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及发展机制研究*

2012-10-26 07:42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申向东周惠来付志新张德芳
河南科技 2012年9期
关键词:科技人员科技人才贡献率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申向东 周惠来 付志新 张德芳 徐 栋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及发展机制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申向东 周惠来 付志新 张德芳 徐 栋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现代服务业,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将直接关系我国三步走战略的实现。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人口大省、经济总量大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1.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是指用现代化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它既包括新兴服务业,如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服务、移动通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行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如电信、金融、中介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其本质是服务业的现代化。

2.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1)现代服务业总量小,龙头企业与特色品牌少。现代服务业仍然是河南省产业体系中的“短板”。在河南省服务业中,以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和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优势地位,而以金融保险、房地产、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却比较小。2010年,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33.4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6 703.68亿元)的0.5%,占GDP的比重为0.14%。另外,河南省现代服务业中龙头企业也较少,特色品牌少。

(2)现代服务业技术含量不高,难以创新升级。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科技质量和效益较低,服务产业链不够完整。技术支持不足制约了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使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停留在较为传统阶段,或停留在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上,难以实现产业创新升级。

二、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

1.河南省科技人才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分布状况。

(1)行业分布状况。近年来,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人力资源力量日益壮大,但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察、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行业,这些行业科技人员为80 237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88%。其中,仅教育行业就有科技人员52 762人,占河南省科技人员总量的65%。图1为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人员行业分布状况。

图 1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人员行业分布状况

(2)地区分布状况。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资源在区域间的分布不甚合理,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平顶山、新乡、南阳、焦作等中心城市,信阳、商丘、三门峡、鹤壁等边远地区较少。图2为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人员地区分布状况。

图 2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人员地区分布状况

2.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按地域)。多变量大样本往往会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因此要寻找一个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来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使问题简化,而因子分析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工具。

在进行因子分析的过程中往往涉及指标的选取问题,本文,笔者考察多个方面的因素作为衡量2010年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发展的指标,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和简洁性等原则,力求全面、真实、完整地反映河南省科技人才结构分布与发展状况。鉴于此,笔者以《2010年河南科技统计年鉴》和《201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来源并确立了如下8个指标:X1——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现代服务业中科技活动人员(人),X2——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现代服务业中R&D人员(人),X3——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现代服务业中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X4——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现代服务业中R&D经费外部支出(万元),X5——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现代服务业中R&D专利申请数(个),X6——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科技活动人员占现代服务业就业人员之比(%),X7——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人均GDP(元),X8——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万元)。

将原始数据输入spss17.0,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排除不同量纲的影响,利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来测度变量的相关性。一般来说,KMO统计量在0.7以上时因子分析效果较好,在0.5以下时因子分析效果就很差。笔者所选数据KMO统计量和Bartlett球度检验值分别为0.742和326.382,P值接近于0,故此适合做因子分析。

计算特征值,并求其特征值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根据特征值大于1或者累计贡献率超过80%的提取原则。计算结果显示,有2个公因子符合原则,并且前2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4.626%,即前2个公因子所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95.960%,可见用前2个公因子来反映河南省现代服务业中科技人才结构分布与发展状况所损失的信息不多。

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对现代服务业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经费内部支出、经费外部支出、专利申请数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这6个指标有较高的载荷系数,说明成分1是对这6个指标的综合反映,把它命名为规模因子F1,第二个主成分对各地市人均GDP和从业人员之比这两个指标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说明成分2能综合反映这两个因子,把它命名为环境因子F2,表达式为

按照如下方程以各因子的信息贡献率作为加重权数计算各城市的综合测评得分F,方程为

其中,F为河南省各地市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发展水平得分,F1、F2的系数为各因子的信息贡献率(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的比值)。需要说明的是,得分情况及其正负仅表示该地市与平均水平的相对位置,而不是指该地区的科技人才发展水平为负值。据计算因子综合得分对河南省地区进行排序,如表1所示。

表 1 河南省各地市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续表

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只有4个地市达到平均水平(0)以上,分别是郑州、洛阳、南阳和新乡。这说明河南省科技人才分布极为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边远地区除南阳外排名均靠后。从规模因子F1来看,只有5个城市达到平均水平(0)以上,分别为郑州、洛阳、南阳、驻马店和周口。这说明这5个城市的科技人才发展规模状况较好。从环境因子F2来看,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济源、焦作和郑州,而达到平均水平(0)以上的城市有9个。这说明这些城市具备引进科技人才的环境。

三、河南省科技人才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科技人才的严重流失。由于河南省经济、科技、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科技人才的工作条件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因而很多优秀科技人才把目光投向环境较好的发达省份。同时,河南省科技人才的工资待遇还相对滞后,从而导致科技人才流失日益严重,行业和区域间科技人才分布严重失衡。

2.科技人才创造力的发挥受到制约。当前制约河南省科技人才创造力发挥的因素有很多,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制约,河南省科技人才长期以来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因而在科研和开发工作中重复多、模仿多,缺乏标新立异的魄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人才自身创造力的发挥。

3.科技人才面临断层危机。据统计,河南省目前承担国家重点课题的负责人平均年龄在50~52岁,高峰区在52~62岁。不仅如此,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造成河南省处于科学创造最佳年龄、担任承上启下任务的中青年骨干出现明显断层。

四、促进河南省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的建议

1.大力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要发展壮大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的承载力;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环境,全面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

2.依托产业和项目集聚人才。要立足河南省产业资源优势,加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大项目集群建设,发展一大批产业项目群,做好、做强一批龙头企业。

3.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河南省缺乏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的区位优势,聚才的硬环境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因此,只有优化引才的软环境,才能充分发挥集聚人才的优势和潜力。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及发展机制研究”(10 2 40 0 450 0 50)。

猜你喜欢
科技人员科技人才贡献率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
内蒙古将每年选派科技人员到边疆贫困地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