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

2012-12-01 06:21吴穗珊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商务岗位中职

吴穗珊

(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广东 广州 510180)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

吴穗珊

(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广东 广州 510180)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这一偏差的主要原因是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都是以学科课程占主导、学生对传统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适应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不合理。根据技能型外贸人才培养要求,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应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并且构建与项目导向教学改革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和机制,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教育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职业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外经贸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出现了由国有外贸专业公司转向工贸公司、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和外向型乡镇企业的变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空前活跃,外贸制单、进出口报关、涉外商务代理、货运代理、船务代理、商务文秘等中等专门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这种需求给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然而,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较大偏差: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很难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少部分毕业生即使过了面试关,上岗后的表现也不如尽人意。这种偏差如果继续扩大,将直接影响和制约该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国际商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劳动力“来了能用,用了放心”的需求已成为中职学校迫在眉睫的问题。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科体系课程模式占主导地位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模式占主体地位的仍是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学问化”。学科体系课程的实施使职业教育内容与真实工作情境相脱离,难以从根本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成长、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无法使学生获得企业重点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基本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

学生不适应传统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国际商务专业传统的课程特征是:(1)内容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知识匮乏,知识与技能分离;(2)方法以教师传授和学生理解、记忆为主,知识单向灌输,教师主宰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学习,厌学情绪明显,课堂纪律差,甚至不肯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不合理 中职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前提条件是各门科目考试合格,而对岗位资格证书的要求较低。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以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本人和团队评价;评价内容偏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忽略了对职业能力的考核。上述评价制度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不利于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

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行动体系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是就业的前提,而课程的模式、内容、实施方法是实现毕业生就业及决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突破原来以学科为本位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重组、转换,构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的逻辑起点不是理论知识,而是源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因此,在重构课程体系时要考虑:第一,课程内容必须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能找到这些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清晰关系;第二,必须形成学生的任务意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把知识与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在实践中,具体做法如下:

1.到外向型经济企业进行专业岗位调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曾到多家外贸公司、有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外资企业、报关行、船公司、货代公司、大连海关、大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做了广泛调研,了解到在外经贸企业中,由于岗位工作任务不同,他们对员工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要求不尽相同,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得出的不同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方向集中在单证员、货代员、跟单员、外贸公司文员等岗位,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应从岗位需求出发,通过课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表1 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得出的不同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表

2.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在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采用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和专业教师合作研讨的方式,明确职业行动领域中企业的工作任务及工作业务流程,提炼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其转化为具有学习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学习领域课程。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和顺序,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五大模块,各模块课程内容划分及其所采用的课程类型如表2所示。

3.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安排各模块课程学习的时间。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三年的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1)第一、二学期打基础,学生完成职业基础模块的学习,重点加强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英语水平。(2)第三、四学期学专业,完成职业核心技能模块的学习。其中第三学期加强外贸专业能力培养,突出关键技能训练,重点学习商务英语、进出口贸易实务和外贸单证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第四学期加强证书的考取,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明确自己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顺利通过如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全国外贸跟单员、物流员或中级营销员的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第五、六学期完成职业拓展模块和职业实践模块的学习,有的学生还可以选修升学模块的课程。

表2 国际商务专业各模块课程内容划分及其所采用的课程类型表

实施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最复杂的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和课程内容的重组,接着就要考虑如何实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协作与会话,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十分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一般都是先讲理论再训练,而项目导向教学法则是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去教学,即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多个真实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清晰的工作思路、方法和系统知识的教学模式。应该说,这种融“做、学、思”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是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的核心方法,其具体步骤可以如图1所示。比如,在讲授《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时,整个课程的内容不再是传统有序的章节,而是按照一个个项目,围绕一个个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学生以一个外贸业务员的身份完成实际全套工作任务。在整个项目和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以指导者和协调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建构学习情境,提供帮助和咨询。真正的学习心得与体验由学生自我消化、吸收,转化成实际能力,从而掌握就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且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

图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步骤图

构建与项目导向教学相适应的评价方式与机制 传统评价方式中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分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着重于书面知识的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忽视了对学生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智力,这七种智力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教师评价学生不能单以纸笔测验的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而应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他还认为,评价应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境中自然地进行,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附加内容,以获得关于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评价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构建与项目导向教学相适应的评价制度,使学生在课堂中享受民主、感受进步和全程参与,从而培养出符合岗位工作要求的高素质操作型人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改革:(1)考核的重点不再是评价学生的最后考试成绩,而是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2)由学生本人、小组和教师构成多元的评价主体;(3)综合采用口试、面谈、观测、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成果演示和作品评价等表现性评价与笔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4)考核内容不仅涵盖外贸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等专业能力,还包括对学习、工作的技巧性、策略性等方法能力,以及参与程度、团队合作能力等与环境和人打交道的社会能力。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加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中职教学必须强调实践,因此,可以在校内建设一个集模拟实训与多媒体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如模拟商贸公司),利用相关贸易软件,为学生搭建仿真的国际商务电子贸易平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与岗位工作环境“零距离”接触,培养其职业能力,而且也利于学生发挥长处,挖掘潜能,帮助学生重塑学习自信心。学校还可与相关企业制定合作协议,让学生定期到企业或港口进行观摩,以对岗位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多途径建设一支既懂教学,又懂业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源,而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也是职业院校实施教学改革的关键。针对当前专业教师年龄普遍偏轻,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情况,一方面,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每学期从企业聘任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专业课和开设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利用假期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下企业实习,通过采取多种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1]邱才训.中职教育课程模式建构略论[OL].(2010-07-24). http://blog.163.com/cz4625485@126/blog/static/167610973201062 4105110237/.

[2]叶卫军.中职外贸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16-18.

[3]刘红燕.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9,(8):13-18.

[4]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吴穗珊(1976—),女,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教师,经济师,主要从事商贸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教研。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

G712

A

1672-5727(2012)06-0107-03

猜你喜欢
商务岗位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