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2-08-15 00:51刘彦文李军民许俊喜刘雪基
上海蔬菜 2012年6期
关键词:江都全区蔬菜

陈 谋 刘彦文 李军民 许俊喜 刘雪基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蔬菜研究所 225200)

蔬菜产业作为高效农业的主导产业,对扬州市江都区实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江都区处于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发展蔬菜生产,是扬州市乃至江苏省主要蔬菜种植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及众多蔬菜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蔬菜产业在我区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53万hm2,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达5000hm2,蔬菜总产量达90万t,蔬菜总产值达11.5亿元,已跃居全区第一大经济作物,蔬菜产业的规模和生产水平位居扬州各县(市、区)之首,成为我区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但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产业升级,推进蔬菜产业现代化进程,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设施水平显著提升,建立一批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

近年来,江都区紧紧围绕蔬菜产业向优质高效目标发展,先后建成江都现代蔬菜产业园、小纪高效蔬菜示范园和苏武蔬菜科技园等3个万亩园区,丁沟、樊川、郭村、宜陵等8个千亩蔬菜产业园,初步建成了吴武(吴桥镇至武坚镇)蔬菜产业带。江都区先后引进蔬菜生产新技术10项和蔬菜种植新模式6项,推广普及了设施大棚生产技术、垄作全地膜覆盖技术、膜下灌水技术以及土传病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初步实现了蔬菜高效化、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栽培模式,有效促进了蔬菜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了科技成果覆盖率。

1.2 良种推广体系基本形成,品种更新步伐加快

在引进农作物新品种过程中,既坚持先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又充分发挥本地品种资源优势,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基本实现了我区蔬菜生产结构的三大转变:即以春、秋菜为主向秋延后和春提前转变,以叶菜类向茄果类、瓜类蔬菜转变,以露地菜为主向设施蔬菜为主转变。每年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5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耐抽薹、耐高温小白菜,帮达菜薹,湿栽水芹,西兰花绿秀、优秀,黄瓜南抗1号、扬大2号等20多个名特优蔬菜品种已形成规模化种植,规模效益、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目前,全区拥有莲湘、宜妃、天碧春、超大、宝盛园、早晚小菜、农庄主、天绿华等40个蔬菜注册商标,1个邵伯菱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总数发展到350多个,“三品基地”面积达到10000hm2;制定蔬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30个,其中省级地方标准4个、扬州市级地方标准3个;41个农贸市场建立了速测点,8个蔬菜生产镇建立了检测站。江都区被列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江都现代蔬菜产业园成为全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酱菜原料生产基地被列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区,武坚镇蔬菜园区被列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2010年全区蔬菜产业通过了国家标准委组织的国家级园艺标准化示范区验收。

1.3 江都区蔬菜种植业市场和经营基础迅速成长

(1)蔬菜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全区现有冷藏加工和腌制蔬菜加工为主体的蔬菜加工企业15家,产品系列达20多个,年加工蔬菜总量达20000t,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2)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增多。至2011年底,全区成立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47个,入社会员2395人,全区从事蔬菜营销的农民经纪人总数达到86人,提高了蔬菜生产组织化水平。(3)蔬菜市场日益兴旺。全区现有大小菜场64个,年营业额5亿元,其中江都城区14个、农村集镇41个、乡村9个、在城区新建的大型住宅小区新发展的蔬菜超市8个,蔬菜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2 存在问题

2.1 综合配套体系有待加强

当前,江都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抵御灾害能力弱、农业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滞后、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劣势,特别是基层农技体系已基本不适应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2.2 生产经营方式需要升级

在蔬菜生产方面,大众菜、低档菜种植面积比重大,名特优新、高档精品蔬菜品种种植面积比重偏小;生产方式上仍是劳动密集型,用工较多,成本较大,农业现代化设备应用较少,在蔬菜加工方面,初加工项目较多,精深加工项目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更少,加工产品外销优势差,缺乏竞争力。

2.3 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面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我区蔬菜生产在卫生标准、产品质量、加工、包装、口感等方面都还未能完全与国际接轨。蔬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必要的人员、设备、经费等十分紧缺,蔬菜生产“绿色意识”尚未普及。

3 发展对策

3.1 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现有产业带上亮点纷呈的园区集中连接成片,形成4个大的集中区域,即以吴桥镇为核心的深加工蔬菜生产区,以小纪镇为核心的西兰花等高效蔬菜生产区,以樊川、丁沟镇为核心的猕猴桃、葡萄等特色蔬菜生产区,以武坚镇为核心的水生蔬菜生产区,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示范园区3个、省级蔬菜高效示范园区5个、扬州市级高效农业示范园10个。注重科技创新,继续放大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效应,积极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提升蔬菜生产现代化装备水平,全面提升蔬菜科学技术水平。

3.2 做深产业、做大市场,提升产业附加值

大力发展蔬菜深加工龙头企业,发挥超大集团的加工出口优势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鼓励园区内的生产企业从事蔬菜深加工,提高蔬菜产业的附加值。充分解决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建立大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保证全区蔬菜生产企业、大户的蔬菜产品销售畅通。建立蔬菜信息网络,构建网上交易平台,为广大蔬菜生产企业和菜农及时提供蔬菜价格走向,加强蔬菜价格监测和对比分析工作,提供市场蔬菜供求信息等。全面开展全程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3.3 加强组织协调,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积极构建区、镇、村、户四环相扣的蔬菜管理模式,加强考核及与有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做好生产技术指导、品牌建设、扶持政策落实、产供销协调等方面的工作,为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区镇两级蔬菜发展专项资金,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从政策上引导和支持我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农民、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形式为主体,以金融部门支持为依托,以社会资金及区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解决项目资金配套难、自筹难等问题。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逐步形成区有示范区、镇有示范片、村有示范户的蔬菜科技示范体系。加快科技体制创新,充分发挥各级蔬菜专门机构的作用,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紧密联系与合作,逐步形成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新体系。强化科技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蔬菜科技人员和菜农进行培训,使每个基地都有一批科技带头人,每户菜农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猜你喜欢
江都全区蔬菜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扬州江都区 “三聚焦”办好民生实事
枕戈待旦 令出必行 扬州江都区毫不松懈保春节安全
扬州江都区开展“五个一”专项行动
奇怪的蔬菜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蔬菜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