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陕甘宁边区禁毒中的统计工作

2012-09-11 06:40吴连书田惠琴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2年6期
关键词:烟民陕甘宁边区边区

吴连书,田惠琴

试析陕甘宁边区禁毒中的统计工作

吴连书,田惠琴

(西安财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陕西西安710100)

种植、吸食、贩卖毒品在陕甘宁地区由来已久。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面对毒品的泛滥,党和政府想方设法禁绝,而将统计功能应用到禁烟禁毒法规的制定和具体工作中,使边区的禁毒工作有针对性,更具科学性,为边区最终禁绝毒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陕甘宁边区;禁毒;统计工作

陕甘宁边区包括陕北、甘东、宁夏东南所辖地域,这里地瘠民贫,经济落后,文化闭塞。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目睹这片广袤土地上烟毒泛滥的惨状仅次于云贵等省。从这时起,党和边区政府采取各种办法,在边区实行禁烟。这项工作大体分抗战前、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烟毒彻底禁绝。

一、初到陕甘的社会调查,统计、治理肆虐的烟毒

1935年,党中央到达陕北后,迅速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禁毒作为西北办事处的重要工作之一,西北办事处先要摸清毒品泛滥的实际状况。为此,调动人力,并充分依靠县乡村基层政权和贫农团、赤卫军等力量,开展了广泛的社会调查,仅据对安定县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一是烟民的人口比例约为60%;二是烟民有年富力强的少壮青年,有年迈的白叟老妪,有未成年的儿童。再调查鸦片产区的分布,有宁夏之河东5县,有甘肃东北10县,远至河套之陕绥边,达无定河流域止。种植罂粟的耕地占可耕地的三分之一。

为了封堵烟毒肆虐的口子,西北办事处采取了以下办法,一是连续发出禁止种植、吸食鸦片的布告,明示严禁鸦片种植贩卖,封闭烟馆。特别规定,吃鸦片未登记的立即登记,限期戒绝,戒绝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1]51。二是通过化装宣传、群众大会,特别是发挥妇女协会的作用,规劝丈夫、儿子不再吸食鸦片。三是明确禁种罂粟,改植粮食,并公布增加粮食生产的奖励办法。四是制定杜绝烟毒的办法,这个办法可列表如下:

表1 西北办事处杜绝烟毒的规定内容

西北办事处采取的办法很快收到效果。据1938年6月3日《新华日报》刊载《边区禁烟运动的成绩》一文记载:“不到一星期的功夫,自动报名,承认自愿戒绝烟毒者,络绎于道,拥挤于各地方政府的门口,争先恐后地递上写明了自己姓名、年龄、籍贯、何时戒断及要求政府在戒烟期间给以何种帮助的纸条”。这个效果更利于西北办事处统计烟民人数,不到半年,边区烟民的人口比例即已降低20%,劳动力陡然增加,耕地面积随之扩大。1938年6月,经再次统计,烟民将近绝迹。当然,“将近绝迹”的统计结论有些夸大,因为陕甘宁一带毕竟烟毒历史长,烟民范围广。经过艰苦的工作,烟民比例降低是绝对的,但要绝迹还需时间和大量的工作。加之处在根据地的开创时期,统计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的,又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以10天为戒断期的统计截点也较为武断。但是运用差异性的方法去分类统计,分类管理,还是值得称道的。

二、抗战时期边区禁毒中的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肆推行毒化政策,其目的在于“一为由贩卖毒品所获之收入,可作为侵略中国之费用;二为用强迫手段,毒化中国人民,使之日趋衰弱退化。”[2]做为中共抗日战争总后方的陕甘宁边区必然受到日本侵略者毒化政策的袭扰,“敌区烟毒药多偷向我后方运售,遂使我边区干净土地亦遭波及”[3]。边区极少数贫图重利之徒,不顾政府的禁令,偷运、贩卖和私种鸦片,使边区的吸毒现象又死灰复燃。据1942年陕甘宁边区统计,全边区烟民每月总共消耗在百万元(边币)以上。据边区司法部门1939—1941年6月对陕甘宁边区20个县的全面统计,由司法机关审理的烟毒案件就有1 157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25.41%[4]293。

为了粉碎日本侵略者的毒化政策,肃清根据地内的毒品犯罪,保卫边区人民的身心健康,维护边区政府的良好形象和声誉,边区政府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边区境内开展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加大了禁毒统计工作的力度。

(一)设置事关统计的机构,配备统计人员

1942年1月14日,边区成立禁烟督察处,并于9月16日公布《陕甘宁边区禁烟督察处组织规程》及督查分处组织规程,规定:督察处下设秘书室、第一科、第二科和督察队,其中第二科主要负责“烟民的调查、登记与烟民证的发给,烟民戒毒之督劝与调验”[5]111。督察分处内设文牍股、第一股、第二股,其职责与督察处相同,由第二股负责“烟民之调查登记与烟民证发给”[5]112。1943年5月,按照边区“精兵简政”的精神,对《陕甘宁边区禁烟督察处组织规程》进行了修正,将原督察处下设的第一科、第二科调整为第一股、第二股,原属第二科的烟民统计事项分交第一股负责“调查整理禁烟材料”,第二股负责“对烟商之调查研究”[5]113。1943年11月,边区政府为进一步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决定统一缉私组织与工作,将各级禁烟督察机关、税务缉私队以及食盐金融等缉私组织,统一划归边区保安机关指挥与管理,并出台《统一缉私机关的组织与工作条例草案》,其中规定,边区保安处设缉私科,各分区保安分处设缉私科,各县保安科设缉私队;边区保安处缉私科内设文牍兼讯员一人,会计一人;各分区保安处缉私科设文牍兼会计一人,其职责除承科长之命掌管文件及经费开支外,还分别负责保管人事之登记,人犯之初步讯问与登记,对没收品之保管登记等统计事宜;在流动缉私队和各县保安科缉私队,不专设文牍、会计,但要承担对烟民的调查、登记、报送材料等事。有了这样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边区禁毒中的统计工作就有了保障。

(二)将统计方法融入禁烟禁毒法规

边区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制定并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禁烟禁毒条例》(草案)等10余个法规。这些法规为达到既让老百姓看得明白,又使基层干部执行起来方便,就在法规中有机融入差异统计的方法,分层分类做出相应规定。如在《陕甘宁边区禁烟禁毒条例》(草案)第五条中规定,凡吸食或注射烟毒品走私案者,由政府公布登记后限期戒绝,并按年龄分组明示戒绝期限,具体内容详见表2。

表2 《陕甘宁边区禁烟禁毒条例》(草案)第五条的相关规定

在第九条还规定了违犯条例的处罚标准,详见表3:

表3 《陕甘宁边区禁烟禁毒条例》(草案)第九条的处罚标准

从表3可以看出,边区政府对毒品吸食者的戒绝和处罚非常清晰。存在的问题是,只有处罚标准,对于奖励,只在条例的第19条提到“凡能协助政府禁烟禁毒政策之执行侦查告发破获烟毒者,由政府给以奖励”,但无奖励标准[1]54。此外,对于罚金谁来收取,苦役谁来办理均不明确。有鉴于此,1942年1月,在边区戒烟督察处成立的同时,即公布《陕甘宁边区查获鸦片毒品暂行办法》,暂行办法中明确,一是“查获烟毒时须将烟毒与人犯随时转送边区禁烟督察处或分处处理”;二是督察处管理烟毒案件后,除将烟毒品妥为储藏准备销毁外,其人犯于24小时内转交司法机关讯办;三是在其第3条明确了奖励范围和奖金等额[1]23。这个办法执行一年后,为完善内容,做了修正,特别在奖金额度上,由于当时市值贬价,烟价上挺,为激发查获烟毒的积极性,专门将奖励额度上调。为便于对比,将前后两个标准汇总于表4:

表4 《陕甘宁边区查获鸦片毒品暂行办法》及修正办法对比

边区政府通过颁布和执行禁烟禁毒的办法,使边区毒品大为减少,仅1938年边区就没收生鸦片7 000余两(尚不包括其他毒品),一些贩毒和破坏分子被逮捕、查办[6]126。边区的禁毒工作使边区有限的土地种上粮食,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并提高了产量。据统计,全边区耕地面积1937年为862.600 6万亩,1939年为1 007.6万亩,1940年为1 174.208 2万亩,1940年比1937年增长了36%[7]212。边区的烟民在戒除毒瘾后,投身到抗日工作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解放战争时期边区禁毒中的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权在美国的援助下,开始制造内战。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大举进攻延安,党中央机关、中央领导和边区政府于3月19日撤离,至1948年4月22日延安光复。在这样复杂的战争环境下,陕甘宁边区政府对毒品的控制和调查统计工作仍有步骤地进行。

机构设置上,1946年2月22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以[战字第893号]命令委任查缉毒品委员会委员,由5人组成。查缉委员会在各分区设立查缉分会,在委员会和各分会内,设必要的办事人员及查缉队。查缉委员会通过颁发编列号码、加盖印钤的查缉证统计查缉员人数。查缉证分普通查缉证和特别查缉证。普通查缉证,仅用于各分区;特别查缉证,通用于全边区。同时,查缉委员会还可以指定相应的公安机关或税务缉私机关兼理所在地之贩卖毒品查缉事宜,但要“慎重选择,切实登记”,然后发给查缉证,以保证查缉人员不滥用权力,挟嫌诬陷,不任意侮辱被检查人,或其他舞弊之徇私行为[1]78。边区政府还进一步要求各分区缉私委员会每月务必要向总缉委报告一次毒品、敌币、黄金等收缴的详细数目,还应会同贸易公司每月分别呈报没收款数。这就需要各级缉私委指定专人作详细统计,按时制表汇总上报,以保证缉私获得的毒品等不流失。

在缉私奖金的提取上,采取了较为简单的计算方法,即因报告而查获之毒品、银洋、黄金、敌币,以该案总值百分之十作为奖金;对奖金的分配,则根据功劳大小,进行差异性奖励。如“协助缉私人员归案者,奖该案奖金额一半,其余半数为公;报告缉私人员并协助者,可得该案奖金三分之二,余三分之一归公;凡将走私人员及物资一齐送交缉私队或税务机关者,奖本案奖金全部”[1]89。此外,边区政府还责成各县严厉查禁罂粟种植,并认真统计上报。如1948年8月10日甘泉县的禁烟报告中,统计出“全县共查出烟苗约33亩余”;1949年6月20日富县关于禁除罂禾工作初步情形报告中,统计出“靠山的5个区14个乡共计查出1 084亩”[1]181;志丹县于1949年9月23日呈报的1949年铲除烟苗总结报告上专附统计表[1]194(见表5):

表5 志丹县各区种大烟户统计表(1949年8月12日)

从这张统计表可以看出,到全国解放前夕,边区禁毒的统计工作已非常细致规范,无论表格的设计,还是统计项目的设置及填写,都很清晰,使人看后一目了然,便于汇总和利用。

边区的禁毒工作贯穿在边区政府执政的全过程,而禁毒中的统计工作也始终未间断。统计工作有效开展的作用在于:一是使边区政府清楚掌握各种数据,便于把握禁毒工作的重点。如在抗战前和抗战期间,由于历史的原因,边区吸毒者人数众多,掌握了吸毒者的年龄、性别、烟龄及吸毒的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使吸毒者戒掉烟瘾。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由于经过多年的戒烟,吸毒者已大为减少,但种烟私贩牟利者大有人在,这成为这一时期禁烟的重点,所以准确掌握种烟的地域、苗数、亩数、收获量等,才可及时有效地铲除。二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区别档次,对检举揭发者,根据查获吸毒、贩毒、种植罂粟的多少予以奖励;对吸毒、贩毒、种烟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以惩罚。这种奖罚办法经过量化,便于操作,有利于禁毒工作的开展。三是将统计方法渗透到禁毒工作的法规条例中。如采用深入乡村开展社会调查;逐村逐户对烟民、种烟户登记;严格编号、登记发放查缉证,以统计缉毒人数;对查获的毒品做详细登记、解送等。由此形成的统计数据,成为边区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禁毒条例和办法,并加以推行的重要依据。事实表明,边区政府的统计工作在禁烟禁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史志诚.陕甘宁边区禁毒史料[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 苏智良.中国毒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 陈子平.陕甘宁边区政府查禁烟毒史料选(上)[J].历史档案,1993(1).

[4] 张希波,韩延经.中国革命法制史(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5] 王建明.陕甘宁边区法律法规汇编[M].西安: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10.

[6]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M]//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一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

[7] 房成祥.陕西通史(革命根据地卷)[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Analysis of the Statistical Working During the Drug Prohibition in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WU Lian-shu,TIAN Hui-qin
(Department of Idi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 710100,China)

There had been a long history of the drug planting,drug abusing and trafficking in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Facing the drug violence of northern Shaanxi,the government had taken many kinds of measures to prohibit against the drug since December of 1935with the Red Army coming.One of the measures was the statistical method,which was used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nti-drug law and regulations had bee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working of the drug prohibition.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drug prohibition;statistical working

book=109,ebook=1

C829.29

A

1007-3116(2012)06-0109-04

(责任编辑:张治国)

2012-03-15

吴连书,男,辽宁昌图人,研究馆员,研究方向:陕甘宁边区史;田惠琴,女,陕西华县人,教授,研究方向:陕甘宁边区史。

猜你喜欢
烟民陕甘宁边区边区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印度研究:九成烟民尝试戒烟失败
烟民每年为香港带来逾百亿港元经济损失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
冀鲁豫边区革命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