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行业监管作用 促进宜昌信息化建设

2012-09-06 07:29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13期
关键词:宜昌市监管系统

日前,宜昌市审图机构宜昌市勘设施工图咨询服务部获悉,市第二福利院新建综合楼的施工设计文件需要审查后,积极指导他们填报相关资料,并纳入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审查。随后,各专业审查人员集中行动,仅用一天时间完成了3344.74平方米四层框架结构综合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34号令《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规定的10个工作日的时限提前了9天完成,且免收了全部的审查费用6900元。

据介绍,行政审批提速的功劳得益于“宜昌市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

夷陵长江大桥

① 宜昌住建委纪检组组长何学

② 宜昌住建委副调研员季必灵

“2009年11月,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启动‘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项目建设,于2011年3月进入试运行,试运行3个月后,受到来自湖北省住建厅专家与市规划、国土、房管专家的一致肯定,顺利通过初期验收。该系统覆盖了房地产业、建筑业、勘察设计业等领域。”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纪检组长何学说,“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将完善诚信体系和行业综合监管系统,推进行政审批再简化、再规范,力争再次提速15%。”

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调研员季必灵向本刊记者介绍了“宜昌市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建设取得的成果。

因势而变

季必灵介绍,近几年,随着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步伐的加快,宜昌市工程建设量呈几何级增长,建筑业年产值达到400亿元,项目800多个,施工面积1600万平方米,投资250亿元;房地产、建筑、勘察设计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相关企业达到800余家,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均居全省前列。市场的多元化和产业的集群化,给行业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新形势下,宜昌住建委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全面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开创了“全省建管学宜昌”的良好局面。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各方主体的差异不断加大,各类矛盾日益突出,监管难度大幅上升,传统监管模式下的弊端逐步显现。第一,工程量成倍翻番增长,监管力量却无法同步加强,部门监管表现出人少事多、超负荷运行的特点。第二,由于社会诚信和行业诚信水平普遍不高,导致建设领域的各类新问题层出不穷,被动应对的问题较为突出。第三,由于执法监督和现场监督手段落后、机制乏力,以致文明执法和廉政建设的空间仍然较大。

2009年11月,在宜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电子政务办的精心策划下,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从“方便群众、约束自己、规范监管”出发,启动了“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项目建设,旨在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集成原来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建立起“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信息化”四位一体的综合监管平台。通过多方努力,该系统于今年3月投入试运行,并初步显现出四个方面的变化:即监管结构扁平化、行政执法透明化、市场监管规范化、项目信息公开化,较好地解决了现场巡查与后台处理联动、行政监管与执法监督同步、诚信评价与奖励惩戒量化、廉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等方面的问题。

临管方式变革

季必灵介绍了“宜昌市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技术特点。

“宜昌市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共有5大部分、33个模块,包括施工许可、企业管理、信用档案等11个子系统和一个基础信息数据库,覆盖了房地产业、建筑业、勘察设计业等领域。系统对监管范围内的项目实施闭合式监管,含施工图审查、报建、招投标、施工许可证、质量安全管理、市场管理、档案管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在此系统下,现场巡查采用“五合一”手持式信息终端(GPS定位、3G通讯、视频、RFID、指纹)进行基础数据采集,并实时上传;使用CA认证,实施电子签名,通过指纹认证强化相关人员责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工程项目和重要人员进行综合管理;通过现场视频监控,远程监管施工现场;与全市公务员管理、行政监察等电子系统链接,积极拓展第三方监管,如住建委所承担的13项行政许可(审批)将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系统实施无缝对接。

该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资料全部电子化,工地现场的定位信息、业务数据、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可实时上传控制中心,通过前后台交互动作,实现实时监控、实时管理,真正变事后监管为过程监管。通过系统控制中心,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可随时查看全市重要的施工现场,直接了解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工程进度等一线信息,监管人员可以在后台实时发布指令,将大量的具体工作转移到数字平台,以减轻人力、物力、财力的耗用,以实现监管方式的彻底变革,不断提升监管质量和行政效率。

贴近需求

对于“宜昌市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主要做法,季必灵介绍了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实际经验。

(一)紧贴业务需求,促进行业管理提档升级,确保系统实用、好用。

第一,规范监管,督促各方履责,确保质量安全底线。一是实施“认证”和“留痕”,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管理。工程管理人员是否到岗履职是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项目经理、监理等重要人员的一线出勤率,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对所有施工现场均设计了指纹签到认证接口。作业人员到岗留痕是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对所有施工现场都设计了农民工手机刷卡管理系统。二是优化管理模式和机制,加强重要环节管理。工程建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针对重点环节设置了一批特殊功能,及时提醒有关人员履责。如对图纸审查过程中发现的违反“技术强条”内容,系统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自动显著提示,大大提高了质量巡查的针对性。再如配套费收取管理,系统通过与规划、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挂钩和自动对比,使收费的折扣率、政策性减免等一目了然。系统还能够对企业一个时期内的中标情况进行梳理,为纪检及相关部门提供工作线索。三是强化公开、公平、公正,加强现场执法监督。通过技术性、程序性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建设监督人员的监督,明确执法责任,有效管理自由裁量权,规范执法行为。系统中,所有的重要节点都分别设置办理、审核、批准环节,从制度上保证相互监督、相互印证。在大集中模式下,相关数据集中于中心服务器,且数据具有不可逆性,有效避免了人情执法、事后作假等现象,避免了“选择性”执法。通过系统建立现场巡查日志等制度,实施程序控制,将监督员的日常工作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努力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第二,效率监管,创新监管方式,真正方便群众办事。所有数据全部实现电子化,推进了监管方式的全面创新。在上一轮行政大提速中,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实现了行政审批由串联向并联转变,做到了“把方便留给服务对象、把麻烦留给自己”,但同时也给自己增加了大量繁琐的工作。在本系统建设中,我们通过数据电子化,实时传递、共享资料,彻底解决了资料流转等重复性劳动。同时,根据电子监管的新特点,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再次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继续领先全国住建系统。

基于各种技术的成熟,宜昌市现已全面推行项目报建网上审批,建设单位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通过网络进行施工许可申报,查询办理状态,避免了多头报送资料、多次跑路,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系统还能根据要求对相关数据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和分析,自动生成12种相关表格,为核查隐蔽工程质量提供原始凭据,为排查各种质量、安全隐患提供重要技术参考,为优良工程的评选提供可靠资料,从而实现全方位科学监管。

第三,量化监管,完善评价体系,着力推进诚信建设。依托该系统,将信用信息标准细化、量化,以固化市场行为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领域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夯实了市场监管基础。坚持计分标准化、扣分原则化、评分公开化,配套出台《良好行为记分标准》和《不良行为记分标准》;通过程序关联,实现监管平台自动加分、自动扣分,并进行汇总和分析,确保了市场行为评价的严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以监管系统评分为根据,分为A、B、C三个等级,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如对被评为C级的企业,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将加大日常检查频率,重点监控、及时约谈,直至清出宜昌建筑市场,促进建筑市场规范、有序。

第四,联动监管,坚持信息共享,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突出自动化、智能化,真正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在某一单项执法过程中,执法者可利用系统打破“信息孤岛”,调用存储于不同监管单位、部门中的数据,并进行汇总,以全面地反映监管对象的全貌。下一步,我们计划与规划、国土、房管等部门合作,将该系统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上下游延伸,实施联动监管。我们还将利用该系统,进一步开发全市工程建设项目“一张图”,并对社会公众开放,方便群众查询,以加大社会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力度。

(二)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四个到位”,确保系统建设扎实推进。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积极争取市电子政务办的领导,王俊副秘书长亲自统筹、协调该项目,相关科室全力落实此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等工作。宜昌市住建委将此项工作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主任张立新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明确副主任胡志莉同志亲自抓,各二级单位相应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抽调精通业务的专门人员成立了工作专班。二是思想认识到位。积极引导各二级单位围绕行业发展大局和整体利益,克服小进即满、怕困难、怕麻烦的思想,从切实改进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出发,重塑管理流程,全力推进系统建设。三是考核、督办到位。将系统建设列入各单位、各科室年度考核范围,按照重要节点倒排工期,定期督办、通报,有力地解决了一批技术性、程序性、法律性等方面的难题,确保了开发进度。四是联动合作到位。为切实推进该系统的研发、应用,我们与开发单位建立起了的密切、高效的合作机制,开发单位固定了项目工作团队,并按照我们的业务要求,量身搭建并反复修改了系统框架,随时解决、优化相关问题,真正做到了两位一体、协同并进。

“‘宜昌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虽已投入试运行,但整个行业对该系统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运行还不太稳定,尚有大量问题有待调试、优化和解决。下一步,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将按照部里、省厅领导的要求,全力完善该系统,尽快发挥其效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而努力。”季必灵表示。

猜你喜欢
宜昌市监管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监管和扶持并行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