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平评定机制 关爱困难学生

2012-10-15 03:37杨文胜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杨文胜

摘要:为了能够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和高校每年都会通过奖、贷、助、勤等多项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但是在多年的学生工作过程中,如何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奖、助评定机制,很好地对贫困大学生的困难状况进行甄别、评选,从而为公平公正地评定国家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打下良好基础,确保贫困大学生能得到及时的资助,是学生工作人员面临的难题和工作要求。

关键词:公平机制;奖助;大学困难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11-0185-02

一、案例背景

2007年国家大幅度增加资助力度,我们和往年一样有秩序地开展评选工作。一天,一个班长来学工办提出辞职要求。经过耐心的询问沟通,该学生说出了事情的原委:今年按照学校要求在评选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讨论得比较激烈,有的学生甚至说一些很不好听的话,对班干部也有一些偏激攻击的话语。这位班长觉得自己没有很好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学生的理解,特别难受和委屈。笔者和他进行了耐心的沟通,了解了整个事情的过程,就该班长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是因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各类资助的金额和额度,今年的比例从先前的3%上升到20%左右,国家励志奖学的名额也增加到近5%,这样就面临困难生认定的困惑:许多学生都提出了申请并提供了困难证明,其中有的明明不是困难生。因此,如何较准确地进行贫困生的认定,让他和相关学生都感到为难和困惑。

二是部分真正困难的学生心理上较敏感,由于他们平时也不太和大家交流,不愿谈起自身的困难情况;有的贫困学生不擅长人际交往,甚至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局面;有的迷恋网络不能自拔,荒废学业。如何让大家了解这部分困难生的情况,又不伤及他们的自尊心,达到帮助他们目的,班干部感到较大的压力。

三是有个别学生为获得国家有关奖助政策,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钻空子。以往比例小,大家都很清楚班里的困难生情况。现在比例加大了,部分不困难的学生就打起了各种主意。因此,在贫困生认定及奖助评定过程中,建立公平机制显得更加迫切。

四是真正的贫困生往往因为生活压力、心理负担过大,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出现学习生活“双困”现象,不知如何协调学习成绩和贫困情况的关系。

五是如何理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干部的认定申请程序,同时又不造成學生的偏见,以帮助这部分贫困学生干部顺利完成学业。

六是应尽快出台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评定方法,建立公平评定机制,营造良好的资助工作环境,使真正的贫困生得到帮助。

二、案例分析

这起案例是在贫困生的认定和评选过程中、因各种矛盾问题纠结出现的有关资助工作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具有普遍意义。国家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增加,意谓着学校对资助管理的力度的加强,资助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随之大大加深了。这些,都是需要辅导员花心思做的工作。解决好此案例,对原因、解决的方法等必须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原因了解得不深透,就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甚至出现许多新问题。如何使真正的贫困生得到应有的资助和关怀,又能促使贫困生保持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心态,就不能再按已有的模式来开展工作,制定出新的公正评定机制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三、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成效

1.深刻反思

由于资助政策变化大,如果在思想上的重视不到位,还是按照以往的作法进行,不能及时进行调整,评定细则就难以做到规范和完善。

2.了解起因

真诚地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看法。首先,召集助学金评定小组了解情况。评定小组反馈,鉴于申请资助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原先因资助名额少、金额不大、大家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都比较认可。但是,现在名额、金额大幅度增加,有些不困难的学生也提出申请,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拿到奖学金后就不能参评。而获奖学金的学生也提出,评选不能仅仅以贫困为唯一考核标准,这样就势必会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造成“越穷越光荣”的局面,应将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态度有机结合起来。笔者及时召集班会,进行资助工作的深入讨论。一方面组织学生再次深入学习国家及学校资助政策,一方面请大家开诚布公,在对如何进行贫困生的认定、助学金及励志奖学金的评定方法、如何处理奖学金和各类资助的关系、如何正确看待贫困学生干部的申请等问题各抒己见,学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充分理解了班委和评定小组的工作。

3.制定办法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资助工作的评定办法:①进一步规范三级评定机构:建立宿舍、班级评定小组、学院学生资助领导小组的三级评定机构。②为使评选更公平、更趋于合理,认定评选过程实行“三三”制:即班级投票、评定小组投票、综合学习成绩各占三分之一,避免了以票为基准的弊端,又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状况,避免了将奖学金和助学金完全隔离或混为一谈的现象,能提高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进取心。③进一步完善奖助评定细则,强化公示制度,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评定细则,及时进行公示,对弄虚作假、不符合贫困生评选条件的学生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了资助工作的公正性。

这几年,河南中医学院的资助工作评定机制得到不断完善,资助工作完成得比较圆满顺利,没有出现任何大的问题。

四、思考和启示

一是资助工作体现着国家、学校对贫困生的关爱,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日常工作。由于贫困学生群体具有隐蔽性特征,贫困生认定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前提。贫困生认定工作向来是一个难题,必须将学生日常生活和消费的情况和《经济情况调查表》、困难证明认定结合,鉴于农村学生比例较大,地区经济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制定和不断完善评定机制,才能保证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辅导员切不可以个人主观意识和偏好左右资助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管理方式方法,注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合理权利诉求;同时,要在具体措施和方法手段上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分考虑贫困生的感受和自尊心,鼓励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思想,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得资助,放弃“等靠要”思想,

三是合理优化组合各类助学金和奖学金,两者兼顾,促进贫困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应通过“奖、贷、助、补、减”等助学渠道,发挥育人功能,增强困难生自信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积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通过让贫困生参与勤工助学,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帮助他们正确调适自我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成才。

四是通过多年学生工作的体会,认识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建立一个公平的评定机制有时比关注某一个贫困生更重要。通过制度的建设,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资助环境,真正落实国家的资助政策,才能使每个贫困大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爱护,关乎着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改进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合理配置和优化使用各种资助资源,努力构建规范、科学、合理的学生资助体系,使贫困大学生得到关爱,促进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德省等.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2]柳聪明.财政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探讨与思考[J].齐鲁论坛,2008,(6).

[3]李子夏.浅谈贫困生资助工作[J].科技信息,2009,(12).

[4]吕红琳.浅谈如何建立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3).

[5]雷燕,隗送爽.试析高校贫困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6]侯斌刚.关于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的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