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药业 让创新憋死平庸

2012-09-07 11:09文/新
创新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紫杉醇药业新药

文/新 欣

先声药业 让创新憋死平庸

文/新 欣

先声创新的成功,还在于它的全方位创新:并不局限于新药的创新,还包含着资本的创新。

创新路上,荆棘满途,却有一群坚持创新的医药人,一路以“拒绝平庸”四字鞭策自己,不断向前奔跑。他们属于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创新团队——先声药业。在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眼里,要想做到更加优秀,就必须使公司团队、技术、产品等各方面都达到优秀水平;要远离平庸,就必须聚焦于自主创新,努力成为中国创新药物的领先者。

先声创新的成功,还在于它的全方位创新:并不局限于新药的创新,还包含着资本的创新。2005年,联想控股公司下属的弘毅出资2.1亿元收购先声31%的股份。半年多以后,先声利用所获的2亿元投资全部用于收购烟台麦得津80%的股份,成功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一类新药——恩度纳入麾下。业内分析师认为,此次收购恩度成为先声2007年成功登陆纽交所的重要推力。

此后,先声的资本运作一发不可收拾:通过并购和整合,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加大研发投入,为企业倾注新的活力;加大对营销网络建设的投入,为企业创新形成良好的现金流循环。

医药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已经启动。随着医药市场迅速发展而来的,是日益同质化的市场竞争。要想在同质化严重的医药市场中脱颖而出,创新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创新没有回头路。如何规划未来创新的方向,更是制药企业当下亟待考虑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并购整合、加强合作、建立顺应政策和行业发展的产品梯队,不仅是创新型药企领行者的特质,更是药企未来发展的不二之路。

并购强军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通过私募、上市、并购等资本运营策略使公司获得了高速发展,先声药业便是当中的翘楚。

早在纽交所上市之前,先声已先后购并了江苏汉合制药有限公司、海南海富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哈慈药业有限公司、南京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等。2006年,先声以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烟台麦得津公司80%的股份,创造国内医药界单一品种迄今为止最大金额的并购。

2007年,围绕抗肿瘤和心脑血管领域,先声实施了两次大的并购:9月,耗资1.11亿元获得吉林博大制药公司51%的股权;11月,先声以3 26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南京东捷药业85.71%的股权。2008年,又收购国内外独家、首批上市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的芜湖中人药业有限公司。

得益于并购扩张,先声超越了药品营销的单一业务范畴,自主生产能力确保了企业的独立性,极大提升了抗风险能力。

对于并购,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自有一番见解:“我们的目标不是把企业‘做大’,而是通过并购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因此会着重评价并购是不是可以和我们现有的资源相匹配。”

正因为坚持“通过以产品为导向的收购和领先的市场开发能力来完成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企业发展战略,先声逐步实现了并购药企的产业链与公司现有业务形成优势互补。

同样以研发作为长期驱动的制药企业,绿叶制药也长期坚持兼并收购的发展战略。

早在2006年底,绿叶以8 000万元并购了癌症放疗辅助用药——希美纳,使公司首次踏进了在高速成长期的肿瘤治疗领域。几个月之后,绿叶再以3.45亿元将南京康海和思科两家肿瘤药生产企业收编旗下,为其刚刚建立的肿瘤产品阵营再添重磅产品。

继2009年控股北大维信、奠定心血管治疗领域的地位后,随后又完成了对四川宝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收购,成为公司在“三高”领域的又一次战略布局。接连的并购,为其实现2020年全球制药企业百强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理念的提出不足以形成生产力,先声将合作研发的理念贯彻实践,才是该公司快速成长的助推剂。

巧借外力

为进一步提高研发投资的回报率,越来越多制药公司寻求更新的合作模式。利用外部产能与合作方共同分担开发风险,日渐成为新药开发的新选择。

任晋生也曾经表示,长期坚持研发创新,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注重合作研发,包括国际化合作和国内合作;二是要充分利用中国元素,包括人员低成本优势、营造创新文化的优势,以及在国内做临床研究成本领先等优势。

理念的提出不足以形成生产力,先声将合作研发的理念贯彻实践,才是该公司快速成长的助推剂。

2009年初,先声听到一个好消息:江苏省科技厅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企业院士工作站创建工作。借着科技厅打造的沟通平台,先声药业请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教授率领的团队,使企业逐渐向新药的原始领域展开布局。“院士工作站带来的是前瞻性的指导,为我们企业的研发提供了总体方向”,先声药物研究院院长助理檀爱民博士如是说。

林国强院士是我国有机化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带领着院士团队同先声药业的成功对接为企业的下一步研发商讨出总体方向。研发有了指南针,成果也纷至沓来。短短一年时间而已,抗禽流感药物“扎纳米韦”就已经投入生产。

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甲流治疗药物有两种,一个是“达菲”,另一个就是“扎纳米韦”。然而,获得扎纳米韦生产授权并不意味着市场的大门已经朝先声打开,“葛兰素史克公司没有把技术路线与生产工艺告诉我们,一切都得从头摸索,”檀爱民说。在林国强院士的指导下,扎纳米韦的研制仅用1年多时间就获得新药注册批件与生产批件并开始投入生产。

建站1年,林国强院士就组织了20多人的创新团队与先声药业开展合作,实施以来新引进高级科研人才62位。在“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Met抑制剂)”项目上,院士团队已经完成了40个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抗肿瘤药物“新型多烯紫杉醇类新药”的一项发明专利的成功申报是先声药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之后的又一成果。

紫杉醇作为新一代抗癌药物的代表,因其独特的抗癌机制,赢得了医学界及其相关行业的认可,但是其水溶性较低的问题给它的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多烯紫杉醇则是在对紫杉醇结构改造过程中合成出来的紫杉醇衍生物,药物吸收性好,毒副作用小。先声药业在技术上的突破推动了抗肿瘤事业的步伐。

在檀爱民看来,院士工作站的建立收获的是政、企、学的“三赢”:政府的鼓励和导向所取得的效益可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产学研发展做出表率;院士工作站带给企业的智力支持,无论在技术创新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占据优势;而对高校来说,也是一种让人才了解企业需求、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积极途径。

牵手国外领先企业是先声药业成功的经验,先声与美国默沙东联合公布合资公司方案,双方将于2013年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计划于2020年完成该合资公司的全面整合,并在南京兴建一家制药工厂。双方将整合资源,开展在产品研发、注册、制造和销售等方面的合作。而在与默沙东达成合作前,先声已经寻求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机会,比如其此前与百时美施贵宝、美国Advenche、OSI生物制药等公司进行合作。

除了牵手国外领先医药公司,先声也积极探索与国内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努力开发具有国有产权和国际产权的医药品种。先声药业与南京医科大学签订的创新药物研发战略合作协议,也是先声人的一次尝试。

“以持续加强对创新药物研发投入、立志成为中国创新药物开发领先者”的企业发展战略,使先声药业的创新之路没有定格在鲜花和掌声中。

“这样的合作,实际上加快了企业创新的步伐,也有助于创新成果进一步走向深化,同时还为未来研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上海证券分析师彭蕴亮如是表示。

其实,创新型药企的对外合作,这在国外早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模式。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国外制药企业基本上是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共同进行药物研发,这不但平担了风险,而且更有利于成果转化,这需要我国创新药企学习和借鉴。”

品种军团

优秀的产品军队,是创新持久战中的制胜法宝。

先声公司一直将并购投资及发展重点锁定抗肿瘤和心脑血管用药领域。除了并购,先声还通过自我创新,努力锻造自己的品种军团,目前已拥有45种以上药品的强大产品组合,重点覆盖肿瘤、心脑血管、感染等疾病治疗领域。

除了紧跟市场步伐,华创证券分析师廖万国认为:“要把握医药未来发展的方向,不仅要得到市场的认同,还要看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借助政策东风,加强自身发展。”

从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来看,鼓励创新的确是大势所趋。医药行业“十二五”目标已经定调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转变。未来5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将获中央财政下拨资金100亿元,配套资金300亿元。专项战略重点包括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新药技术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其中,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肺结核等10类重大疾病药物的研发是创制资金支持重点。

过去先声药业一路灿烂,对未来,先声药业已做好准备并行走在光辉的路上。

猜你喜欢
紫杉醇药业新药
是否可以说新药一定比老药更安全有效?
首爱药业
康洁药业
邱小龙:致力研发国家原创新药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悦康药业
扬子江药业
提高半合成紫杉醇得率研究
细胞穿膜-靶向双肽修饰紫杉醇纳米制剂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抗胶质瘤评价
2014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
——第一部分:新药和生物制品(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