辈子。曾经的岁月是艰苦的,但是,每天遥望城市天空一条条通向远方的高压银线,聆听着运煤火车远行的轰鸣,淮北人心中总是充满自豪:我们是祖国能源地图上的一颗明珠,我们用生命照耀着祖国人民的生活!

淮北是一座文明的城市。建市初期大规模的移民为寂静的淮北带来活力,也带来不同文化板块的相互碰撞。我曾在一篇题为《品味淮北》的散文中说:“这座城市就像画家手中的大号调色板,北方人的豪爽、粗犷,南方人的精致、细腻,沿海地区人们的敏捷、智慧,内陆人的含蓄、敦厚,只要融进淮北的生活,很快就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是,吝啬的变得大方,计较的变得宽容,粗放的渐趋细致,杂乱无章的渐渐变得整洁。”淮北人追求文明,既表现为城市的清洁美丽,居民的有教养、讲礼仪,更表现为“好人”的层出不穷,人与人关系的亲密无间。近年来,“最美城管”王小勇,义务献血女状元周凤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子明,见义勇为的刘景春、王长江、马升亚,诚实守信好人纪奎、王增友,敬业奉献好人王忠才、范辉,孝老爱亲好人张敏、蒋化荣等等,是一个长长的名单,百万人口“好人”数居全国第一,出现了“中国好人安徽多、安徽好人淮北多”的淮北好人现象。可见,“文明”应当成为淮北精神中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淮北的未来。转型中的淮北正在起飞。非煤产业占工业比重已经从“十五末”的19.6%增至2012年上半年的63.2%。全市正在从单一煤电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型,由工矿伴生城市向山水生态人文城市转型,一个“生态宜居、人文友善、幸福平安、效能廉洁”的淮北正在崛起,这当然又是“淮北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

为此,我想到十二个字,作为讨论淮北城市精神的一份作业,即:文弘汉风,明耀四方,行开新路。

其中第一句既是淮北历史文化,也是淮北人民的风范;第二句是淮北作为能源城市的骄傲,也是淮北人民永远不变的志向;第三句是淮北人建市的奋斗史,更是淮北人民今日的奋斗方向。三句话的第一个字,组成“文明行”,我以为,这就是淮北特色。(作者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淮北好人精神
好人就在身边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西游新记
拿出精神
好人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