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2012-11-12 07:36王雪莲
外语与翻译 2012年4期
关键词:挡土墙课程设计路基

王雪莲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广东广州510330)

《路基路面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骨干课程,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理论课与实践课并重。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更是路桥专业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将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应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课程设计传统做法的弊端[1,2]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后的后续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为期1周时间,主要的设计内容为路基挡土墙设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等三部分能容忍。归纳以往的做法总结出以下不足之处。

(一)任务下达时间滞后

学生在学习完全部理论课程,考试结束后才布置设计任务及开始进行设计指导工作。在理论学习和课程设计之间存在几周甚至是十周的时间差,这在时间上已经滞后,超出了学生的遗忘周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计内容连贯性不强

以往的课程设计包括挡土墙设计、沥青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三方面内容,三者为独立的题目,相互之间联系性很少,设计题目单一,内容连贯性不强。往往由于教师实践经验有限,在选题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课程设计的整体安排上,由于设计题目单一,全班同学做相同的题目,教师没有新意,学生没有新鲜感,从而出现学生不愿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存在互相之间抄袭的现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学风建设。

(四)教师指导方式不灵活

常规的教师指导方式就是下到课堂,对学生亲自指导、答疑、解惑,这种方式很不灵活,教师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固然好,但课后学生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设计时间比较短(大约1周时间),学生的疑难又不能及时解决,课程设计的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

(五)成绩评定不科学

在成绩评定中以往的做法是教师主要根据学生最终提交的设计计算书的完善程度来评定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无法真正体现学生课程设计的实际水平。有的学生平时不学不做,最后抄袭同学的成果,也可能得到高分;有的学生一直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做,成绩还可能不理想。所以,这种成绩评定方法很片面、不科学,有失公允。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3]

《路基路面工程》是工程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内容涉及道路的设计与施工的各个方面,在课程安排上首先要科学合理,符合工程项目的实施规律,并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

(一)按照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进行课程安排

《路基路面工程》这门课程知识面广,涉及多个学科,要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的组织实施上要合理安排,必须在《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工程测量》、《土力学地基与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涵水力水文》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教学。

(二)修订教学标准,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路基路面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一般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施工,达到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挡土墙设计与路面设计;熟悉工程图纸并能够进行路基路面相应部分的工程施工的技能要求,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我们对《路基路面工程》教学标准进行了修订,以往实践教学仅占总学时的20-30%,教学改革后调整为50%,增加了认识实习、施工实习和课程设计的比例。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训,了解设计任务的工作过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基于一个完整的道路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实施课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以一个完整的道路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展开实施,包括工程识图、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挡土墙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编制路基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如图1所示。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为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创造条件。

图1 基于道路工程项目工作过程实施《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四)不断更新设计题目,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

由于我校有大量的运行良好的工程实训基地,每一届都可以保障有不同的道路工程项目可以借鉴,而且这些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学生都可以全方位的学习,既弥补了以往的设计题目单一片面的缺点,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

按照上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各项内容进行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布置设计任务

在理论教学环节中,讲授到路基挡土墙设计时,开始布置课程设计内容,将完整的道路工程项目设计(或施工图纸)按组发给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结合图纸,讲解路线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以及挡土墙在路线中的设置位置、挡土墙的平、纵、横设计内容等等。在讲到沥青路面及混凝土路面章节时,结合道路等级、路面等级、交通量调查、道路沿线自然条件等因素,进行路面结构设计。这样,从路基设计到路面设计,都是基于一个工程项目、结合一套工程图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系统化,克服了传统做法中任务下达时间滞后、设计内容连贯性不强等不足。

(二)划分设计小组

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按照“工作过程”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每组5~6名学生,小组之间要完成的设计任务不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杜绝互相抄袭的现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小组之间分工合作

收集资料、查看规范、路基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挡土墙设计、路面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等,各组之间既独立完成设计,又要相互配合,小组成员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协作。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保证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设计,通过完整的设计项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师指导设计

指导教师采用在课堂上现场指导为主,网络指导为辅。课上给学生现场答疑,课后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与老师在网上沟通(QQ、视频、邮件),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便捷而灵活。

(五)结合设计任务,适时安排工程现场教学。

按照教学标准,适当适时地安排学生到生产现场参观实践,这样使学生充分了解道路的施工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课程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

建立合理、公平、公正的成绩评价体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避免一次考核评定成绩存在偶然性、随意性的问题。在具体评分过程中按照表1《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成绩评分表中所列12项逐一打分,进行评定。

总评成绩=平时指导成绩30%+设计内容及设计成果50%+答辩成绩20%

总评成绩评定实行五级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对应关系为:优秀≥90分;80分≤良好<90分;70分≤中等<80分;60分≤及格<70分;不及格<60分。

五、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效果

近年来,《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把学生作为设计行为的主体,教师起到辅助和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实现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角色转换[4]。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1)对路桥专业在校学生开座谈会及网上测评调查反馈:在其中教学检查座谈会中,学生反映《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网上评分均为优秀,这也是对教学改革的肯定。

表1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成绩评分表

2)通过“麦可思”公司对我校路桥专业毕业生进行网上及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课程设计教学评价良好,核心课程的满意度高。

3)通过对企业用人单位的回访:各企业单位对我校路桥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适应性、专业性、技能性、创造性等具体表现给予较高评价,同时也对我校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给予肯定。

[1]梅迎军.“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2):148-149.

[2]杨国良.“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探讨[J].科技文汇,2009,(4):43.

[3]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朱林.项目教学法在“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66-169.

猜你喜欢
挡土墙课程设计路基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浅谈选厂常见挡土墙设计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
二级悬臂式挡土墙的力学分析
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
地震作用下加筋挡土墙稳定性分析
建渣土工袋挡土墙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