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因分析

2012-10-31 05:27张颖高庆伟王淑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期
关键词:肝功脂肪性丙型肝炎

张颖 高庆伟 王淑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近20年来逐年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除上海、广州、香港有约15%发病率[1],其他城市仍无统计数字,发病原因也无相关数据。根据2010年我国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针对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的部分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NAFLD患者和3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均来源于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在门诊就诊的患者。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0~70岁,诊断符合2010年修改的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与酒精性脂肪肝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其他肝病的诊断标准。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70岁,诊断符合《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HBV携带者3例,CHB(慢性乙型肝炎)7例,CHC(慢性丙型肝炎)20例。

1.2 方法

1.2.1 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晨空腹探查肝、胆、脾、胰。

1.2.2 生化检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8000,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LT、AST、GGT、TBIL。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测体质量指数(BMI)。

2 结果

2.1 50例NAFLD患者

表1 发病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儿童出现发病主要是肥胖症,其中1例10岁、体重70 kg、身高1.3 m(BMI 41 kg/m2),追踪3年,ALT正常,脂肪肝消失。中老年发病原因以综合因素、高脂血症、糖尿病BMI增高为主要原因。

2.2 肝功改变

表2 肝功改变

从表中看出肝功改变很普遍,几乎100%。这些患者来院第一次是因ALT升高或TBIL升高来就诊,当除外其他肝病后,发现是脂肪肝、脂肪性肝病、ALT最高486u/L,一般在2倍ALT正常值波动,追踪3年期间,有1例非均匀性脂肪肝,疑似肝癌(经MIR检查除外),出现早期肝硬化(脾大)5例占10%。

2.3 3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

表3 3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比较

3 讨论

NAFLD发病率全国呈逐年上升,已成为常见病,4年来的数据显示,患者多数是因ALT升高到门诊就诊,而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单位体检发现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儿童发病约12%且以肥胖为主。45岁以后,以代谢综合征为主。从肝脏损害情况,几乎100%酶学升高和TBIL升高,而且消失多在3~6个月。病毒性肝炎与脂肪肝有代谢紊乱,而CHC肝脂肪变发生约40% ~70%。丙型肝炎与病毒因素有关。HCV感染诱导糖代谢异常,是通过HCV核心蛋白诱导胰岛素抵抗(IR),IR持续存在和不断加重,导致糖代谢异常[3]。促进CHC脂肪变性,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影响治疗效果,也加重CHC纤维化、HCC的发生。

[1]王炳元、范建高,等.第三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许多方面暨两岸三地高峰论支纪要.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73-74.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3-166.

[3]邱秋,张霞.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代谢异常的研究.肝脏杂志,2010,15(6):465-466.

猜你喜欢
肝功脂肪性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的最新传播途径与预防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荷丹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治疗效果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功及血糖、血脂代谢情况分析
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