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测量指标体系的研究

2012-09-17 06:32熊季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公益性公立医院指标体系

周 敏 熊季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我国公立医院是为维护和增进公民健康而设立的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同时出现了很多矛盾与问题,居民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也日益紧张。随着居民就医问题的日益突出,学术界开始对公立医院公益性行为进行评价与测量研究。而采用适宜的评价与测量模式,建立体现和符合公立医院使命与特点的评价测量体系,对于系统、科学地评价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及时、全面地掌握医院的发展状况,加强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提高医疗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引导公立医院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运行成本和减少医疗费用,用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服务,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及推动公立医院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尝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测量指标体系,以期为政府解决居民就医问题、保证公立医院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 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概念界定及测评对象与主体选择

“公益”为后起词,五四运动后方才出现,其意是“公共利益”,“公益”是它的缩写[1]。 在《辞海》中,对“公”和“益”作了详细的解释。对“公”的解释包括:公平、公正,与私相对;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共,共同等。对“益”的解释包括:增长,加多,补助;富裕;利益,好处等[2]。经济学对公益性的解释是:成本自己承担,收益回归社会。目前,“公益性”在我国没有正式的定义,世界各国对此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定义界定。本文就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公益性”定义的内涵及外延进行的探讨。

1.1 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涵

对于公立医院公益性内涵的理解,大多文献主要集中在解决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适宜性及可行性等问题,进而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李玲等[3]认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指公立医院的行为和目标与政府意志相一致,进而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公立医院除了遵循一般医院和一般非营利医院的管理制度之外,还要在维护医疗服务和筹资的公平性、提高医疗服务的宏观和微观效率、承担政策性职能等3个方面,体现公益性。郑大喜[4]指出,公益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使用者不付费或低付费,而不是把投入与产出作为首要考虑目标。

1.2 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外延

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外延非常广泛,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书籍等发现,学者对公立医院公益性外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减免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实施免费体检,下乡义诊,为困难患者免费送药,及时抢救治疗无主患者;承担公共卫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等[5]。

笔者根据以上研究,试着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涵与外延作了概念性的界定,笔者认为,公立医院公益性是在政府的制度保障及约束机制下,提供公平、合理、可及的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地满足广大民众健康需求的一种基本属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应以困难群众为重点,为他们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其外延不仅要包含为困难患者所提供的医疗救助,还应体现在公共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上,以普及公众的医疗常识;此外,利用媒体报刊等传播医疗常识及我国博大精深的医药文化也是公益性的一种重要体现。因为就目前来讲,我国居民的医疗常识普遍缺乏,这在出现重大卫生事件时表现尤为明显。

1.3 公立医院公益性测评对象与主体的选择

1.3.1 公立医院公益性测评对象的确定 国务院《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将目前的医疗机构分成非盈利性(即公立医院)和盈利性(即私立医院)两大类。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以公立医院为主体,且公立医院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承担着主要的医疗责任,因此,以公立医院作为公益性评价与测量的研究对象比较适合。

1.3.2 公立医院公益性测评主体的选择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看,患者、医院、政府及其他医疗企事业等都是主体,若想全部考量具有很大难度,不太现实,且会导致评价精确度的降低。医院与患者作为公益性的供需方,对公益性具有最直接与客观的评价。因此,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医务人员和患者作为公益性评价与测量主体,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进行系统的评价与测量。

2 构建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测量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2.1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必须对公益性进行评价

我国的公立医院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向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组织。其本质是公益的、非盈利性的。公益性是指社会公众受益性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曾提出,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健康保障制度[6]。但很多人会有一个疑惑,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与私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否是相同的?一般而言,私立医院的公益性范围较窄、程度也相对较低,其公益性维护机制主要通过3 种途径:一是法律强制;二是交叉回报,即私立盈利性医院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有助于开发或者扩大市场并获得经济利益,本质上是一种营销手段,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做的投资;三是公共关系,私立非盈利性医院提供的公益性服务一般要更多和稳定,对于特定的区域或人群有承诺服务的使命,并不因为这些区域或人群没有购买力而减少或退出服务提供。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范围最为广泛,程度最高,而维持机制也最为完善。首先,公立医院要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其次,公立医院以公共服务最大化的原则组织提供服务,提高运行绩效。因此,要从多角度区分公、私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公益性评价体系来系统地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进行评估。

2.2 目前我国缺少科学完善的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测量指标体系

建立系统完善的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测量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公益性,使医疗机构强化其公益性的关键环节。由于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概念界定尚不明确,因此对公益性的评价测量研究还不是很深入。目前,对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测量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文献主要集中在针对公立医院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研究。董云萍等[7]通过专家咨询方式,筛选出经济运行指标、医疗服务数量、均次费用、治疗质量指标、政策任务及社会效益、社会满意度等7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建出适合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评价测量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选取的7 家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评价均不高,提示政府只有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同时解决好投入的有效性问题,才能使公立医院逐步约束逐利动机,做好各项公益性工作,真正回归公益性。由于验证该指标体系时选取的是不同等级的医院,因此公益性效果不同,对于同等级医院之间的评价测量比较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却有待商榷。郑大喜[8]从社会功能方面筛选出直接反应公益性的指标,如对贫困人口医疗费直接减免,患者欠费比重,公立医院其他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及间接反映公益性的指标,如差别指数,交叉补贴指数,成本回收率等,从而构建出了一套公益性评价测量指标体系。但该指标体系并未成形,且没有进行实证研究,因此,对其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代表性、合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公益性”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想要从量化的指标中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真实状况不太现实,需要从更大范围、更多维度地去测量。因此,本文根据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吸收其精华,再加入其未考虑到的一些因素,试着构建更为完善的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测量指标体系。

3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与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指标的初选

根据文献报道,现有的公益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医院的规模、服务数量、质量、效率、收支情况、医疗费用、政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邹婧睿等[9]采用单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武汉市180名医护人员和130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医疗费用、救灾以及科研教育成为医护人员认为最能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3个方面。董云萍等[10]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医院公益性评价的7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赵明等[11]通过咨询专家,筛选出涵盖医疗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均次费用,社会满意度的5个一级指标和年门急诊、年出院人次,年手术人次,治愈率,好转率等11个二级指标。

本文以公益性为核心,结合文献研究,拟筛选出可供选择的评价测量指标主要有:医疗服务数量、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技术水平、医院知识储备、均次费用、年门急诊、年出院人次和年手术人次等。

3.2 指标的确立

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结合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对初选的评价测量指标进行筛选。根据专家的建议,对指标进行调整后形成了涵盖医疗服务数量、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效率、均次费用、社会满意度、医疗技术水平、医院管理水平等9个一级指标和年门急诊、年出院率、手术人次、治愈率、死亡率、再次就诊率、药品收入比例、技术性服务收入增长率、门诊患者均次费用、出院患者人均费用、门诊和出院患者满意度等26个二级指标的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测量指标体系。见表1。

4 结论

公立医院是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而设立的公益性组织,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进行系统评价与测量,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轨道,对于规范公立医院运营制度、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我国对公益性评价测量指标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深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而且,由于我国国情复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公益性评价测量体系并非易事,本文通过对公立医院公益性概念加以界定,并参考国内学者的前期研究成果,构建出公益性的评价测量指标体系,找到其中可资借鉴的方法并加以完善,以期构建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立医院公益性测量评价体系。

表1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测量指标的确立

[1] 佟子林,贾鑫.公立医院如何更好体现公益性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2):1076-1078.

[2] 厉传琳,鄂琼,田丹,等.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内涵界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0):652-653.

[3] 李玲,陈秋霖,张维,等.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及其保障措施[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3(5):7-11.

[4] 郑大喜.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的难点及其策略[J].现代医院管理,2009,7(5):18-21.

[5] 苗卫军,陶红兵.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涵及外延的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4):28-30.

[6] 张君锋,刘珏,但小苹.建立公益性医院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669-671.

[7] 董云萍,夏冕,张文斌.基于TOPSIS法的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23(5):29-30.

[8] 郑大喜.公立医院公益性测量与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5):101-104.

[9] 邹婧睿,张文斌.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知及评价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1):33-34.

[10] 董云萍.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11] 赵明,马进.公立医院公益性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6):737-740.

猜你喜欢
公益性公立医院指标体系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加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