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PBL教学效果观察和体会

2012-11-06 06:40王艳玲金艳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25期
关键词:治疗学针灸教学法

张 敏 王艳玲 金艳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吉林长春130021

针灸治疗学PBL教学效果观察和体会

张 敏 王艳玲 金艳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吉林长春130021

目的探讨PBL教学在针灸治疗学中的应用效果和心得。方法将45名大三学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LBL组)、PBL教学组(PBL1组)和PBL结合“复合多媒体病人”教学组(PBL2组),每组15名,分别进行针灸治疗学教学后,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3组学生在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的调查问卷中显示,PBL 1组和PBL 2组均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显示,PBL 2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将“复合多媒体病人”模式应用于针灸治疗学PBL教学当中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针灸教学;PBL教学法;复合多媒体病人;学习效果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近几年来在中医院校教学过程中也有广泛开展。该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我们在《针灸学》的治疗学病例介绍部分应用PBL教学法,并设计“复合多媒体病人”,以增强PBL教学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长春中医药大学全日制2007级本科中医骨伤专业学生中选取自愿生45名,其中,男24名,女21名;将学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LBL组)、PBL教学组(PBL1组)、PBL结合“复合多媒体病人”教学组(PBL2组)等3组,每组15名。3组学生在针灸治疗学授课前进行摸底考试,卷面成绩显示,3组学生考试成绩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学方法

1.2.1 传统教学组(LBL组)

在传统教室内进行传统针灸治疗学授课,即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介绍疾病包括中医、西医相关全部信息,可借助常规多媒体课件,之后由教师给予中、西医诊断、针灸辩证论治、其他疗法和注意事项等。

1.2.2 PBL教学组(PBL1组)

将15名学生分为3个自主学习小组,每组5名,授课基本步骤如下:基本程序分为选择病案-自学(提出问题)-实训讨论(含精讲)-实践操作-教师总结-考核等几个步骤。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明确教学内容和导师的要求,告知小组成员时间安排及考评方式。

1.2.2.1 课前准备课前由教师选择2~3个疾病并提出问题,提前2~3 d告知学生问题及复习相关内容,学生查阅资料,包括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网络及专业文献资源。复习内容包括疾病的中医内容:诱发因素、病因病机、四诊要点、中医诊断、针灸辩证论治(证型、治则、针灸处方、方义、操作、其他疗法、注意事项等);西医内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既往史、体征、辅助检查、西医诊断。

1.2.2.2 课题讨论先由各组学生组内讨论,运用病案、多媒体、图表等,每组选出1名代表发言,深化讨论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弄懂弄通。之后教师提供一个具体的病案资料,采用口述结合常规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在看完病案后,教师通过询问、提问和反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组内达成共识,并写出初步中西医诊断、辨证论治要点、针灸治疗的原则、针灸处方、并模拟操作、中医其他治疗方法等。然后全体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集体讨论结束时,教师就病案讨论的结果进行指导、总结。

1.2.3 PBL结合“复合多媒体病人”教学组(PBL2组)

分组方法及课前准备同PBL1组。不同处在于,课堂讨论环节在教师提供1个具体的病案资料时,采取的方式以“多媒体复合病人”为背景,学生在此环节可获取患者的信息并了解整个诊疗过程,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全体讨论过程同PBL1组。

1.3 效果评价

采取调查问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1.3.1 调查问卷

依据梅志刚等[1]报道的方法,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1)学生满意度调查:课程结束时,以匿名问卷形式实施满意度调查,备选答案为满意、一般、不满意。(2)学生自我评价:学期末时,以量表形式对学生进行自我评定,每项总分为2分,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级差为0.5分。(3)教师评价:指导老师依据学生课前导学情况,课堂讨论与发言表现,教改测评考试成绩等,给每位学生计分评价,评分标准同上。

1.3.2 理论考试成绩

治疗学课程结束后针对全部针灸治疗学内容自拟试卷,分为客观题(40分)、主观题(30分)、病例分析题(30分),共100分。其中,与PBL教学方法相关疾病内容考试成绩占40分,用于评估教学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班共发放45份,收回45份,回收率为100%。

2.1 学生满意度

LBL组为45.2%,PBL1组为69.9%,PBL2组为82.8%,3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2 学生自我评价

PBL1、2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团队合作精神、专业资料获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方面自我评价得分均显著优于LBL组学生(P<0.05或P<0.01);而在课堂内容理解记忆及针灸诊疗操作能力得分中,PBL2组与PBL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学生自我评价情况比较(±s,分)

表1 3组学生自我评价情况比较(±s,分)

注:与LBL组比较,*P<0.05,▲P<0.01;与PBL1组比较,●P<0.05

组别人数(n)学习兴趣团队合作精神专业资料获取能力课堂内容理解记忆语言表达能力针灸诊疗操作能力LBL组PBL1组PBL2组15 15 15 1.44±0.83 1.75±0.34▲1.87±0.66▲●1.13±0.45 1.76±0.56▲1.89±0.44▲●1.08±0.33 1.65±0.82▲1.68±0.11▲1.52±0.13 1.77±0.32*1.84±0.73▲1.29±0.76 1.69±0.32▲1.70±0.43▲1.64±0.36 1.78±0.59*1.89±0.64▲●

2.3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结果显示,PBL1、2组学生在各项评分中的平均积分与LBL组学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PBL2组与PBL1组在各项评价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突出表现在学习兴趣方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3组学生教师评价情况比较(±s,分)

表2 3组学生教师评价情况比较(±s,分)

注:与LBL组比较,*P<0.05,▲P<0.01;与PBL1组比较,●P<0.05,#P<0.01

组别人数(n)学习兴趣团队合作精神专业资料获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针灸诊疗操作能力LBL组PBL1组PBL2组15 15 15 1.21±0.66 1.47±0.21*1.67±0.34▲#1.37±0.22 1.67±0.44▲1.78±0.27▲●1.35±0.34 1.74±0.78▲1.83±0.20▲●1.22±0.25 1.45±0.65*1.64±0.63▲●1.37±0.88 1.57±0.89*1.63±0.21▲●

2.4 理论考试成绩

3组理论考试总成绩结果显示,PBL1、2组与LBL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1、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BL教学法相关内容考试成绩结果显示,与LBL组比较,PBL1、2组显著高于LBL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BL1组与PBL2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3 3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注:与LBL组比较,▲P<0.01;与PBL1组比较,●P<0.05

组别人数(n)总成绩PBL教学法相关内容成绩LBL组PBL1组PBL2组15 15 15 79.38±3.88 84.82±2.63▲87.40±3.05▲31.77±1.08 36.43±3.54▲38.08±4.90▲●

3 讨论

中医学的教学方法从最初的师承式的教学方式到现在的学院式教学,中医教育者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道路[2]。由于中医学学科的特殊性和现代大学教育的大形势影响,中医学的教学始终存在教与学的脱节、学与用的脱节、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脱节。因此,如何将中医学这一源于临床的实践性学科归还于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灸学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针灸治疗学,是临床与理论联系最为密切的教学部分,查阅文献显示,相关课程主要集中在《针灸治疗学》和《实验针灸学》两门课程中应用较多,从文献报道中可看出其教学结果均显示有很好的提高学生领会课题内容和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的作用[3-6]。而关于针灸治疗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文献报道中较少见到具体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支持。因此,设计出一套专业性极强的针灸治疗学PBL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和科学性报道将十分有意义。

“针灸治疗学”是针灸专业的后期临床课程,是针灸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临床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临床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专业性较强、内容涉及面广、与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等基础学科联系紧密,学生很难记忆等特点。其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建立与培养。在有限学时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学内容,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较牢固扎实的知识框架,为医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针灸临床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阶段采用PBL教学法,特别是将我们设计的“复合多媒体病人”理念应用到其中,能大大加快学生融入临床的速度。“复合多媒体病人”模型是本教研室前期工作和科研中使用的一种较为全面的模拟真实患者的模式,由以下元素组成:(1)教师提供和随时补充患者的详细信息;(2)来自附属医院针灸科真实的临床患者的动、静态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内容包括患者问诊、查体和中医望闻问切等全部过程;(3)诊疗相关操作在智能针灸模型上进行。这一概念是将临床典型病例全面真实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拉近理论与临床的距离,是很好的增加中医学生治疗学科PBL教学效果的手段。

本研究发现,仅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对LBL教学法感到满意,更多的学生对PBL教学感到满意,说明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失去兴趣,而对强调从问题提出入手,激发自我学习潜能的PBL教学方法较感兴趣。当然,在PBL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困难,如课程学时有限、教学内容多、学生人数多、查阅资料难、配套设施差、师资力量少等,这些都大大限制了PBL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在针灸治疗学中实训课中选择性的介绍部分典型病例是较为可行的一种方法。

[1]梅志刚,杨会军,陈涛,等.基于网络环境的PBL法与LBL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7):100.

[2]刘飞.高等中医教育课堂教学与教学督导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1):145-146.

[3]李艳慧,罗丹娜,詹珠莲.PBL教学法在针灸治疗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55.

[4]卢岩.PBL教学模式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8):813-815.

[5]王威,王颖,吴兆利,等.PBL教学模式在中医针灸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5(10):58.

[6]庞春江,王威,吴兆利,等.以问题为引导的PBL教学模式在针灸临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5):47.

Observation and experience of app 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acupuncture acology

ZHANGMin WANG Yanling JIN Yanfang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l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21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experience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in acupuncture a cology.M ethodsFourty-five students were devided into 3 groups,each group including 15 students,one group was teached by LBL teachingmethod(LBL group),one group was teached by typical PBL teachingmethod(PBL1 group),one group was teached by typical PBL teachingmethod combined with"compound multimedia patient"(PBL2 group),and the teaching effect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amination results after the acupuncture acology teaching proceed separately.ResultsCompared with LBL group,PBL groups gotmore score in evaluation of themselves and teachers by questionnaire,the difference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or P<0.01);PBL2 group got the highest score in theory test,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or P<0.01).ConclusionPBL teachingwith the model of"compound multimedia patient"can enhance the students'learning effects remarkable in acupuncture acology.

Acupuncture teaching;Problem based learning;Compound multimedia patient;Learning effect

R246

C

1674-4721(2012)09(a)-0152-03

2012-05-31本文编辑:袁成)

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临床教学科学研究课题。

张敏(1977-),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博士,针灸专业,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针灸临床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治疗学针灸教学法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龙湖
长白山之行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