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术资源门户的建设与实现

2012-09-14 07:41
图书馆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门户检索学术

孙 鹏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34)

信息化的推进,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不断膨胀,数字资源增长量屡创新高,用户的服务方式也从传统的面对面服务转向网络化服务,更多的依赖于网络平台来实现。传统的图书馆网站在组织海量数字资源、提供有效服务上显得力不从心,建设学术资源门户来重新组织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同时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通道,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服务方式也势在必行。[1]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现在图书馆网站主要以信息发布、数字资源揭示、服务方式推广、用户意见反馈等为主,而且在信息的更新上不够及时,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方式推广形式多样,但让用户感觉到不知所云,无法从中索取到适合自己的信息,面对众多的帮助通道,却又不知哪种是合适、有效的。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建设学术资源门户来合理、有效地组织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让用户能够从中发现知识,当索求帮助时,又能很方便地提交给信息咨询馆员,并通过多种途径得到回复,屏蔽掉无效信息,是迫在眉睫的,也是图书馆适应新的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的一种发展趋势。

国内较早引入学术资源门户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用户登录后可以远程使用整体资源。现在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图书馆也都相继引入学术资源门户系统,将资源整合,提供一站式检索与服务。也有一些图书馆的学术资源门户只提供资源的一站式检索,没有将服务融入其中。

2 学术资源门户的特点

学术资源门户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统一的数字资源检索平台,而是应该将图书馆的各种数字资源(包括购买资源和自建资源)与服务融合为一个整体[2],让用户体验到的是无缝式的检索与服务,没有“灰色”区域。具体来说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2.1 用户界面友好、直观

学术资源门户是以网站形式表现给用户群体的,由于用户群体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界面的复杂度系数一定要低,风格要大众化,各项功能揭示要便于用户查找和使用。用户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安装工具条,无需登录学术资源门户即可检索到图书馆的资源,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2.2 数字资源整合检索

能够为用户提供统一检索平台,即用户选择要检索的数据库后,按类将检索结果展示给用户,实现一站式检索[3],用户可以根据关注的内容进行详细浏览。

2.3 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渠道一站式

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多种不同的咨询方式,当用户在利用资源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在线或离线帮助,要将所有的咨询方式以单元的形式植入到网站的主要页面中,而不是在遇到困难时到处去查找咨询入口。

3 学术资源门户的开发

3.1 学术资源门户的结构与工作模式

软件系统的工作模式主要有C/S和B/S两种。前者安全性更好,对信息的控制能力较强,一般建立在专用的小型局域网上,客户端数量不能太多,否则会增加软件后期的升级与维护成本。后者建立在广域网之上,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可以面向不可知的、物理上分散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群体不必安装客户端,可以直接通过IE或其他第三方浏览器直接接入系统。

根据以上两种工作模式特点与应用的分析,学术资源门户主体应采用B/S结构比较合适,它可以方便不同物理环境上分散的用户群体随时随地接入系统,通过系统一次认证后便可利用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同时为用户提供可自由选择使用的IE嵌入式工具条,用于快速检索和利用数字资源、享受一站式服务。[4]

3.2 学术资源门户的模块与功能

学术资源门户主要分为数字资源检索与利用、用户咨询与服务、公共信息浏览、图书馆概况等4个主要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不完全独立,彼此相互渗透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资源与服务,用户通过统一认证体系登录后便可利用各种数字资源,无须多次登录[5]。数字资源检索与利用模块集合了图书馆全部的数字资源,用户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检索与利用,在各页面嵌入“咨询单元”和相似信息标签,方便用户求助和延伸阅读;用户咨询与服务模块向用户提供各种咨询方式(博客、MSN、QQ、邮箱、短信等)和服务渠道[6],用户所有的困难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在线或离线的解决方案,同时为特殊用户群体(重大课题组、重点学科教授等)提供个性化服务;公共信息浏览模块主要是图书馆发布各种培训信息、新增服务、专题活动等的平台;图书馆概况模块是介绍图书馆各种规章、制度、文化等的平台。

3.3 学术资源门户的开发平台与主要技术

软件系统的开发思想目前主要分为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大类。面向过程把系统功能分解、自顶向下进行开发,其重用性、可维护性相对较差,当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时,往往会造成系统结构的重大变化,对于程序开发人员来说,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灾难性的;面向对象则把事务、规则、行为、事件等看成对象,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对象称之为类,通过类所特有的属性进行操作,把一类事务看作一个整体,再利用类的继承、共享、多态等进行开发、设计,有效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度,便于读写和更改,是一种高效的设计理念。面向对象语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C#,易于学习和掌握,语法规范,所以开发时选取了C#作为主要编程语言。

当前使用较多的大型数据库有Oracle、SQL Server、DB2、Sybase等,它们都属于关系型数据库,支持多平台操作,但是各有侧重。Oracle适用于数据量超大的系统,支持上万用户同时响应,可以直接跨越OS对硬盘进行管理,适用于大、中型软件系统;DB2是内嵌于IBM的AS/400系统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直接由硬件支持,所以应用范围受硬件限制;Sybase多适用于银行系统,对中文支持稍差。综合以上数据库特点,SQL Server应该是最合适的数据库,能够提供多用户快速响应的同时保障数据通信的安全,同时便于用户管理和操作。

学术资源门户的开发是在.NET框架下进行的,考虑到数据交互的频繁度较高,所以采了AJAX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可以从独立于实际网页的服务器端取得并且可以被动态地写入网页中,让缓慢的B/S工作模式的WEB系统用户体验着像桌面应用一样,让WEB系统用户可以实现不全页刷新就能实现数据的完美交互,有效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减少数据交互的网络成本。

3.4 学术资源门户的开发难点

软件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除了功能需求报告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结构的设计和有效运用数据库技术管理数据库。根据用户需求设计良好的、可扩展的数据结构,并合理利用视图、存储过程、索引、键等技术,等于系统成功了一半,也会显著提高后期的软件系统开发的效率。

由于学术资源门户采用MS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在设计数据库时要遵循能够提高其性能的设计标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运行效率。主要标准就是要用多的、有相互关联的窄表来代替很多列的长表,这样方便建立适当的索引,窄索引比多索引和复合索引更能有效,较少的、高效的索引可以显著提高insert、update、delete等的执行速度,索引项通常会选在where、order by后面的列,同时通过键来关联相关表,又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有效防止非法数据的意外输入,减少数据的冗余,减少前台系统开发过程代码的编写量。

以下是学术资源门户中两个数据表的设计示例。

在表1中,字段ID是记录的唯一标识字段,采用int类型,每增加一条记录,值自动加1,不需要后台程序来完成,由数据库自动实现,一般在设计表时都会采用此种字段;字段UID也是索引字段,因为在用户登录时通常会在where后面用到该字段,建立索引可以有效提高其运行效率,同时其他与用户有关的表也可把此字段作为关联字段。

表2 访问表

在表2中,字段ID同用户表;UID用来标识此条记录的创建者,建立索引可以提高select的效率,同时在更新数据时此字段会参照用户表中的UID字段,在用户表中没有记录的用户不会在此表创建记录,这样可以防止非法数据的意外输入。

在设计视图时,可以根据系统的功能随时设计,既便于程序的开发,也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4 学术资源门户的现实意义

学术资源门户的应用,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组织,为用户提供了统一的认证入口和数字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分类展示,方便了资源的索取和利用,同时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一站式的服务渠道,让服务无处、无时不在。

学术资源门户在用户行为分析上还不成熟,只是简单的统计报表,如果能将知识发现融入其中,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为其提供更深入的个性化服务,将会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1]丁柯允.上海图书馆Web2.0信息服务门户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3.

[2] 王智琦,回春,洪慧.数字图书馆门户时代的学科信息门户服务模式发展研究[J].深图通讯,2008(1).

[3] 鲍玉来.数字图书馆门户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1).

[4] 唐光前.高校数字图书馆门户研究 [J].图书情报工作,2009(9).

[5] 郑莉.高水平大学学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D].浙江工业大学,2009.

[6] 李红岩.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模型构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9)

猜你喜欢
门户检索学术
关隘:要道门户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基于内外网门户系统的研究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门户的设计与实现——以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门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