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多发性软纤维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2012-11-16 08:59吕宁顾礼忠马立娟赵玉凤赵尚懿孙楠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33期
关键词:乳膏利多卡因皮肤科

吕宁 顾礼忠 马立娟 赵玉凤 赵尚懿 孙楠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多发性软纤维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吕宁①顾礼忠①马立娟①赵玉凤①赵尚懿①孙楠①

目的:评估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多发性软纤维瘤电离子治疗术中的表面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67例多发性软纤维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4例在电离子治疗术前1 h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33例术前应用VitE乳膏,术中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镇痛疗效。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镇痛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多发性软纤维瘤治疗中的镇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复方利多卡因; 软纤维瘤

软纤维瘤是皮肤科常见良性肿瘤,多发性软纤维瘤多见于肥胖的患者,随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患病率和求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010年1月以来,笔者所在科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的方法,应用于多发性软纤维瘤电离子治疗术前,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多发性软纤维瘤患者均来自天津公安医院皮肤科门诊,多发性软纤共67例,年龄19~75岁,病程1~15年。皮损蒂部直径0.1~1.0 cm。将67例多发性软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4例,女16例,男18例,平均年龄(47.59±9.53)岁,皮损蒂部直径(0.2±0.043)cm。对照组共33例,女16例,男17例,平均年龄(46.33±8.95)岁,皮损蒂部直径(0.2±0.041)cm,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皮损平均大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在电离子治疗术前1 h先用安尔碘溶液消毒患处,干燥后按1.5 g/10 cm2的剂量在皮损周围0.5 cm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北京清华紫光制药厂),用保鲜膜覆盖封包,避免乳膏干燥。1 h后揭掉敷膜,拭去乳膏,用75%酒精清理涂药区,酒精干燥后立即开始实施电离子治疗。对照组于电离子治疗术前1 h,外用VitE乳膏(笔者所在医院制剂),用保鲜膜覆盖封包,其余处理与观察组相同。治疗时评价镇痛效果。

1.3 术中痛觉评价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推荐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re,VAS)进行术中疼痛评估。VAS疼痛评分。标准分为10级,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最强烈的疼痛。为便于统计,再将其分为3个等级:0~3为Ⅰ级,4~6为Ⅱ级,7~l0为Ⅲ级。Ⅰ级为显效,Ⅱ级为有效,Ⅲ级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字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耐受性良好,34例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涂药处红斑、瘙痒,未影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VAS评分为(2.21±1.15)分,VitE乳膏对照组VAS评分为(8.79±1.02)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比较,统计学处理t值为-24.74,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缓解术中疼痛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软纤维瘤是皮肤科常见良性肿瘤,多发性软纤维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妇女,也可以见于妊娠期。有学者认为该病与血脂、血糖的代谢异常有关。临床上亦可见到肥胖的患者的罹患该病者较较多。随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患病率和求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软纤维瘤往往多发性,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柔软松弛的部位,治疗多采用电离子治疗术,CO2激光等方法。因为治疗过程中有明显的疼痛,故以往术中多采取局部浸润麻醉。但是,因该病患者皮损数目往往众多,局部浸润麻醉只能使注射部位周围非常小的区域起到镇痛效果,故在实际治疗中注射局麻的镇痛作用十分有限,多发性皮损的患者需多次注射麻醉剂,承受较大的痛苦,注射次数过多和术中疼痛的问题制约了对多发性皮损的治疗。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能够渗透完整皮肤并达到真皮层的浅表麻醉镇痛剂。该药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瑞典Astra公司生产,由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两种局麻药物混合而成,属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其乳膏的剂型通过封包,可使有效成分能够被皮肤表面迅速吸收,可释放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到达皮层和皮下层,两者通过在皮层痛觉感受器和神经末梢处积聚而达到皮层的麻醉作用,可以有效地消除受术者疼痛感[1]。目前该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诸如美容治疗如调Q开关激光去除太田痣,纹身,鲜红斑痣等浅表激光手术[2-4],性病尖锐湿疣等治疗术前的镇痛[5],大大缓解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痛苦。而在皮肤科一些呈多发性,浅表性的皮损疾病,如软纤维瘤,扁平疣等目前的报告不多。临床观察提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软纤维瘤的多发性,浅表性直径小于0.5 cm的皮损,在治疗中能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应用1 h后镇痛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安全有效,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我们观察到该药对根蒂直径在1 cm左右的皮损镇痛效果欠佳,需配合局部浸润麻醉。用保鲜膜覆盖封包是浅表麻醉非常重要的步骤,不但增加了药物的吸收[6],而且防止了药物的干燥。未用保鲜膜覆盖的病例,麻醉药物干燥,镇痛疗效大大减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一种方便皮肤科医师和患者使用的高效的浅表麻醉剂,无创、安全、有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应用使多发性软纤维瘤治疗过程中的更具人性化,值得临床医师重视和推广使用。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30.

[2] Won Oak Kim,Byung Min Song.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lidocaine/tetracaine medicated patch or peel for dermatologic procedures:a meta-analysis[J].Korean J Anesthesiol,2012,62(5):435-440.

[3] 万筱丽,冯占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浅表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多中心自体双盲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2):2056-2057.

[4] 王永贤,曾维惠,应朝霞,等.EMLA乳膏局部封包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17(1):40-41.

[5] 吕本祝,杨翠莲,谭建华.尖锐湿疣清除术前应用恩纳乳膏局部麻醉的效果[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0):56-57.

[6] 周书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皮肤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10,20(6):68-69.

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73

①天津公安医院 天津 300042

吕宁

2012-07-20) (本文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乳膏利多卡因皮肤科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