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排CTDSA技术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12-10-15 02:10田龙海陈志辉刘璇辉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10期
关键词:全脑脑血管病容积

田龙海,陈志辉,刘璇辉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放射科,湖北 武汉 430070

0 前言

目前,脑血管病变居高不下,常规确诊和制定治疗方案需要检查头颅CT、MR及脑血管DSA(数字血管减影)造影,检查方法复杂、检查周期长。320排容积CT具有320排探测器,Z轴覆盖范围为16 cm,球管旋转1周可以覆盖整个脑组织,获得全脑0.5 mm层厚各向同性全脑信息,并且可以进行连续容积扫描。1次打药扫描可以进行全脑动态CTA(CT血管造影)成像,观察颅内血管的形态及动态血流信息,同时可以对全脑灌注情况进行量化。本文对90例怀疑脑血管病变患者动态CTA图像进行分析,对320排CTDSA技术在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6~12月共90例病例,利用320排CT行颅脑动态容积扫描,发现血管病变70例,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3~80岁,平均50.5岁,所有病例均有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昏迷或意识不清、肢体活动不灵或乏力、言语或视物不清、头痛头晕、癫痫发作等。

1.2 检查方法

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动态容积CT机,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状态下扫头颅正侧位像定位,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MALLINCK-RODT)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对比剂(Uhravist,370 mgI/mL),剂量 40~60 mL,流速4.5~5.5 mL/s。扫描所得的容积数据发送至VitreaF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曲 面 重 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进行动静脉重建。

1.3 扫描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容积CT扫描仪上进行,扫描过程中利用头部固定带对头颅进行固定。延迟7 s后进行动态容积扫描。扫描参数为:80 kV,100~220 mA;时间序列为:延迟7 s容积扫描;11 s动脉期间隔扫描,间隔时间为2 s;35~60 s静脉期间隔扫描,间隔时间为5 s,扫描参数为120 kV,220 mA;动态扫描结束可做延时扫描。整体检查时间5~10 min。扫描结束将容积数据导人4D~DSA软件进行分析重建。

2 结果

本组90例病例发现病变75例。包括动脉狭窄或闭塞15例(其中烟雾病3例);动脉瘤40例(其中单发动脉瘤的患者35例:包括基底动脉8例,大脑中动脉3例,大脑前动脉2例,后交通动脉3例,前交通动脉6例,椎动脉瘤2例,后交通支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及前交通支动脉瘤1例,血管栓塞或支架术后4例,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5例;多发动脉瘤患者5例:其中2例为3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脑膜瘤4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动静脉畸形(AVM)10例;静脉窦血栓4例;正常的15例。颅内血管狭窄、闭塞、代偿细小血管影像,见图1;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影像,见图2;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影像,见图3~4;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影像,见图5。

图1 颅内血管狭窄、闭塞、代偿细小血管影像图

图2 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

图3 畸形血管团

图4 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显示图

图5 矢状窦静脉血栓显示

3 讨论

320排CT具有多个数据采集通道,提高了Z轴的分辨率和纵向覆盖范围,使其与横轴位图像质量相同,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了原始数据的采集,而原始数据的采集直接决定了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320排CT是目前CT扫描仪中探测器排数最多的CT机,探测器阵列物理排数达到320排、探测器阵列纵向物理总宽度达到160 mm。扫描机架旋转一周的最短时间是0.35 s[1-2]。由于探测器排数的大幅增加,使CTA范围更大,速度更快,图像质量更好,微小动脉瘤更易分辨和显影。

CT平扫脑血管病的诊断率为5%,脑血管病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当天CT检出率达95%,80%病例依靠出血部位可推测出脑血管病的位置[3]。CTDSA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国外文献报道64排CTA检测颅内脑血管病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4],尤其对直径>4 mm的脑血管病,敏感度可达到100%,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DSA的不足。320排CT探测器宽度是64排CT的5倍,电脑数据处理能力是64排扫描器的10倍,数据传送速度较传统64排快5倍[5]。基于这些优点,可以推测320排CTADSA诊断颅内动脉瘤会优于64排CTA。为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提供一个新手段。

本组研究发现320排CTA有以下优势:① 与DSA和CTDSA相比,具有创伤小、耗时少、且工作人员不必暴露于射线之下等优点;② 节省诊断时间,对脑卒中病人,320排CTA可1次检查做出诊断。先行CT平扫确定是出血性卒中还是缺血性卒中,再进一步行CTA判断动脉瘤、血管畸形和动脉狭窄等。SAH(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有时因躁动无法很好配合,CTDSA仍可安全快速完成检查[6];③ 瞬间使整个颅内循环图像达到动态视觉效果[7],可获得颅内血管动态信息,还可通过减影得到纯动脉期和纯静脉期的图像,有助于更好地观测脑血管病;④ CTDSA可完整显示血栓性动脉瘤,而DSA只能显示动脉瘤的囊性部分,不能诊断部分血栓性动脉瘤,因此,CTDSA对部分血栓性瘤有特殊诊断意义[8];⑥ 结合原始图像,分析脑血管病与周围骨组织和血管的关系,为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参考,320排CTDSA诊断脑血管病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较高,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总之,320排容积CT可以通过1次对比剂注射完成全脑动态3D-CTA图像及全脑灌注成像,可以动态观察全脑血管形态及血流情况,同时对全脑血管灌注状态进行多方位定量测定,易为患者所接受,为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加全面、直观、准确的影像学信息,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潜力。但目前并不能完全替代DSA,实际上,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技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在工作中我们应将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相互结合,互相印证,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 孙钢,李理,李胜辉,等.320层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初步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7):789-792.

[2] 刘瑞宏,胡立斌,付海鸿,等.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造影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9):129-132.

[3] Bacigaluppi S,Dehdashti AR,Agid R,et al.The contribution of imaging in diag-nosis,preoperative assessment,and follow up of moyamoya disease:a review[J].Neurosurg Focus,2009,26(4):3.

[4] Mckinney AM,Palmer CS,Tmwit CL,et a1.Detction of aneurysms by 64-section 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acutely suspected of having an intracranial aneurysm and comparison 0with digital substraction and 3D rotational angiography[J].Am J Neuroradiol,2008,29(3):594-602.

[5] 宋明,王田力,李坚,等.CTA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16(2):101-103.

[6] Mohan S,Lee W,Tan JT,et al.Multi-detector 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the initial assessment of patients acutely suspected of hav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9,38(9):769-773.

[7] Brouwer PA,Bosman T,van Walderveen MA,et a1.Dynamic 320-Section CT Angiography in Cranial Arteriovenous Shunting Lesions[J].Am J Neuroradiol,2010,31(4):767-770.

[8] 诸葛启钏,陈建伟,杨运俊,等.3D-CTA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6):403-406.

猜你喜欢
全脑脑血管病容积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三维全容积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年龄正常成人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
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容积成像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巧求容积
颞叶癫痫患者全脑皮层厚度分析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