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职生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2012-09-06 11:08邓燕林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职业院校岗位

邓燕林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50)

体育高职生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邓燕林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50)

公共英语课程作为高等体育职业院校的一门职业基本素质课程,承担着培养体育高职学生英语技能的任务。随着中国举办国际大赛的机会增多以及国内健身培训行业的兴起,对体育人才的英语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本研究旨在提高体育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

体育高职生;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在全球化、市场化的趋势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英语技能要求日益提高。为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正在经历一场大的变革。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出台,揭开了以培养学生职场英语技能为目的的英语教学改革的序幕。目前,改革做得比较成功的要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推出职场英语考试,编写了首部高职高专 《职业英语》教程,这为“十二五”期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范例。高等体育职业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有一技之长、动手能力强、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体育人才的重任。随着中国举办国际大赛的机会增多以及国内健身培训行业的兴起,对体育人才的英语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体育高职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研究适合体育高职学生学情和满足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英语教学策略显然很有必要。

1983年,原国家教委与原国家体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试办职工体育运动技术院校的意见》,提出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可以成立运动技术学院。在这一背景下,各省市相继成立了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6所高等体育职业院校。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国内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用人单位除了看重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看重应聘者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岗位英语应用能力。2007年4月,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和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正式公布了“中国职业英语基准”,初步确立了销售与市场营销、财政与金融、人力资源管理三大岗位综合英语能力的最低要求和各项语言技能的最低要求。职业英语基准的出台不仅有助于企业了解全国各个地区的职业英语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拓展和人才引进,而且也使求职者对不同区域内的不同行业和不同工作岗位的英语能力要求有了充分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就业成功率。

研究背景

(一)体育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发展遇到的问题

实用英语课程是高等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属于职业基本素质课程。可是,从体育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发展情况来看,遇到以下一些问题:(1)教学课时被大大削减,从原来的两年变成一年,由288学时变为144学时,个别学校是108学时;(2)教学模式不一,虽然都是以大班教学为主,但有的学校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有的学校则是按专业自然班进行教学;(3)教材使用不统一,每个学校都有各自选用的教材,有的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教程》,有的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还有的用自编校本教材;(4)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参照本科学科型模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教学方法单调。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等职业教育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11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660万人。虽然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由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吻合还是出现了问题,职业院校还未大量培养出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面对大量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一些企业招不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的“两难”现象,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实现学校教育与就业岗位的 “零距离”对接,同样成为体育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

体育高职学生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公共英语课程作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职业基本素质课程,最终目的就是为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涉外交际服务,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为主,强化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一)课程体系设置策略

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蓝图,是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重要载体,合理的课程体系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各高等体育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跨度大、联系不紧密的现实,实用英语课程教学需要做到统筹兼顾。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任务,找出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对从业者英语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根据职业岗位英语技能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以体育保健专业为例,学生的职业发展经过体育保健服务人员、按摩师或康复治疗师、保健专家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的英语技能分别是外事活动中的英语交际、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和专业研究中的英语交际。根据职业发展所需的英语技能,实用英语课程体系必须包括职业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三大块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实用英语课程体系图

由于学时有限,应对职业英语和行业英语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及在不同职业岗位中的职场英语交际能力。专业英语课程则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供学生学习,为学生未来的专业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选取策略

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可以把自编校本教材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职业英语》结合起来,按照各专业岗位英语技能要求,整合教材内容,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以运动训练专业为例,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岗位英语技能要求分为10个教学模块(见表1)。

表1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模块表

经过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相应的岗位英语技能,这对学生未来较快胜任岗位工作,提高就业率起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改进策略

高等体育职业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高考3B段考、专业运动队退役运动员以及部分体育特长生。这些学生多数英语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甚至是零基础,这就导致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往往表现出不够自信或不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一学情,实用英语课程教学需要运用先进、活泼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基础知识教授上,可以运用“句子—对话—转述—口头表达”四步教学法,让学生能“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提炼文中的核心句子或短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牢记这些句子和短语。之后,学生运用这些句型进行简短的对话或用短语造句。紧接着,教师请第三方学生将听到的对话内容进行转述或翻译。最后,教师给出一定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设计对话内容,并进行角色扮演。

在技能培养上,可采用分组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竞赛激励、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在教学手段使用上,可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仿真情境模拟实训室、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职场“视听说”学生练习软件和语音室等手段来辅助教学。为保证学生能学以致用,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举办外事活动的机会给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同时,在校内举办各类英语活动,如口语大赛、写作大赛、歌唱比赛、英语俱乐部等,给学生创造训练英语技能的有利条件和环境。

(四)课程评价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始终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课程评价上,过程性评价方式更适合体育高职学生。可以采用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即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综合成绩(占60%)构成。平时成绩由上课出勤(占25%)、个人表现(占25%)、小组表现(占25%)、任务完成质量(占25%)四部分组成,总分为100分。期末综合成绩由语言技能测试成绩(占50%)和期末笔试成绩(占50%)构成,总分为100分。语言技能测试采用笔试和口试的形式,侧重考查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法知识,测试在复习周随堂进行。期末笔试采用闭卷的形式,在期末考试周进行,除了考核职业岗位所需的英语基础知识外,侧重考核学生的读、写、译三项技能。

(五)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高等体育职业院校英语教学队伍的现状是:多数英语教师都是高校毕业不久的英语专业学生,教学经验缺乏,职称水平较低,而且缺乏企业任职经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不够透彻。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除了要胜任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对企业和市场有必要的了解,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教师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显然,以目前的师资队伍素质来看,并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这一要求。

教师是决定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要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要建设一支复合型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议采用的策略有:(1)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和教学能力;(2)为本院教师与兄弟院校的同行进行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创造机会;(3)通过外引内培,构建一支具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学队伍的职称水平和整体素质;(4)把英语教师按专业进行分组,定期到专业课堂去听课,了解专业岗位需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5)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工厂兼职或顶岗,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行业的基本技能,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要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英语将是他们最具威慑力的“杀手锏”。培养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不仅符合高职教育强调的 “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体育高职院校要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体育人才。

[1]李锡云.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5.

[2]蒋理.三大岗位英语有了最低要求[EB/OL].[2007-04-03].http://www.jiaodong.net/job/system/2004/10/15/000045983.shtml.

[3]新华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10年培养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人才[EB/OL].[2010-09-14].http://www.gov.cn/jrzg/2010-09/14/content_1702343.htm.

[4]温家宝.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突出位置[EB/OL].[2011-07-31].http://www.chinazy.org/models/zjgk/detail.aspx?artid=30217.

[5]李剑平.职业教育不光看数量还要重质量[N].中国青年报,2010-05-10.

[6]郑蔼娴,朱守锂.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5):4.

[7]林琳.体育类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四步教学法[J].读与写,2009(5):38.

[8]袁贵仁.认清形势,明确思路,开拓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36):4.

G712

A

1672-5727(2012)07-0140-03

邓燕林(1981—),女,瑶族,广西桂林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文学比较与翻译。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职业院校岗位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