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专实习护生护理风险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2012-11-04 01:47王英田琳琳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风险意识护生因素

王英,田琳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100038)

大、中专实习护生护理风险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王英,田琳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100038)

目的了解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认知状况。方法对127名在我院实习的大、中专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阶段护生护理风险意识有明显变化;经过学校学习和临床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相关因素中的人为因素,如责任心、职业道德、技术水平等认知良好,但对管理因素、沟通因素、设备因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大专和中专护生对护理风险相关因素认知也有差异。结论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认知有待提高,学校应尽快改革护理风险管理相关课程和临床实践。

实习护生;护理风险;危险处理;风险意识;问卷调查

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即从事医疗护理服务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执业者承受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人身安全风险等[1]。护理职业已经被公认为高风险职业,护理风险与护理行为相伴随,并具有难以预测性、难以防范性,后果严重性的特点。如何加强安全护理,减少或杜绝护理风险的发生,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护生作为护理事业的后备力量,如何对其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认知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已成为护理教育者研究的课题。为了解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认知现状,笔者通过自己设计调查表,对在我院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护理教育者提供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11年2月在我院已实习7个月的127名大、中专护生进行问卷调查。127名护生均为女性,分别来自6所医学院校,年龄18~23岁,平均20.8岁,其中,大专护生92名,中专护生35名。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风险认知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参考有关书籍、文献,经过专家修改后确定。问卷包括3部分:(1)护生的一般资料。(2)不同阶段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认识。(3)护生对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认知状况。相关因素包括: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患者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6个方面共15个条目。问卷经相关专家审定,校度合理,信度可靠。问卷采用不记名填写形式,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97.7%。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录入及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阶段护生护理风险意识变化(见表1)

表1 不同阶段护生护理风险意识变化[n(%)]

2.2 护生对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同意率(见表2)

表2 护生对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同意率[n(%)]

2.3 不同学历的护生对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同意率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学历的护生对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同意率比较[n(%)]

3 讨论

3.1 尽快建立系统的、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教育体系

研究显示,在护生入学前选择护理专业时“是否想到护理风险”问题上,38.6%的护生已有了护理风险意识,比文献报道[2]的比例高,说明随着近些年社会的关注、媒体的报道等,部分护生进入医学院校前对护理专业已有了初步的风险意识。但仍然有61.4%的护生在报考护理专业时没有护理风险意识,反映出大部分护生在报考护理专业时,仍存在一定盲目性,许多护生是因为护理专业的发展和较为理想的就业形势而选择[3],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尤其是中专护生,由于年龄小,许多人报考护理专业是家长决定的。因此,要求护理教育者在进行入学教育时,不但要强调护理职业的崇高,还要重视对护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使护生尽快树立正确的护理风险意识,并融入到日后的学习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

由表1可知,护生经过在医学院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护理风险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89.8%的护生认识到护理风险,其中,14.2%的护生认为护理职业的风险大,这些转变是学校教育以及护生社会阅历增加的结果。同时也表明,学校教育对护生护理风险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仍有10.2%的护生还没有树立护理风险意识,说明有些学校的护理风险教育仍然不到位。护理风险管理课程的设置是降低护理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护理风险教育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因此,有必要对护生护理风险教学现状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现阶段临床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研究、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是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是护生进入社会、独立工作的关键时期。随着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尤其是随着实习过程的深入,护生对护理人员所要承担的职责以及护理风险有了更清晰的感性认识,并从各自的体验中对护理风险重新定位。调查中,所有护生均认识到了护理职业的风险,其中18.1%的护生认为护理职业的风险大,提示临床带教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带教功能,提高护生预防护理风险的认识和能力。

3.2 尽快增设风险管理课程,加入安全文化内容,培养护生全面、综合预防护理风险的素质和能力

预防护理风险需要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是靠某几门学科的知识就能完成的。表2显示,经过学校的学习及临床实习后,护生护理风险意识有所提高,认识到了护理职业责任重大,但自身相应知识和能力仍很欠缺。这反映出大部分护生对引起护理风险相关因素中的人为因素认知良好,尤其是技术因素。很多护生能够认识到人为因素,如责任心、职业道德、技术水平等因素在护理风险中的作用,但对管理因素、设备因素等其他因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仍有33.1%的护生对护患沟通、38.6%的护生对护理风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44.9%的护生对医疗仪器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反映出护理风险教育的不足。近年来,对于患者安全问题的关注已经从个体因素(如护理人员的失误与违章)转移到组织因素(如安全文化[4])上来。安全文化的引入,为预防护理风险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患者安全文化是指医疗机构为保证患者安全而形成的员工共同的态度、信念、价值观及行为方式[5],主要包括:对患者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对患者安全预防措施的信心;坦诚互信的广泛沟通;团队协作精神;信息通畅;学习型组织及机构;医院领导者的参与;对差错不可避免性的认识;主动查找医疗安全隐患;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分析制度[6]。目前,国内医疗风险管理正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医院已经开始重视安全文化。2011年,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已加入相关法律、沟通等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我国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相对滞后,知识结构体系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国内护理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仍仅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3个方面。其中,公共基础知识中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方面占的比重较大,而文学、社会学、法律、伦理、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明显不足。教学中也多只是强调法律、沟通等在预防护理风险中的作用[7~8],而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又多为基础课教师。因此,护生即使经过学校学习和临床实习,也还没有真正建立正确的护理风险意识及具备基本的预防护理风险的能力,因而,在实习期间较易发生护理差错[9]。故在教学中尽快增设风险管理课程,加入安全文化教学,特别应加强护生组织管理,护理风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主动查找护理风险隐患能力以及对医疗仪器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的重要性的认识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案例教学、PBL教学中加入护理风险相关问题。同时,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不但要强调各学科的重要性,而且要实现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交叉渗透,培养护生预防风险的全面思维能力。在临床实习大纲中,加入预防护理风险内容,强化以临床实践为载体,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实践,做到不仅从理论教学过程中阐述,更要从感性、直观上加深和加强对护生护理风险意识的培养。通过学校学习和临床实习,使护生具备基本的、综合的预防护理风险的素质和技能。

3.3 根据不同层次护生的特点,加强教学效果,尤其要加强中专护生的预防护理风险教育

研究显示,大专和中专护生对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同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表3可见,中专护生对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认知程度较大专护生低。这是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致使中专护生生源质量下降,加上中专护生本身年龄小,社会阅历浅,学习主动性及学习能力不强。有调查显示:中专护生的素质和能力较低成为在临床实习中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10]。表3还显示,中专护生尤其对组织因素认知不足,这可能与中专课程中没有护理管理课程有关。这都提醒护理教育者尤其要加强对中专护生的护理风险教育。

护理院校应根据临床实际的需要,尽快优化护理课程体系,增加护理风险管理相关课程和临床实践,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把护理风险教育贯穿在护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并根据不同层次护生的特点,培养护生具有预防护理风险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使护生在毕业时具备正确预防护理风险的意识和全面的技能。

[1]刘鑫,张宝珠.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运怀英,孙亚琴.医疗风险意识教育是高等职业护理教育的责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81-82.

[3]姜小鹰,张旋,胡蓉芳.不同学历护生对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4):8-9.

[4]Reason J.Human erro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Singer SJ,Gaba DM,Geppert JJ,et al.The culture of safety:results of an organization-widesurvey in 15Califomiahospitals[J].Quality in Health Care,2003(12):112-118.

[6]许璧瑜,张晋昕,成守珍,等.创建安全文化保证患者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53-55.

[7]费素定,冯小君,徐金梅.护理安全教育在急重症护理课程中的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52-56.

[8]孙苗芳,黄家懿,姚文.实习护生法制观念和职业安全意识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1):57-58.

[9]吴菁,叶淑金.护理带教中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2010,26(1):56-57.

[10]曾晓斌,郭蔚,李蕾,等.SHEL模式在分析中专护生实习差错原因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3):453-454.蒉

G526.5

B

1671-1246(2012)12-0117-03

猜你喜欢
风险意识护生因素
增强风险意识 提升监管能力 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解石三大因素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研究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