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2-08-23 02:02郭久智祈德元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学院辽宁葫芦岛500中国人民解放军95部队浙江舟山3604
科技视界 2012年34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军队院校成员

郭久智 祈德元(.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学院 辽宁 葫芦岛 500;.中国人民解放军95部队 浙江 舟山 360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军队院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单靠个人力量孤军奋战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时代已远去;团队合作日益成为军队院校科研人员的新诉求。因此,如何适应军队院校科研发展的需求,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开发科研团队的创造力,是军队院校科研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1 军队院校科研团队的特征内涵

科研团队一般是指为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一定数量的技能互补并自愿为完成共同的科研目标而工作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群体。科研团队的成员应该能自我管理并且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科研团队的权力亦即影响力主要来源于专业的影响力,决策权掌握在拥有专门知识的成员手里,科研团队的结构是扁平式的,强调人人平等。可以说,科研团队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发挥团队成员的合力,使团队能产生1+1>2的效果。

科研团队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研团队的研究目标必须明确,研究方向必须具有特色。团队的研究目标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和军队的重大需求或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问题,具有明确的可实现性和阶段性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才能保证团队成员旺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团队获得支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向具有特色,才能保证科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实现创新。

第二,科研团队应该是一个优势互补的科研群体。这里所说的“优势互补”,是在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团队成员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能力、研究经验的优势互补,以及年龄、工作风格、性格特征、人文素养的优势互补。

第三,科研团队提倡信息共享、互相尊重及学术民主。这种学术氛围,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能力和责任感,使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真正起作用,避免出现“一言堂”现象,缺乏真正的学术思想交流,单纯的“导师+学生”的模式。

第四,科研团队的领导者应该具有战略眼光和很强的协调能力,能够使整个团队和谐有序地运作。这就要求科研团队的领导者在具备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表率作用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对科技创新与军队需求的结合点有深刻的理解,能够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缓解成员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各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形成一股合力。

2 军队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

科研团队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学术方向、人才队伍、研究平台和管理机制。

首先,科研活动必须具备主体和基础,其主体是科研人才,基础是良好的科研环境。人才是科研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对科研团队建设非常重要,应当把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纳入整个科研团队建设发展战略之中。而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助于科研团队的形成和成长,有利于科研团队切实有效地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

其次,科研活动必须具备明确和正确的方向性,团队负责人则对科研的指向性起着关键作用。团队负责人在学术上具有较深的造诣,他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学术发展的动态,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提出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课题,保证其所研究的领域始终处于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他还必须有大胸怀,大气魄,领导整合团队,将所有成员的智慧集中在一起,创造团队文化。

最后,科研活动必须具备内部动力和外部激励,其内部动力来自内部凝聚力,而外部的激励来自相应的激励机制。源自团队内部的凝聚力是科研团队的灵魂,它依靠团队成员的共同协作和努力。科研团队中在团队负责人的领导下,团队成员只有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合力,勇于奉献敢于创新,才能取得较高的团队绩效水平,推动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励机制是科研活动的外部动力,要使科研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从系统论的观点并基于以上的分析,构成科研团队的关键要素可进一步细分为:科研环境、人才聚集、团队负责人、内部凝聚力、激励机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1 科研团队建设关键要素的互动模型

从此模型我们可以看出,科研环境提供了科研创新的基础,人才聚集提供了科研创新的主体,它们是科研活动的基础要素。团队负责人为创新提供了指向性,组织和领导着科研创新人才捕捉学术发展的动态,更好的进行创新研究。内部凝聚力为创新提供了内部动力,而激励机制则为创新提供了外部的激励,这种内推外拉的模式能够保障科研创新的持续、快速发展。这五要素相互作用,彼此联系,是科研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

3 军队院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军队院校存在“导师+学生”模式的科研团队,由导师及其毕业留校的学生组成。由于彼此熟悉,沟通方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团队的发展;但这种“师徒合伙”式的团队往往规模较小,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方向不易改变,创新活力不足,不利于发挥多学科的优势,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二是,缺乏科学的团队管理制度。不少科研团队是为了申请科研项目而临时组建的,内部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团队成员只是在项目申请时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和任务分工。团队对成员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约束。

三是,学科交叉不明显。目前军队院校科研团队只关心科研任务的完成,不关注学科的交叉融合,合作不协调,系统性研究不够,加上院校内的院系建制阻碍跨学科、跨部门团队的建设。

四是,缺乏团队共同的研究目标。目前军队院校的一些科研小组是由同一系或教研室的人员组成的,实际上是由教学组织转化而来。而教学组织是以共同教学目标为纽带、靠行政手段组织起来的,由此转化的科研团队很难找到共同的科研目标,凝炼一致的研究方向。

4 军队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对策

(1)选准科研“领头羊”,确定鲜明的研究方向和明确的研究目标,组建梯队布局合理的人才团队。

一是,结合军队院校实际,选准科研“领头羊”。“领头羊”一般应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精神,乐于思考和解决前沿性问题,很少受陈规旧矩的束缚,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二是,在“领头羊”的带领下,根据团队的科研基础和软硬件条件选择研究方向,注意发展团队的优势和特色,使团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少走弯路,通过长期、系统的研究使得团队在本学科领域形成优势和特色。三是,要按照团队成员自愿的原则,从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经历等方面综合选择团队成员。根据成员的智慧、能力、情商等进行优化组合,使团队成员间各具特色,互为补充。

(2)按照专业互补、优势互补的要求,以军队重大和重点项目为牵引、凝聚创新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

军队院校要牢牢把握承担军队重大课题和重点项目的机会,借重大课题的东风,打破学科、专业、行政隶属的限制,按照一切有利于项目完成、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要求,组建技术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来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以“重大项目”作为团队的研究目标,通过在重大项目的攻关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综合学科的优势,取得突破性的原创性成果,增强队伍的集成创新能力。同时,可利用科技攻关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部队作战训练的其它领域,形成新的科研项目增长点,促进人才的合理布局和成长。

(3)以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优质科研资源为平台,打造相时稳定、动态平衡的集团化科研团队。

“2110”重点建设项目、军队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汇集了多数优质科研资源,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是院校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平台凝聚的科研队伍极易形成研究氛围浓厚、学术交流活跃的开放式群体,是科研团队形成和成长的沃土。要充分考虑加大科研资源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把优势学科、重点项目、优秀群体等资源集中优化配置,使科研团队在此平台上形成合力,产生创新集聚效应;要及时补充人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形成长期稳定、实力平衡的集团化科研团队;要加大资源共享力度,提供开放共享的资源及学术交流平台,使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碰撞出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火花。

(4)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探索学科前沿为目标,形成系统性、团体性研究的科研团队。

学科建设是院校发展的龙头,树立学科建设的中心地位,以院校学科建设发展实际需求为牵引,以探索学科前沿为目标来组建科研团队,按照科研工作规律,系统性地就某一学科领域开展研究,通过长期性、系统性地研究形成稳定的科研工作方向,积累丰富的科研成果,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学科建设内容。负责人担任学科研究方向的领路人角色,其他人员则担任协助研究及管理的角色,行之有效的科研团队建设,不仅能够集聚人才,为学科建设提供立足之本、发展之源,而且还有助于凝练学科方向、提高科研水平、塑造学科特色、扩大学科影响。

(5)打破行政壁垒,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建立适合团队成长和发展的制度机制。

一般来说,从形式上的组建,到真正地成为实质上的科研团队至少需要大约3-5年的时间,因而团队要生存下去,必须具备良好的生长和发展土壤。要建立适合团队成长和发展的制度机制,一方面,要建立有利于团队组建的机制。团队成员所在单位要树立“大科研”的观念,积极支持人才跨学科、跨专业合作交流,不局限于本单位的小利益,要按照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团队成长和发展的要求,从时间、场地、设备等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明确职能定位,理清管理职责。应建立相关的团队工作制度、团队的管理制度及纪律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科研团队的正常运行。

(6)实行按贡献奖励与公正考核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制度上激发科研团队的活力。

没有考核的科研工作可能将是低效率的工作,院校应建立科学的、建设性的考核机制。一是,明确团队负责人负责制度,要求团队在研究方向上必须有项目,出成果,见效益。一方面要给予团队负责人更多的自主权和支配权,在人员、经费、奖励等方面进行充分支持。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硬性考核制度,针对科研团队的不同性质,对科研团队每年的科研项目、经费、研究成果制定明确的考核条件。要求团队负责人必须成为组织核心,带领科研团队在争取任务上出思路、想办法、见成效,使得团队科研任务饱满,持续保持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不断涌现新的科研学术成果。二是,完善成果的认可制度和奖励制度。采用多种科技成果评价方式,允许团队实行多种形式结题,鼓励科技成果通过市场竞争、生产实践以及学术争鸣等方式得到评价和认可,得到认可的成果按照所取得的效益进行奖励。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军队院校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