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张力带与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分析

2012-08-18 09:38张锦锋刘国东叶登花杨道能李志亮冯勇泉高伟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粉碎性髌骨克氏

张锦锋 刘国东 叶登花 杨道能 李志亮 冯勇泉 高伟东

广东省东源县人民医院,广东东源 517500

髌骨骨折为骨科临床常见病,约占所有骨折的 0.5% ~ 1.5%,近年来发生率及损伤后的严重程度也呈上升趋势[1-2]。髌骨骨折通常采取手术治疗,能够促进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克氏针张力带是传统临床上常用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治疗髌骨骨折效果显著。髌骨爪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内固定材料,许多学者报道了其优良的临床效果[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科室克氏针张力带与髌骨爪治疗的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5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11年4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的5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入院后均经X线片确诊,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伤23例,跌伤21例,其他8例。根据采用的内固定不同分为两组:克氏针张力带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1~78岁,平均(42.7±5.9)岁;髌骨爪组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20~75岁,平均(44.8±6.2)岁。两组年龄、性别、职业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检查,稳定处理其他严重合并伤,患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等基础性疾病者,术前应积极控制。

1.2.2 克氏针张力带组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肢上止血带,患膝屈曲约10°,采取髌前下端弧形切口,向上翻转显露髌骨,清除血肿、冲洗关节腔,复位碎骨快,先用克氏针临时贯穿固定,使粉碎性骨折的多个小骨块变成上、下两个大骨块,用手触摸髌骨后面,确定平整后,自髌骨远端,冠状面上于髌骨左右面中内1/3和中外1/3交界处,矢状位上于前后位中点偏后处,逆行平行穿出两根直径1.5 mm的克氏针,针尖穿出约0.5 mm长,折成90°,针尾折成伞柄状剪断,钢丝绕过针尖及针尾,于髌骨中间交叉拧紧,形成“8”字张力带结构。被动活动膝关节,确定固定牢固。

1.2.3 髌骨爪组 麻醉方式及体位同克氏针张力带组,采取髌前下端弧形切口,向上翻转显露髌骨,清除血肿、冲洗关节腔,复位碎骨块,对于不易复位的骨块,先用克氏针临时贯穿固定,将其变成较大的骨块,测量髌骨纵径,选择合适的髌骨爪,放入约0℃低温冰盐水中浸泡约3 min,撑开5个功能爪,定位髌骨爪位置,于髌韧带及股四头肌腱处纵行刺入约1 cm长小口深至骨质,将髌骨爪各支刺入,3爪钩住近端、2爪钩住远端,再次检查并调整骨折对位情况,复位满意后,用约45 ℃温盐水纱布热敷,同时按压髌骨爪使之贴服髌骨,被动屈伸膝关节检查固定是否牢固。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静脉点滴抗生素。术后均不予外固定,第2天开始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功能锻炼,第3天开始CPM被动膝关节功能锻炼,1周后行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2)术后第6个月行膝关节功能评价,按照Bostman评分标准[4]:优:股四头肌无萎缩,髌骨关节面平整,膝关节活动范围>120°,关节无或轻微疼痛,关节腔无积液,走路正常不需扶拐,上楼正常;良:股四头肌轻度萎缩,髌骨关节面台阶<1.5 mm,膝关节活动范围90°~120°,劳累时感轻度疼痛,关节腔少量积液,行走正常;可:股四头肌明显萎缩,髌骨关节面台阶<3.0 mm,膝关节活动范围60°~90°,关节中度疼痛,轻度跛行,上楼稍困难;差:股四头肌萎缩严重,髌骨关节面台阶>3.0 mm,关节活动范围<60°,活动疼痛,有关节腔积液,走路需扶拐,无法下蹲。比较两组优良率。(3)术后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克氏针张力带组手术时间明显要长于髌骨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骨折愈合时间(周)克氏针张力带组 30 80.7±13.9 14.8±1.7髌骨爪组 22 68.5±11.7 14.1±1.5 t 3.34 1.54 P<0.01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

髌骨爪组优良率为90.91%,明显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n(%)]

2.3 并发症

克氏针张力带组术后发生钢丝断裂1例,退针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髌骨爪组未见明显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在维护膝关节的稳定、保护股骨髁以及传导并增强股四头肌的作用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髌骨切除术后相同动力下伸膝力量会降低50%,且髌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需要解剖复位,一般认为,骨折分离超过0.5 cm者均需手术内固定治疗,尽可能保留髌骨,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5]。

克氏针张力带是传统骨科临床常用的治疗髌骨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膝关节屈曲时髌前的“8”字钢丝能够吸收张力作用,防止骨折分离,2根纵向平行的克氏针也同时抵消弯曲应力,对后方髌骨产生动力加压作用,使骨折断端间压紧,维持关节面的解剖复位,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但单纯的克氏针张力带使用有一定局限性,其对于横行骨折固定牢靠,但对于粉碎性骨折特别是髌骨下极的粉碎性骨折不易固定,通常采用改良的克氏针张力带方法[6]。

本研究中,对于粉碎性骨折,术中视骨折的情况,采用克氏针,将多个小的碎骨快,变为大的横行骨块后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原则。但克氏针固定的缺点是,钢丝及克氏针易松动脱出,本研究中1例患者发生松动脱出,针端易引起局部皮肤刺痛,膝关节的过度活动也可能造成钢丝断裂。本研究中1例患者发生钢丝断裂。

髌骨爪是近年来出现的用于治疗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其设计遵循了髌骨、髌股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要求,组织相容性好,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殊性能及爪枝的形状特点,抓牢腱膜,多方向、向心性和持续地向骨折端施加聚合压力,从而复位并固定骨折,因此兼具复位与固定的双重作用[7],其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对于粉碎性骨折的固定作用效果较好,许多学者通过临床分析,对其临床疗效做出了肯定[8-9]。但在临床使用中要选择合适的型号,偏大、偏小都会影响疗效。

本研究发现髌骨爪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克氏针张力带组,且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0.91%,明显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66.67%,识明了髌骨爪内固定优良的临床效果,更适用于严重粉碎性骨折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相对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髌骨爪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

[1]Springorum HP,Siewe J,Dargel J,et al.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ella fractures[J].Orthopade,2011,40(10):877-884.

[2]Wild M,Windolf J,Flohé S.Fractures of the patella[J]. Unfallchirurg,2010,113(5):401-411.

[3]李占明,李万胜.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2):203.

[4]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2.

[5]崔晓宏.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165例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69.

[6]严安华,王炳南,潘虹.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J].中国骨伤,2006,19(12):747-748.

[7]李松哲,李成福,李林.改良AO克氏针张力带钢丝与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11):1153-1154.

[8]薛渊.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35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0,5(21):57.

[9]沈锋,林国叶,黄玉栋.应用记忆合金聚髌器与传统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8):642-644.

猜你喜欢
粉碎性髌骨克氏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