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探讨

2012-08-15 00:44苏金梅
山西林业 2012年5期
关键词:林改林权全市

苏金梅

(山西省原平市林业工作站,山西 原平 034100)

原平市地处山西省北中部、忻定盆地北边,地理坐标东经 112°17′~113°35′,北纬 38°35′~39°09′,东临五台县,西界宁武县,南与忻府区、定襄县接壤,北与朔州市朔城区、代县毗邻。全市辖1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520个行政村,有人口48.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24万人。市域总面积25.66万hm2,其中林业用地10.89万hm2、集体林地9.05万hm2,森林覆盖率12.30%。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于2009年3月开始试点,2010年4月全面铺开。此间在省、市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市林业局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积极相应上级号召,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继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经过试点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上下统一开展的一项改革任务。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动员会之后,分管副市长、林业局长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了有关会议精神,取得了党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特别关注,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林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进一步坚定了全市林改工作人员积极推进林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强化对林改工作的领导,市、乡两级建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机构。市委书记薛根生亲自挂帅,并担任市级领导组组长,由监察、组织、宣传、发改委、民政、司法、财政、林业、国土、水利、农委、档案、国税、人行、政法委等15个市职能部门共同组成林改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林业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市林业局抽调36名业务骨干成立了林改督查组、资源调查组、业务指导组、内务组和宣传报道组,全权负责林改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技术指导、资源调查、林权发证和纠纷调解等项工作。各乡镇都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所辖行政村组建了林改工作组。特别是省、市多次适时的林改会议,为林改工作的正确开展指明了方向;上级领导经常性的检查指导为林改工作的积极开展提供了指示动力;省、市专家骨干不间断的指导培训为林改工作科学运行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市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靠前指挥畅通了林改工作的政令,为林改工作的高效推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次落实责任始终是做好林改工作的组织保障。

3 精心组织,把握关键,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3.1 通过广泛宣传,营造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氛围

2011年以来,通过召开会议、广播讲话、发放林改资料、出动宣传车、简报专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林改的意义、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市政府还召集市林改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人、林业局林改工作人员、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林业员、大学生村官等200余人参加的全市动员会,对全市的林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后,各乡镇又先后召开了动员会,累计广播宣传1 000余次,办宣传栏500余期,撰写信息18期,刷写标语4 900余条,发放林改政策问答14万册,张贴告全市农民朋友公开信1.0万份。通过宣传,调动了广大林农参与、支持林改的积极性。

3.2 通过集中培训,提高了参与林改工作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为使林改工作顺利推进,在派员参加省、市林改业务培训的基础上,组织部分人员去五寨县学习取经,并对乡镇分管领导、林业员和大学生村官进行专题培训。市林改办主要领导亲自前往担当培训会的主讲,把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灌输给基层林改队伍,以此辐射到农村,交代给群众。据统计,全市18个乡镇开展乡级培训24次,接受培训的人数累计达到5 000多人(次)。另外,还派员参加了省、市组织的档案管理培训,并通过省级两次林改档案检查,发现问题,规范做法,迅速对市级林改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为规范全市林改档案打下了基础。

3.3 通过把握关键环节,保证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质量

在工作中,一是抓好摸底调查。这是林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按照预定的流程,由市林业局牵头,乡村组织,对各村的参改人口、森林资源、林权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修正了村界,划定争议区域,相邻村庄盖章确认,并勾绘在地形图上,较为准确的调查为林改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二是注重农民决策。这是林改工作成败的关键。有两个环节尤为重要:第一,村级林改工作组的产生要确确实实通过村民会议产生。在正确引导的同时,产生的工作组要从调查摸底开始全过程参与林改的实施,确保农民群众参与林改、决策林改、监督林改的主体地位。第二,村级方案的制定要实实在在通过村民会议表决,确保林权分不分、怎么分、什么时候分、分到什么程度由村民说了算。三是着力争议调处。截至目前,全市共发生林权争议63件,争议面积3 727hm2,在市乡两级共同努力下,调处林权争议52件、面积1 953hm2,调处率83.20%。目前,市民政局已受理村界纠纷案3件,市农业局农村合同仲裁委员会已受理林地承包纠纷案3件,裁决1件。四是狠抓档案管理。市、乡、村分别建立了林改档案,并由专人专柜保管。2012年又统一制订了《原平市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组织人员下乡包点,对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指导和规范,目前各乡镇的档案资料已经齐全,正在通过忻州市级验收,并归类装订。

通过省、忻州市的正确领导,通过全市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全市乡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市的林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差距:一是个别乡村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高。个别乡镇领导畏难情绪严重,借故地下有资源的林地分配困难,拖延林改进度,一些村干部认为分林就是砍树,是集体资产的流失;一些村干部主观代表村民意愿,代替林改小组出台林改方案,或股份经营,或集体发包,违背民意行事。二是部分村级宣传培训工作不够细致。一些乡镇的个别村庄宣传工作滞后,至今没有开过真正意义上的会议。这些问题存在的直接后果,就是以后有引发上访的嫌疑。还有极个别村庄不按林改程序办事,资源摸底没有结束,村民工作组(发包组)没有成立,村级方案没有产生,就开始林地承包、拍卖,并且已经签了合同、收了钱。由于村民没有掌握林改政策,尤其是那些人口搬迁较多的村庄,被一些人钻了空子,找到支书或者村长,私下签订合同,然后分头找2/3以上村民签字、按手印,把林地承包走了。这种事情要是处理不好,恐怕林改一结束,上访接踵来,接待不完的告状,解决不完的难题,现在省了点事,将来会苦不堪言。三是一些地方林改工作不够扎实,求进度忽视了质量。诸如,林改程序不到位,林改方案没有经过“两个2/3”会议表决,没有公示,没有经过乡镇审核批准就付诸实施。林改方案参改面积与勘验结果、实际面积不符,造成集体保留面积超过了预留比例,无法通过验收。有的乡镇、村庄林改档案资料管理有些混乱,不规范,不全面,有的环节没有档案记载,这就为以后的林权纠纷调解、林权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猜你喜欢
林改林权全市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探究林权类不动产登记与深化林改的问题及对策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三次林改 终成正果
林改后资源林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