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2012-08-20 01:59张元亚
中外医疗 2012年29期
关键词:存活心室冠脉

张元亚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淮安 2234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on,AMI)指的是冠状动脉在其病变的基础上,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造成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的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心肌发生坏死,其中最多见的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大部分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都存在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的等一个或多个冠心病危险因素。该研究回顾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0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7.5±2.1)岁。该30例患者均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颁布的AMI诊断标准相符合[2]。随机将该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其卧床休息、心电监护、氧气吸入、镇静以及硝酸甘油静脉滴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给予其150万U的尿激酶在30min内滴完,并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次/d,在判断冠状动脉再通进行判定时按照由中国温州专题会议所指定的关于冠脉间接再通标准进行判定。两组患者存活者在出院后进行随访,同时在6周后给予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溶栓标准①患者发生胸痛的持续时间>30min,并且给予其硝酸甘油含服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但是其临床特征与AMI相符合,同时其伴有以下心电图改变:2个或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肢体导联≥0.1mV,胸导联≥0.2mV)或提示患者具有AMI病史,并且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②患者血压≤180/110mmHg,血压超标后给予其降压处理后溶栓;③患者年龄<75岁;④无明显溶栓禁忌症;⑤患者发病时间<12h[3]。

1.3.2 冠脉再通判定标准①胸痛2h内基本消失;②2h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50%;③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峰移至14h以内,血清肌酸激酶(CK)高峰前移至16h以内;④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在2h内。以上4项只要具备2项或2项以上则将其判定为再通,但是若为①④组合则不可以将其判定为再通[3]。

1.3.3 心室重构标准判定发生心室重构的标准为LVEDd男性>55mm,女性>50mm;判定未发生心室重构的标准为男性≤55mm,女性≤50mm[4]。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处理,采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冠脉再通比较

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冠脉再通进行比较,治疗组再通患者所占比例为66.67%,对照组3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冠脉再通比较[n(%)]

2.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有活率比较

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存活率进行比较,治疗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死亡,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死亡,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存活率比较[n(%)]

2.3 两组中存活的患者LVEF以及发生心室重构比较

对两组中存活的患者LVEF以及发生心室重构进行比较,由于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其LVEF均属于正常,因此比较意义不大,仅需要对LVEF以及发生心室重构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发生心室重构率为42.86%,对照组发生率为90.91%,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中存活的患者LVEF以及发生心室重构比较[n(%)]

3 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导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越来越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再灌注治疗研究证明,对患者进行再灌注越早,其心肌被挽救的几率越高,对患者左室功能造成的损伤越小,同时近期和远期病死率也越低。由此,需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早的再灌注治疗,这样对于相关的冠状动脉早期再通,血流恢复以及心肌缺血、梗死面积缩小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能够对患者心功能进行保护,使泵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一步降低。目前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治疗中,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最重要的急救措施之一,能够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15%~30%的病死率降低至8%左右[4]。在该研究中治疗组死亡率为6.67%,对照组死亡率26.67%,这与文献报道相近。通过溶栓治疗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所存在的血液高凝、斑块以及狭窄等因素是患者发生再次血栓的隐患,因此患者需要继续给予扩冠及抗凝治疗。同时通过该研究发现存活的患者LVEF以及发生心室重构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由此证明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使心室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减缓,使心室重构减缓。

综上所述,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治疗,尤其是在不具备PCI条件或患者不愿意行PCI术的情况下,不仅能够使梗死面积缩小、预后得到改善,同时其价格低、药源广、不良反应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2]张小瑜,周健,龚红武,等.135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6):597-598.

[3]谢阳.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77-178.

[4]杨宏宇.急性心肌梗死6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14(31):1994.

猜你喜欢
存活心室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飞利浦在二战中如何存活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