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综述

2012-08-15 00:44陈泽源曾小荣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概论外语教学语言学

陈泽源,曾小荣

(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综述

陈泽源,曾小荣

(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语言学概论”研究由来已久,本文对当前的研究状况和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梳理,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该领域的研究阐述了笔者的看法。

英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综述

一、“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的兴起

1980年代初,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陆续开设了语言学基础理论课程,名称各异。为了叙述方便,以下统一用“语言学概论”表示。自开设之始,英语教学界就展开了对该课程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究。首先在1984年,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召开高年级英语教学研讨会,建议把英语语言学基础作为英语本科的必修课程,并于1987年制订了《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大纲》[1]。这无疑是有关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之始。

1987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先后组织(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研讨会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讨论会”。“关于‘语言学引论’课程的笔谈(六篇)”和“‘语言学引论’课程续谈(八篇)”就是这两次研讨会的书面成果。这些成果均来自国内著名院校的知名英语专家和学者,因此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一定意义上也代表了当时对于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最早也是最好的研究成果。但是,所有成果无一例外地主要都是作者有关该课程教学所积累的宝贵经验、顿悟式理解、或者思辨性的总结,而缺乏理论性论证或实证数据的支撑。

根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情况来看,1980-90年代除了以上所提的两组相关研究成果,国内还有李延福、岑运强等外语界专家和学者做过有关语言学课程的研究。[2-3]随着世纪的更替,中国英语教学界对于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也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不仅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加强,也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更新。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梳理,这对于该课程甚至英语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的主要状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近十年以来,有关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的论文成果数量远远超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总量,而且采用定量、定性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课程教学展开了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的探究。以下分别就该课程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实践与改革、课程评估四个层面的研究进行概述。

(一)课程设置研究 在课程设置方面,《大纲》将英语专业的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语言学概论被列为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中的一门必修课,被放在非常重要的学科位置。早在1980年代,外语界的学者们就英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地位、作用、意义和性质,以及课程设置的目的等问题进行过研讨,并高度一致地认可英语专业开设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目的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课程性质、开课年级和学时等问题,对于不同院校来说似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李延福[2]、刘润清[4]、陈永培等。[5]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者们仍然继续深入讨论课程设置问题,强化了对于课程的科学人文意义的认识。他们考察了课程设置与设定目标的吻合度,同时论证了其合理性。由于采用了座谈和调查问卷等社会科学实证方法,如潘之欣、吴格奇、蓝纯、吴庄与文卫平等,因此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自然就显得更为客观化、人性化,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二)教材建设研究 于教,好教材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基石;于学,则是“牵动学生不断探究的引擎”。[9]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三大建设(师资、设备、教材)之一,教材建设的好坏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9]英语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于教于学,都需要有合适的语言学教材。八十年代以前,语言学的教学效果总的说来是不够理想的,而以往的教材与教学之间不相适应的状况是主要原因之一。[10]

那么目前该课程的开设情况如何?其教材使用和开发建设又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调查。这些努力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仅凭个人理解和经验就某一本教材作出评价和推荐,如早期的赵宏与王秋隆[10],和近期的辜向东[11]、王扬[12]等;另一类是先带着问题去探究,然后作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如近期的赵勇与郑树棠[13]、李克与李淑康[9]等。值得一提的是,李克与李淑康首先对1985-2007年期间我国英语语言学教材做了全面的统计分析[9],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电话采访与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北京等地20所高校的英语语言学教材的使用和建设情况作了进一步的调查,并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意见。

除了以上专门性的研究,潘之欣[2]、熊学亮[14]等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探究。尤其潘之欣(2002)所做的研究调查摆脱了以往的局限,而代之以实证式的调查取证手段,因而得出的研究结论也具有很强的建设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 近几年有关英语专业技能类和复合类课程的讨论与研究比较密集,而涉及到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尤其是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的研究则寥寥无几。[15]这是一个值得外语界重视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反思语言学教学。[16]为了便于区分,笔者结合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所要达到的研究目标,试着将语言学概论教学实践与改革领域的研究成果粗略地分为思辨性探讨和实证性调查研究两大类:

1.思辨性探讨层面。早在上个世纪,黄弗同从教材、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语言学概论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方面谈论了语言学的教学问题。[17]马壮寰与谢应光[18]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指出了由胡壮麟等人主编的《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编写内容上存在的一些偏误和不足之处。

自二十一世纪之初,外语教学界继续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问题进行了更加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如刘丰从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及答辩情况的角度探讨了“语言学”这门课程在培养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19]鞠玉梅就语言学课程如何实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英语使用能力、发展逻辑理性思维的目的进行了思考和探讨。[16]之后,她提出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来建构“语言学导论”课程研究性的教学模式。[15]围绕教学理念这个问题,陈新仁、江晓红等都提出要实施新型的研究式教学。[20]-[21]林秋茗结合课程教学现状并运用实例具体阐述了“鱼”“渔”兼授的教学原则。[22]

熊学亮[14]探讨了提高“语言学导论”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的两种尝试:在教学上,改变由课程性质所限制的僵死方式,采纳“类比”和“联想”等讲述方法,用鲜活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学概念;在教材编写上,改变以往“罗列式”的传统方案,而代之以触类旁通的“点击式”写法。

2.实证性调查层面。根据文献显示,就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开展的实证性调查研究不多,从时间上来看也是不长。现在简述如下:

教学行动研究能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教学的本质、教与学过程的认识,缺乏自我意识、自我决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等一系列的难题,……最终获得对教学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成果,同时也帮助教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23]吴格奇首次倡导在“语言学导论”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同时反思教师自身知识体系。[6]

蓝纯首次使用了前后两次内容连续照应的问卷,分别在同一学期的开初和结束时段施测,来调查分析并论证学生所需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7]她的问卷设计虽然简单,但是事实证明其调查分析是有效而成功的。这从后来的研究引用可见一斑。吴庄与文卫平也使用自行设计的课堂教学问卷开展调查。[8]较之蓝纯,他们把调查对象从本校拓宽至其他院校,而且借鉴里克特五级量表来设计了更为丰富的问卷内容,最后还应用社会科学统计工具来考量所得到的问卷数据。这无论是从研究手段、研究理论依据,还是研究结果来看,都显得更为科学和客观。之后还有采取类似调查问卷的研究成果,比如张铭涧与李忠善[24]、江晓红[21]、钟守满与刘冰。[25]前两者的问卷内容所覆盖的具体宽度和深度有所差异,调查对象范围也仅限于本校;但是,江晓红在问卷调查后,对部分被试还加以深度访谈,从而增加了调查结果的解释力;钟守满与刘冰的研究主要在调查内容和对象两个方面上有别于以前的类似研究。

(四)课程评估研究 相对于前三大层面的研究,专门探索课程建设与评估的论文成果相比之下是最少的。相关文献检索出来的成果屈指可数,如刘清玉等。[26]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成果对于语言学概论教学测评的问题有所涉及,如傅翀等。[27]他们均是不同院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一线上的教师,在自身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发现了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估层面上的一些不足之处,从而发出了改革的呼声:与其他课程一样,语言学概论课程也应该注重考评的层次性、综合性、过程性和人文性,综合考量学生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和课程考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三、“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最近十多年来,“来自师范类和重点类院校的研究,或是一种‘教学行为中的科研’尝试,或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亦或是基于实证调查的课程改革设想,从不同的方面推动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改革”。[24]但是,以上的研究结论或改革措施多为指导性意见,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既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又加强人文教育之根本,仍然是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实际问题。换言之,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取得令人振奋的实质性进展。当前,英语语言学概论的课程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从研究方法来看,一方面,最近有关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对于上个世纪纯粹的经验式探索局面有所改观,而代之以更为科学的实证方法。但是,大部分实证数据仅来自于调查问卷,这不能反映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情况的全貌。再者,大部分数据采样范围仅局限于本校,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和系统性。所以,今后需要扩大研究样本数量和采样范围,加强语言学概论教学的定量研究。另一方面,近年来国际外语教学领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行动研究受到了各国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3]行动研究作为反思性教学模式的主要研究活动和方法,已成为国外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28]国内有关行动研究的成果也不少,但将行动研究理念应用于(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方面,吴格奇之后一直到现在鲜有进一步发展。[6]

教学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研究能力,……使教师形成自主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同步发展。[23]因此,教学行动研究无疑可以成为未来有关语言学概论课程以及其他专业知识课程教学研究的一种有效而高明的方法。

其次,从研究的广度来看,近三十多年来,有关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如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评估、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方法等。表面上看,对于该课程的研究在广度上已经拓展得差不多了;但从宏观的角度看,该课程与专业知识类的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他两大模块的课程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若就深度而言,已发表的文献从整体上看仍较肤浅,主要表现为:表层现象谈得多,深层本质探索明显不足;就教学谈教学的研究多,与课堂外因素结合的研究没有;基于经验的思辨性探索多,而基于实证方法的理论研究少。其中,有些文章只是简单描述了教学问题辅之以一些教学建议,算不上真正的研究。包括语言学概论在内的任何课程研究不能只是简单地罗列教学问题,或对教学现象只做表面展示。随着语言学整体学科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语言本质的更深认识,从学习者认知心理和课堂外的社会文化视角来研究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情况会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和教育意义。

再次,从研究的系统性、理论上看,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也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学、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方面面的理论和知识。而目前很多研究只是停留在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上,而忽略了学科与学生及教师内在的因素或在此方面的研究还不足。多数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但这些意见比较零散,不足以构成什么体系;还有研究者提出研究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但关键问题是实施什么样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又该如何实施。这尚需加强理论体系的建设,从而推动语言学概论的课程研究向纵深和更高的层次发展。

最后,从研究队伍来看,越来越多从事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加入到这个研究队伍来,但是研究人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还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致使该课程领域的研究成果缺乏普遍的理论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增强自身的研究意识和理论素养,从而切实地壮大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和研究队伍。此外,汉语界也有大量有关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成果,我们要加强英汉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与研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便更好地推动学科的发展。

[1]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01).

[2]李延福.二十所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设课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01).

[3]岑运强.语言学概论教学再探─谈语概教材的编写[J].福建外语,1997,(01).

[4]胡壮麟,刘润清,何兆熊,黄希哲,张春隆,杨潮光.关于“语言学引论”课程的笔谈(六篇)[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02).

[5]陈永培,黄震华,伍铁平,等.“语言学引论”课程续谈(八篇)[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01).

[6]吴格奇.“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行动研究与教师知识体系的反思[J].国外外语教学,2005,(02).

[7]蓝纯.本科生“语言学导论”课程的评估与反思(英文)[J].中国英语教学,2007,(06).

[8]吴庄,文卫平.“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09,(03).

[9]李克,李淑康.高校英语语言学教材的建设与思考[J].外语界,2008,(06).

[10]赵宏,王秋隆.富于探索精神的三大块教材模式—评黄弗同教授主编的《理论语言学基础》[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06).

[11]辜向东.适合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语言学教材—《英语语言学导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12]王扬.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初探[J].外语研究,2004,(05).

[13]赵勇,郑树棠.几个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兼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6,(03).

[14]熊学亮.本科生语言学教学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05).

[15]鞠玉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a,(08).

[16]鞠玉梅.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语言学导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7b,(04).

[17]黄弗同.谈改进理论语言学教学的几个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5,(06).

[18]马壮寰,谢应光.对《语言学教程》的几点意见(二篇)[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03).

[19]刘丰.“语言学”在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煤炭高等教育,2002,(06).

[20]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21]江晓红.“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广东某高校的调查报告[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03).

[22]林秋茗.“鱼”“渔”兼授:谈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原则[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02).

[23]王蔷.行动研究课程与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外语教师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2001,(01).

[24]张铭涧,李忠善.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调查及对策研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25]钟守满,刘冰.语言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跨学科思考[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6]刘清玉.“英语语言学”课程考评体系改革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2).

[27]傅翀.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研究述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8]李炯英.行动研究:概述、理据及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06).

H319

A

1003-8078(2012)01-0097-04

2011-10-24

10.3969/j.issn.1003 -8078.2012.01.30

陈泽源(1978-),男,江西瑞金人,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曾小荣(1981-),男,江西奉新人,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江西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09B2ZZ27;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课题,课题编号:11WX315。

责任编辑 袁小鹏

猜你喜欢
概论外语教学语言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