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旺河林业局7种主要林型景观动态分析

2012-11-21 11:48
关键词:红松林杨树林混交林

王 岩 李 彬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哈尔滨 150081)

森林景观的具体配置和组合形式,景观斑块结构、斑块大小形状、斑块空间关系的格局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有显著影响,因此掌握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对于景观生态学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运用GIS软件和景观分析软件,基于汤旺河林业局7种主要林型在2个不同年份的林分数据,对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进行动态研究。

1 研究区概况

汤旺河林业局(128°51′28″—130°08′03″E,48°22′14″—48°48′16″N)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东北部汤旺河上游,施业区横跨小兴安岭南北坡,属小兴安岭低山丘陵区。经营总面积为215 351hm2。该区处于北温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年平均气温-0.3~1.5℃,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达-47.9℃。林区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区,乔木树种有红松、云冷杉、落叶松、椴树、白桦、杨树、水曲柳等。

2 研究方法

掌握汤旺河林业局1988年、2008年的林相图(1∶50000)、地形图(1∶50000)和森林经理小班调查数据。统计白桦林、杨树林、红松林、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林分数据,重点分析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景观面积等指标数据,建立这7种林型的景观数据库。利用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3.3进行景观指数计算,选取6个景观指数用于景观变化分析。

3 结果和分析

表1 7种主要林型景观指数动态表

CA—斑块类型面积;NP—斑块数量;DP—斑块密度;MPS—平均斑块面积;%LAND—斑块所占景观面积;MPFD—平均斑块分维度

表1显示了7种林型的景观动态,根据不同的作用方式和功能侧重,可分为优势度和破碎度两方面内容来考察。其中,斑块类型面积和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是优势度的反映指标,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分维度是破碎化程度的反映指标,优势度和破碎度的动态特征共同决定了森林景观要素的变化规律。

3.1 景观优势度动态特征

考察两期森林景观要素的斑块类型面积、斑块数量和面积比等指标的变化,得出7种林型景观优势度动态特征:

与1988年相比,2008年白桦林、杨树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的面积有所增加,其中白桦林面积增长幅度最大,为82.78%;针阔混交林的面积增长数量最大,为18 071.95hm2。红松林和落叶松林的面积不断减少,其中红松林的面积减少19 076.48hm2,减幅为86.71%,是同类景观要素中面积减少最多、变化幅度最大的景观要素。

1988—2008年,除红松林之外的所有林分的斑块数量均有增加。斑块数增加最多的林分是针阔混交林,20年间增加了1 378块,增幅达到了83.11%,综合其面积变化情况,针阔混交林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发展趋势。杨树林和白桦林斑块数量激增,分别增长了300%和120%,但由于斑块数基数小,优势度增长有限。红松林斑块数量减少了85.98%,分布范围缩小,由大面积广泛生长变为小面积集中生长。

3.2 景观破碎化动态特征

考察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和平均斑块分维数等指标的变化,得出7种林型景观破碎化动态特征:

1988—2008年,杨树林的斑块密度减少,其他所有林分的斑块密度增加。红松林、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的斑块密度变化幅度不大,但对比前期数据,2008年的景观密度还是有所增加。由于斑块密度与破碎化程度正相关,可以说明经过20年的森林资源变迁,大多数林分类型斑块趋于离散,破碎化程度提高,只有杨树林破碎化程度有所降低。

与斑块密度动态结果相似,2008年各林分的平均斑块面积普遍减小,只有杨树林的指标值呈增大趋势。落叶松林的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幅度最大,较前期减小了35.72%。红松林的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幅度最小,幅度仅为5.24%。由于同级别斑块下平均斑块面积越大的景观要素的破碎化程度越低,因此可以说明,2008年各林分的平均斑块面积普遍减小,破碎化程度迅速加深,尤其是落叶松林的破碎化速率较高,而红松林则不存在明显的破碎化趋势。

1988年和2008年,平均斑块分维度最大的景观要素是阔叶混交林,其两期指标值分别为1.058和1.054,可见其斑块形状最为复杂。20年间,只有杨树林的平均斑块分维度上升,其他林分的平均斑块分维度均有所下降,其中针叶混交林下降了48%,其斑块形状规则化、简单化趋势最为明显。平均斑块分维度反映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对景观斑块破碎化状况有指示作用,即平均斑块分维度与破碎化程度正相关。这证明了阔叶混交林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小,破碎化进程较慢;针叶混交林受到了强烈的干扰,破碎化程度最高。

4 结论

1988年和2008年,汤旺河林业局主要树种的景观优势度和破碎化程度均发生了变化。优势度方面,红松林面积大幅减少,已经失去了树种优势。针阔混交林增幅最大,逐渐取代了红松林优势地位,成为有林地的景观基质。白桦林、杨树林、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的面积比例有所上升,对森林景观各种功能的影响加大。破碎化程度方面,由于林区有林地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7种林型也呈现不同的破碎化趋势,除杨树林外所有林型都趋向于破碎化。这反映了20多年来,在高强度的人为干扰下,汤旺河林业局主要用材林型分布趋于离散,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加深,以红松林为代表的7种主要林型的景观状况发生了动态变化,林型优势地位发生了更迭改变,并共同参与了森林景观的破碎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余新晓.森林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水文响应[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刘兆刚,衣德萍,等.帽儿山实验林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10~14.

[3]张蕾,李凤日,等.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结构动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5):74~76.

[4]赵福强,代力民,等.长白山露水河林业局森林景观格局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11,(5):1180~1184.

猜你喜欢
红松林杨树林混交林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China tendrá nuestro apoyo para ingresar al CPTPP”
“杨树林”计划
红松林采伐更新的确定方式
营造混交林的必要性和技术分析
大长夜
东折棱河枫桦红松林与柞树红松林结构特征对比分析
杨树林地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研究
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及造林技术
马尾松、巨尾桉及其混交林土壤微量元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