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过程控制

2012-11-29 02:44徐彩霞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体系目标

徐彩霞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在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无论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抑或是在“做中学”,都推崇着同一个思想: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国发〔2005〕35号文件)!这就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要革掉不利于发展的陈规陋习和本位主义,一切为学生服务,用科学发展的思想认真规划学生的未来,用社会的价值观审定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浅析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对专门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的要求与规定,描述的是所培养的专门人才预期要达到的某种状态和结果。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既是教学过程活动的依据,也是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的根据。

曾经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则言论,其中引用了德国人的一句话:“你们学生的书比我们的厚,考试成绩比我们的好,但你们还要买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这深刻揭示了我们当前的教育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即便是我们的学生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但理论与实践脱离。社会需要的是掌握了一定技术的人才,而不仅仅是让学校和家长满意的一纸成绩单。

1.培养目标及其社会认同度问题

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企业选用学校培养的人才,企业是学校的“客户”。社会需要的是技术和产品,而企业需要的则是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具有产品生产能力、能为其创造经济效益的技能型人才,实现其最终盈利的目的。然而,我们费尽心力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真正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的认同度是多高?高等职业院校向企业提供“产品”,学校又是企业的“供应商”,是特殊“产品”的生产基地。我们的责任是努力打造我们的“产品”,为企业所认同并接受。

教师是实施培养目标的主体。师生比例,教师的经验、态度、能力、状况等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教师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岗位技术要求及岗位规范的了解程度,直接反映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及实施过程中。然而,随着学校规模(建设规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任务的日益繁重以及利益的驱动,在培养目标分解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制订上,又有多少能真正从企业出发的呢?受方方面面利益的影响,又有多少能得以真正实施的呢?课程授课计划真正体现教学目标的占几成?又有多少教师能真正深入企业,踏踏实实地进行调研和知识的更新?

就像大多数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不是学校和教师的一厢情愿?一个个有着不同愿望的学生及其家长,他们对培养目标能否接受?有着怎样的态度?他们的认同度有多高?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动机又是什么?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又有多少“主人”清楚并理解为他们制订的培养目标呢?人们常说,有了共同的目标才会走到一起。当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不相一致时,在教学过程中又怎样才能走到一起呢?有着怎样的困难和窘境?煞费苦心制订的培养目标又能实现多少呢?又该如何科学地进行评价呢?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似乎更应根据社会的需要与社会一起进行科学地制订。

2.培养目标与评价体系之间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所追求的目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引导。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将其量化,追求并进行合理、客观地对整个教与学活动的过程评价。评价一件产品是否合格,通常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检测该产品的相关技术性能是否达标。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种评价体系和方法移植到教育“产品”的检验上来。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加工的对象有着较为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实践、实训环节的不断增加,若是没有与之配套的客观、合理、完整的评价体系进行质量检测的话,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无异于“两层皮”。“一张纸、一支笔、一套题”这种老套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突出对每位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也不能体现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评价体系似乎更应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评价,使评价真正体现培养目标。

3.影响实现培养目标的诸多因素分析

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从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中理出头绪,抓住关键因素,就需要利用科学方法。采用因果分析图进行分析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影响实现培养目标的诸多因素

任何一个产品的质量都是由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图1进行分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达到的程度应该是多少,并不仅仅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决定,而应该通过对教师、教学设施、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客观地、科学地分析,应该对教学全部过程的方方面面进行合理的控制。

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分析及过程控制体系

1.高等职业教育过程控制分析及过程控制体系

这里借用人的一个简单动作行为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过程。

例如,给螺纹瓶口盖上瓶盖。第一步,当左手拿着瓶子,右手拿着瓶盖,大脑会送出一个信号令手执行对齐(先将瓶盖对齐瓶口)任务。这时,眼睛连续观察手的位置,并将这个信息送入大脑;然后,大脑判断左右手的偏差,并根据偏差的大小发出命令以控制手臂移动,使偏差减小。只要这个偏差存在,上述过程便会反复循环进行,直至瓶盖与瓶口对准。第二步,旋上瓶盖,直至瓶盖完全拧紧。

根据上述过程,这个简单的行为目标是给瓶子拧上盖子:在第一步的操作阶段,大脑的任务是完成控制的“装置”,大脑即为控制“装置”;眼睛的任务是检测操作行为的准确度,眼睛即为整个过程控制环节的监督“装置”;手臂及手是被控制的对象,手的位置即为被控制量,无论什么原因引起手的位置与希望的位置而产生什么样的偏差,控制的最终输出量是使左右手握住对象的位置对准。控制过程是通过眼睛、大脑和手臂来实现的。只有当第一步完成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第二步的操作。第二步的操作与第一步的操作同理。每一个操作步骤就是一个简单的闭环控制过程。如图2所示。事实上,人就是这个世上最完美的闭环控制系统。在这个闭环控制过程中,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既具有顺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简称反馈)。

图2 闭环控制系统操作示意图

如上所述,我们若是把高等职业教育过程看成类似的操作过程,那么,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将是由一个个典型的闭环控制过程联结而成的较为复杂且庞大的过程控制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高等职业教育过程控制体系

在这个过程控制体系中,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各环节的主要职能如下:

(1)教学过程管理体系的主要职能是控制各教学执行环节的行为;

(2)教学执行环节的主要职能是完成过程管理体系下达的各学习领域的任务;

(3)教学质量检测的主要职能则是根据所要达成的培养目标检查每个学习领域的执行情况,以及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偏差,根据偏差重新调整在该学习领域的再一次反复循环,直至完成该领域既定的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才能得以不断的进步。

2.建立以过程为基础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控制体系模式

和所有产品的质量管理过程一样,高等职业教育过程的质量管理同样遵循国家“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有的要求。根据以上分析,适时建立以过程为基础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控制体系也显得尤为重要。如图4所示。

图4 以过程为基础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控制体系模式

在这个体系模式中,为了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期望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体现在:

(1)培养目标认同度与满足的要求;

(2)从培养目标的角度考虑过程;

(3)获得教学过程绩效及有效性结果;

(4)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持续改进教学过程。

教学管理职责应以社会为关注焦点,进行合理的谋划,明确职责、权限,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科学制订合理的培养目标。

教学设施管理应为教学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源及工作环境,包括硬件、软件资源。

培养目标实现包括:

(1)策划为实现培养目标所需的每个教学过程,并与其他过程的要求一致;

(2)与企业沟通并确定与企业要求有关的教学过程;

(3)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进行策划及控制。

检查、分析与改进主要用于证实教学过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性、保证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与实现培养目标的符合性、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这种思路旨在通过满足社会的要求,增强社会的满意,利用合理、有效、科学的过程控制方法,通过制订纠正及预防措施,持续改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使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加高效。

三、结论

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产品生产毕竟不同。我们的精心规划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的全力投入定会造就他们的未来。我们不允许有不合格。我们要用最科学的管理理念,培养今天的学生,使社会满意,使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使我们的付出更加高效,最终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葛锁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体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