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钱袋子,必须超越“审计风暴”

2012-08-30 09:00
博客天下 2012年18期
关键词:审计长预算法审计报告

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刘家义披露,50个中央部门及其270个所属单位,挤占挪用、多申领预算资金等违规问题金额分别比上年减少13%、61%,但仍存在违规转移套取资金用于发放补贴、自行设立项目违规收费等问题。

仍然直指权力部门,仍然坦诚面对问题,刘家义的审计报告延续着前任李金华的风格。2008年李金华的卸任,曾引起外界担忧:“审计风暴”的力度会不会减弱?针对这样的疑问,李金华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如今这份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证实了李金华当年的预言。

1999年,同样是一份名为“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时任审计长的李金华不经意间创下了一个纪录,因为这是第一次公开的审计报告。公众惊喜交集之下,开始用“风暴”来定义“审计”的作用。从那时起到现在,整整12个年头,还是在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还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审计长,还是相似的审计结果,关注报告的公众仍然是那份焦灼而炽热的期待。

当然,历经12年审计风暴的洗涤,预算法的刚性已经有所显现,财经纪律的约束力正在逐步增强。但在看到以上成效的同时,审计所揭示的一系列问题还是需要认真对待。公众深信,暴露问题、正视症结并唤起疗治的希望,正是要对权力部门如何使用纳税人的钱进行审计的最大命意之所在。

客观而论,高达几千亿元的庞大预算安排资金,不出任何纰漏几无可能,而为公众困惑者在于,本次审计所披露的很多问题都那么熟悉。工信部等部门和所属单位违规转移套取资金1.57亿元,国土资源部挪用资金1116万元发放津贴,人口计生委等部门自行设立项目违规收费2.07亿元,商务部6000万元项目未公开招标……哪一个问题不是似曾相识呢?

尤其让人惊异者,作为国家最高科研单位的中科院这次也榜上有名,其以项目名义违规发放的福利高达近亿元。公众惊异的理由无非缘于最高科研机构“潜心学术”的既定形象突然遭到了破坏。人们为金钱让学术拜倒的巨大腐蚀力感到吃惊,同时又不得不为这种腐蚀的严重后果而深深担忧。

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之后,审计报告都会透露乐观的信息,要么“已经整改”,要么“正在整改中”。这样寥寥的几个字肯定无法满足公众的简单意愿,因为他们迫切地希望知道,那些动辄违规套取、挪用成千上亿元资金的部门,究竟是怎么整改的呢?所谓“整改”,显然是一种单位行为,除了作为单位行为的整改,就不应该有具体的个人出来承担责任吗?舆论普遍认为,一些问题“年年曝光整改却年年重犯”,关键在于处罚力度不够,面对这种声音,是否需要一个足够认真的回应?

在《预算法》之下,一些权力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而自行其是,显示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没有充分体现。人们对审计风暴抱着许多美好期待,但一个事实是把管好钱袋子的希望寄托于事后的审计风暴本来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所幸《预算法》正在修订,但愿其所带来的是切实的愿景。

猜你喜欢
审计长预算法审计报告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基于新预算法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胡泽君:首位女审计长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标准审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