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系统化”职业素质培养的构建与实施

2012-09-20 02:13吕广石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4期
关键词:系统化第二课堂社团

吕广石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不同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区别点。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素质,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课堂“系统化职业素质”的设计与实施对高职院校具有示范作用。

1 第二课堂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宣告了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体制,赋予了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高职教育应该明确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方向坚定,思想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身心素质健全、职业人格完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和谐发展、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互为补充、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相辅相成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然而大学生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不能凭空获得,必须通过大量丰富、科学、有效的素质训练来实现,而如果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有限时间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必须在第一课堂之外即第二课堂寻求实现途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都是综合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第一课堂教育是基础性的,我们要依托这个基础,拓展第二课堂教育,推动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高职教育中历来的课堂研究只是专注于第一课堂中显性课程体系开设、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等的研究,而忽略了第二课堂中潜在课程的设计和组织。其实,学校的组织方式、人际关系等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强有力的、持续的影响。第二课堂是发展学生个性、陶冶情操、训练各种能力、掌握更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注重两个课堂内容的衔接,要正确处理好活动的开展与传授知识、提高拓展素质、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特殊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始终把提高拓展素质、培养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2 第二课堂职业素质教育“系统化”的构建

职业素质构成要素的界定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前提。目前,国内很多文献中关于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并没有详细的论述,多数文献只是泛泛地将职业素质划分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具体的培养内容和方式尚未进行系统化的设计与实施,笔者在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中,对职业素质教育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构建了较为有效的活动项目。

(1)思想素质教育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主要形式有:业余党校学习、业余团校学习、政治理论型和公益服务型学生社团活动、文明修身活动、学雷锋活动、社会实践、政治学习竞赛、时事政治报告等。

(2)职业素质教育活动。这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竞赛和创业竞赛、科技节、校内外各专业的技能竞赛、假期专业实践、学生创业活动、专业讲座、专业学习型学生社团活动、企业参观、职业教育活动等。为使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更加富有成效,我们还可以构建“专业技能竞赛体系”、“专业学习型学生社团体系”、“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活动体系”三大主干活动体系。“专业技能竞赛体系”——其目标是建立一个以课外科技学术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为核心,以各系专业技能大赛和其他专业竞赛为重要内容的全院性的专业竞赛体系。课外科技学术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可由院团委直接组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探索意识、创业意识和课外学习热情。各系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构建起立足专业特色,能够面向广大学生的专业竞赛体系。鼓励各系扩大竞赛规模,选拔作品参加校外竞赛。“专业学习型学生社团体系”——将学生社团按照性质分为政治理论学习型社团、公益服务型社团、兴趣爱好型社团和专业学习型社团四大类。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的团体,能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作为高职院校,可通过建立遍及各专业的专业学习型社团,推动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增强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专业学习型社团除可发挥一般学生社团的作用外,还可在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拓展专业知识面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活动体系”——社会实践主要指按照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和农村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社会调查等;创业实践活动,是指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性质和办学特点,依托各专业对口联系单位,建立学生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特别是在假期进行顶岗工作,参与专业实践,为未来从事的职业打下基础。

(3)身心素质教育活动。是开展学生“个性教育”的重要载体,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体育、健康心理等素质,充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身心素质教育活动由各类课外文化和体育活动、兴趣爱好型社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成。在建立素质教育体系的后期,需要对上述活动按照社会需求(即职业市场认同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整、规范。

3 第二课堂职业素质教育“系统化”的实施

针对以往职业素质养成中存在的诸如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职场素质教育环节被弱化等因素所造成的职业素质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进行了医学生职业素质活动课程建设。

(1)设计思路。依据职业素质的培养规律,依据医学生职业的特点和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确定职业素质活动课程的设计思路。将原有实践活动按照专业特色突出、职业性强、实效性好的标准进行筛选,同时增设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项目,实现第二课堂活动系统化,提高了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质量。

(2)内容选取。依据社会、行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确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形成“以专业思想、服务意识、诚信品质、技能操作、行为规范”等为主题职业素质活动课程,并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序化,形成系统化的职业素质课程。

(3)组织与安排。职业素质教育是从提高医学生对职业认知开始,进而陶冶其职业情操、锻炼职业意志、形成职业信念、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依据“知”、“情”、“意”、“行”的养成规律,以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活动课程为形式,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职业认知、情感培养、意志磨练和行为养成方面的教育,将活动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和序化,见表1。

表1 职业素质主要活动课程组织与安排

(4)实施与管理。学校成立了课程建设小组,进行活动课程的设计、研究及管理工作。主管校长亲自挂帅,学生处负责全面的规划、组织、协调与指导。根据活动课程的内容,分别由学生处、团委、各系进行组织实施,既各有侧重,又互相配合,确保活动课程的落实,同时发挥兼职德育导师的作用,共同参与活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采用调查问卷、心得体会、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医学生参与活动课程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在以活动课程为载体的形式新颖、立意鲜明、主题突出的高雅校园文化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施展才华,不仅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而且所表现出的良好职业素养充分体现出系统化职业素质教育的成效。■

猜你喜欢
系统化第二课堂社团
缤纷社团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第二课堂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K-BOT拼插社团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