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探索研究

2012-11-21 11:48郭兴顺史永纯刘继洲
关键词:环境保护课程体系岗位

黄 晨 郭兴顺 史永纯 刘继洲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视,国家每年都要斥巨资用来治理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需要大批热爱环保事业、具有较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没有生态保护专业,国家在2004年修订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设置了高职高专类“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因此我们通过设置专业方向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1]。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于2003年开设生态环境监理专业,2005年统一名称后改为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现有在校生148人,累计培养毕业生351人。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该专业以环保行业为依托,确立了“一三三(校企合作、三结合、三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力推动了环境类专业群建设和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社会、行业以及兄弟院校同行的高度认可。但是,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来衡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如: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要求不能完全适应、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校企深度合作不够等问题还制约着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创新。

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主要依托龙江森工职教集团,政、企、校联合专业委员会,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调查入手,根据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毕业生的服务面向、就业部门、就业岗位(群),通过专业调研和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等方式,共同确定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的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和工作领域,分析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培养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两大部分。吸引环保行业、企业对专业建设所需设备进行投资,建成具备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学生在其中为企业创造价值,承担工作项目,服务社会。

1 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建设与岗位要求直接对接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1 以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的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导向,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职业岗位能力

将主要的职业岗位能力转化为教学中的实践项目,将实践项目引入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贯穿整个项目,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交替教学。通过岗位调研,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和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座谈听取顶岗实习学生、毕业生和顶岗单位的意见等多种渠道分析得出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工作岗位所从事的真实工作任务。在分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得出本专业的行动领域及相应的学习领域,并对行动领域及相应的学习领域进行分析,得到本专业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见表1)。

使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与各门课程之间衔接更加紧密,剔除了课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突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课程设置科学性、实用性、前沿性、综合性的统一。

1.2 实行课程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批优质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在行业专家的参与下,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规划等从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与行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合作,以生态环境监测课程为核心课程群,建设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环境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优质核心课程,按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见表2)。

表1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

表2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一览表

2 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本专业课程设置本着校企合作开发职业课程的思路,到岗位一线调研,建立专业课程指导委员会,聘请岗位专家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优化。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中的实践项目,将实践项目引入教学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理论与实践贯穿整个项目,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穿插教学。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产学研、技术服务等内容为一体,采用了“一体化”教学模式。

例如:哈尔滨北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哈市知名环保行业,我们与该公司共同建立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实训基地,采用轮换教学的形式,分批分拨的派送学生到真实工作环境中参与实际工作,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早日使学生熟悉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是我省生态建设的主体,森工总局环境监测站是以生态环境监测为主的专业机构,与我院同属森工总局。发挥行业优势,整合双方资源,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建生态环境监测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平台。吸引环保行业、企业对专业建设所需设备进行投资,建成具备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学生在其中为企业创造价值,承担工作项目,服务社会。承接森工环境监测站的部分工作项目,例如:生态环境保护、林区生态环境资料调查、林区水质分析等工作。在教师、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团队完成项目内容,在工作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现生产性实训。

3 建设灵活实用、贴近行业生产实际的“项目型”教材

以行业专家政策指导、校企人员共同参与的形式开发适应生态环保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职业能力需要,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系列教材,从特色校本教材开始,通过项目推广和协作编写等方式推广应用,力争形成本专业精品系列教材。

近年来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教师先后主编或参编了《环境生态学基础》、《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9部高职高专教材,并编写了实验实训指导书2本。

4 根据课程特点和能力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教学法改革,广泛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并融理论知识于实训模块中,边学边做,教学做合一。

例如:《生态环境管理》这门课程采用案例分析结合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教学。通过教师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案件处理办法、依据条件等问题,而后将有代表性的案例以作业的形式分配到各小组讨论,之后各小组根据有关行政法规、技术方法、经济手段等条件给出解决办法,教师对各小组的答案给予评判。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思考的状态,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

而《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则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书本知识分解到几个大任务中。例如松花江水体监测、利民开发区学院路空气质量监测、学院路噪声监测等任务。其中包括现场调查、布点采样、样品运输、样品检验、数据处理等基本问题,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仿真软件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则采用案例式教学法,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对环境质量评价有初步的了解,掌握现代的技术方法获得数据。而后对不同环境区域的环境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灵活运用法律法规和技术方法解决实际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现有环境质量评价书的撰写程序、项目内容、数据处理等问题,之后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模拟项目的环境质量评价书,由教师进行评判。

而《环境化学》则依托于环境实验室,依靠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实现对环境物质的测定。同时组织专题实验,让学生对一个区域的环境物质进行测定,从而培养学生对综合工作的认知能力,达到实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Z].2004.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课程体系岗位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