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策略选择

2012-10-20 07:51惠晓峰耿中元王雅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科技型黑龙江省融资

惠晓峰,耿中元,王雅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01)

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策略选择

惠晓峰,耿中元,王雅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01)

中小企业成长问题探析(专题讨论)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世界经济呈现出一种两极发展态势:一方面是以跨国公司兼并收购为特征的全球性战略重组,使企业规模越来越集中;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的崛起,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推进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实现就业、减缓贫困和促进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也与日俱增。比较而言,处于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存在着成长性差异,而创新、集群、合作和管理规范化等无疑是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动因。鉴于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客观约束,研究中小企业如何成长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这也是本期对中小企业如何融资担保、如何集群发展、如何自主创新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的意义所在,希望这一组文章可以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思考。

科技中小企业成长过程的周期性比较明显,而且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对融资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适合的融资担保方式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对科技中小企业的成长进行有效的扶持和保护。针对黑龙江省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以及对担保的需求情况,积极探索创新式的担保模式、培育再担保市场、强化担保能力、建立资本补充和保障机制等非常必要。

黑龙江省;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企业成长周期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的总体实力已得到很大提升,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是阻碍其快速发展的瓶颈。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环境存在差异,中小企业的规模和融资结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也会有所变化,并呈现动态的特征,特别是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这种阶段性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基于此,针对科技中小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提出不同的担保策略,无疑对化解其融资难、扶持并保护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

科技中小企业从具有产品或项目创意、到将创意产业化的过程与其具有的科技含量关系密切,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而且每个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1]。

1.科技中小企业规模的界定和特点。由于科技中小企业发展上的阶段性和动态性,目前在国内外对其规模的界定并无统一标准[2]。黑龙江省科技厅制定的《2011年度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工作方案》将黑龙江省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明确界定为:在黑龙江省辖区内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研发、生产的主营生产项目或产品,技术先进,工艺成熟,符合国家和黑龙江省的产业发展方向;职工人数在300人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在30%以上,直接从事生产研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企业每年用于技术研究发展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5%;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知识产权清晰。

由此可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基于一定的原创型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小型或微型企业,它具有以下三个典型特点:一是产品或项目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性,这一特点不仅使科技中小企业有别于普通的中小企业,也使得这类企业有自己特有的融资要求;二是高风险性,产品或项目的科技创新含量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础,而这一科技创新的种子从孕育、到发芽、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即存在着高风险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多数会夭折,只有少数企业才可以成熟和壮大;三是高成长性,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项目或管理技术一旦得到市场的认可,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企业也可据此有较快的增长速度。

2.科技中小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融资特征。从科技中小企业的成长周期看,与一般企业的生命周期有一定相似处,但也有自己的特性,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

初创期,是指科技创意在经过孕育和完善的过程后,开始将其投入实验性生产过程。这一过程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种子期和孵化期,前者是强调产品或项目的科技创意出现并不断加以完善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资金需求不大,主要资金来源于创意者的自主资金投入;后者则是将前者试验性地进行产业化的阶段,这一阶段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否能够生存的关键,这一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明显增大,仅靠创意者自己的资金已远远不能满足,外力的支持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可以通过创建创业基金或吸收风险投资来达到融资目的[3]。

成长期,是指科技中小企业将产品或项目全部推向市场,在市场上发展壮大,同时,不断扩大企业高新技术优势的阶段。这一阶段又可细化为在市场站稳脚跟以及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称为夯实基础期,这一时期的重点是让企业在市场中稳定地占有一席之地,注重提高质量和打造品牌。后一阶段又称为扩张期,这一时期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目标利润率为企业发展的主攻目标。整个成长期是科技中小企业飞速发展的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也将快速加大,所以这一阶段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来实现,发行债券或通过银行贷款等都是可选择的融资方式。

成熟期,是企业保有稳定的市场竞争优势、企业目标利润相对稳定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企业处于稳定的赢利期,基于已有的技术优势可考虑扩充和引进新的技术,有进一步向大中型企业发展的潜力,前者可称为稳定期,后一阶段又可描述为退出期。在整个成熟期,企业的整体实力都在增强,可适时考虑市场退出,而进入中型科技企业。这一阶段,企业可考虑进入创业板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科技中小企业不同成长周期的融资方式

总之,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融资担保则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二、科技中小企业对担保的需求

根据科技中小企业融资中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可以看出,虽然每个阶段可以有重点地选择相应的融资方式,但是创业基金、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可以贯穿于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始终。同时,有意识地将担保渗透到整个融资过程也能极大地推动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

1.黑龙江省担保市场现状。黑龙江省的担保市场现状可从担保机构、组织形式和担保资金来源来作分析。

(1)担保机构的组织形式[4]。黑龙江省担保机构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一是政府主导和控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这种机构的规模较大,一般不以赢利为目的,担保费用较低,主要是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而设立的,黑龙江省鑫正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是这种组织形式的典型代表;二是互助性担保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机构内的成员,也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黑龙江省宇华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较为典型;三是商业性担保机构,其资金来源以民营资本为主,并接受省、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担保行为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担保费用一般比较高[5]。这三种政策性、互助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数量对比见图1。

图1 黑龙江省信用担保体系数量对比

图2 黑龙江省信用担保体系资本金结构

(2)担保资金来源。黑龙江省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政府财政资金,全省13家政策性担保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均是政府投资,注册资金总额占全部42家担保公司的50%以上;二是企业投资;三是企业会员基金;四是民间私人投资。后三种担保机构注册资金总额在业内的比例合计低于50%。黑龙江省政策性、互助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状况见图2。

2.黑龙江省担保业的市场需求分析。总体经济的运行虽有利于担保业的发展,但是最终决定其发展程度的则是市场对担保业务的需求。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和对资金需求的实际情况可以反映出担保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程度。

(1)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底,黑龙江省共有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80多万户,从业人员596万,占全省就业岗位的32.2%,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省许多中小企业还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一般服务型企业多、生产型企业少,粗加工企业多、科技型企业少,而且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成长还存在着较大的上升空间。

(2)科技投入能力不足,致使科技中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度有待提高。黑龙江省是中国国有经济比重最高的省份之一,而且大型、关键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众多,使得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较少,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因为这类企业的资产大部分都是专利技术等知识型无形资产,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产品市场,商业银行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负债等条件的要求较高,处在初创时期和成果转化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要求。这主要表现为科技投入强度较低,黑龙江省科技投入及增幅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科技活动开展地区过于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大庆等城市,不利于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

2006—2010年,黑龙江省大中型企业的增加值在全国占比有下降的趋势,而科技中小企业则比较平稳,略有上升。但是由于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投入不足,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增加值在全国中小企业增加值中占很小比例,只有不到0.3%。

2006—2010年,黑龙江省大中型企业的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5%左右,而科技中小企业只占4.5%左右。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本省经济的贡献度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其中,扩大融资渠道、加大科技投入是关键。

(3)黑龙江省的中小企业每年至少需要700亿元的发展资金。其中96%的企业需要依靠银行贷款,3%左右的企业采取民间自筹,其他方式占1%。然而,事实上,每年中小企业可得到的银行贷款只有200多亿元,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依然严重。

(4)从2000年开始,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开始了担保体系的建设工作。截至2011年,以黑龙江省鑫正投资担保公司为龙头、市地县担保机构为主体、民营担保机构为补充的全省担保体系初步形成。可以说,各类担保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成为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助推器。但是,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是很严峻的,现有的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额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另外,现有的很多担保公司、特别是民营担保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比较小,运作比较混乱。总之,为适应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担保的需求,黑龙江省的担保市场亟待扩展和规范。

三、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策略选择

针对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以及对担保的需求情况,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应对黑龙江省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相关策略。

1.不断探索创新式的担保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索创新式的担保模式应是支持科技中小企业腾飞的关键。根据黑龙江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可以从不同机构联合的制度层面、担保品种多样化以及反担保品创新等几个方面探索切实可行的担保模式。

(1)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孵化器协助的融资担保模式。这种方式适合于对初创期的科技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对于在种子期不能完全靠内源性的自筹资金发展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孵化器与商业银行建立借贷关系,孵化器可以起到一定的担保功能和提供贴息支持。同时,通过借助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一方面可以承担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优惠的担保费率。对于初创期的科技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各方面的力量比较薄弱,靠市场和自身力量生存空间较少,需要有较大力度的政府资金的扶持,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企业存活的空间。

(2)政府牵头+商业银行贷款+互助性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的融资担保模式。对于成长期的科技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规模较小、可供抵押的资产少、无评定的信用等级、财务制度不规范等原因,因此很难获得银行的纯商业贷款。在这种情形下,可以通过政府出面与商业银行签订战略协议,并通过互助性担保机构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这种方式与主要依靠政府力量扶持相比,向市场机制靠近了一步,政府更多地在各方当事人间起到协调作用。同时,对于有一定生存能力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种方式可以起到一种激励作用,从而更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扩张能力。

(3)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投资的融资担保模式。对于成熟期的科技中小企业来说,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并有跨进中型、大型科技企业的潜力,对银行资金依赖性更大、更强。担保公司可以改变对企业扶持性的担保方式,而辅之以对企业进行债券或股权投资,在继续获得担保利益的同时,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另外,还可以考虑为企业注资,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从长远看,这种方式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反担保品的创新。传统的反担保物多是动产或不动产的抵押或质押,但是对高科技企业来说,这类反担保物数量和质量均不是最好,对企业的约束力不够强。相反,如果将一些权利作为反担保品,可能会更有利于担保公司,如一些票据、知识产权等。另外,对企业进行财务监控、企业经理人个人连带责任等都可以作为反担保措施。对反担保品的创新,一方面可以维护担保公司的利益;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的约束更大,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激励企业的规范发展。

2.培育再担保市场,强化担保能力。为解决成长中的科技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的不足,以及有效反担保物不足的情况,可以发展再担保市场,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担保力度。可以考虑以省财政出资的黑龙江省鑫正担保集团为主,联合黑龙江其他有能力的担保公司,设立科技和金融结合专项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并通过再担保方式扩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担保额度和担保范围,引导和促进包括民营担保公司在内的担保、再担保机构积极为黑龙江省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建立专门的科技担保公司。对于专门的科技担保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各银行可以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提高其担保放大倍数。

3.建立资本补充和保障机制。风险的防范不能只由担保机构一家承担,还必须把防范的链条延伸到银行和政府,实行三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一是随着银行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对专业担保机构的依赖程度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银行之间的竞争为担保机构与之商讨分担风险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二是省、市级政府为实现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更加注重运用担保这一政策手段;三是县一级地方政府,受财力限制,在担保实本金补偿方面可承担部分责任。

[1] 李增福,李颂.商业银行对科技中小企业贷款方式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3).

[2] 刘降斌,陈申.黑龙江、江苏、浙江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比较[J].中外企业家,2008,(5).

[3] 张皖旭.论我国风险投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0,(3).

[4] 晏露蓉,赖永文.创建合理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7,(10).

[5] 顾海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管理机制的重塑研究[J].南方金融,2011,(4).

F27

A

1007-4937(2012)01-0080-04

2011-10-21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GC09D305)

惠晓峰(195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耿中元(197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金融政策研究;王雅杰(1964-),女,山东诸城人,副教授,从事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陈淑华〕

猜你喜欢
科技型黑龙江省融资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5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