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

2012-12-08 02:44李小松
四川畜牧兽医 2012年3期
关键词:断乳豆粕大肠

梁 巍,李小松,张 晔

(辽宁省黑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 黑山 121400)

仔猪腹泻往往是多原因引起的,其致病原因复杂,仔猪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仔猪腹泻的出现有以下几大高峰:初生2~3 d因对环境不适或受不良初乳的影响而出现水样便;10~12d因补料不当,饲料抗原过敏或饲料营养抑制因子造成排稀便或排粥样便;仔猪出生20d左右由产毒型大肠杆菌引起的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稀便或软便;断奶后7 d因断乳应激和限饲不当引起的排稀便或粥样便。

不同管理条件、不同季节、不同饲料品质和采用不同饲喂方法,仔猪腹泻发病率差异很大,一般仔猪断乳前腹泻发生率高于断奶后。由于发病原因不同,腹泻的病死率也不一,轻者占10%左右,若出生后发生病毒感染则病死率达100%。统计数据表明,腹泻造成仔猪的死亡头数约占整个仔猪死亡头数的70%~80%。

1 生理性腹泻

1.1 仔猪期(55日龄前)仔猪消化道与各种腺体未发育成熟仔猪期仔猪小肠绒毛长度、绒毛面积,上皮凹陷深度和淋巴细胞密度等正处在生长阶段,各种消化腺体发育还不完善。各种酶类的分泌不足可致消化功能不全,影响消化与吸收而引发腹泻。

1.2 胃酸分泌不足 胃酸可维持胃肠内的酸性环境,激活各种消化酶,并抑制肠道有害病微生物的生长,扶持有益菌繁殖。仔猪胃壁功能还未发育健全,难以维持胃肠道的酸性环境。胃内酸度不足,使一部分或大部分蛋白酶原不能转化成胃蛋白酶来消化蛋白质。未消化的蛋白质进入肠道腐败发酵后促使腹泻发生。

1.3 自身免疫力低下 仔猪出生后免疫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外来抗原物质的刺激不能很快产生应答,形成抗体。

仔猪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形成约在出生后两周左右,以后其免疫机能逐步趋于成熟。仔猪三周以前基本靠初乳中的母源抗体获得被动免疫力,而母源抗体作用只能维持20 d左右,此期如有肠道疾病或饲料抗原物质刺激即可引发病原性或过敏性腹泻。

1.4 仔猪神经中枢发育不健全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如遇寒冷、潮湿、有害气体、断乳、组群、注苗、去势和饲料突变等不良因素刺激,可因肾上腺功能亢进,胃酸分泌减少,肠道菌群失调,肠内渗透压升高而出现应激性腹泻。

2 病原性腹泻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体很多。仔猪经常的发生病原性腹泻有:

2.1 病毒性腹泻 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这三种病毒引起仔猪腹泻时,仔猪均排水样便,粪便呈灰色或灰绿色,有的呈黄色。粪便落地不成形,表面常出现一层油样膜或小米粒大的气泡。病毒性腹泻多为混合感染,单一发生的很少。

在未接种疫苗的养殖场,发生本病后,出生10 d内的仔猪死亡率为100%。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后仔猪死亡率很高,类冠状病毒致死率次之。临床上三个病毒很难鉴别,只有在电镜下检查才能查明。

2.2 病菌性腹泻 一是由产毒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和白痢。黄痢发生在仔猪出生5d左右,其粪便呈黄色、质软或呈稀便。白痢发生在仔猪出生后20d左右,其粪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质软。对黄白痢患猪只要及时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及时进行治疗,其死亡率不高。二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该病患猪排出紫红色血便,其多发生在出生5d内,一般病死亡率很高。

2.3 密螺旋体引起的腹泻 统称血痢,此病患猪粪便内有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或凝血块。本病大猪多发,仔猪发病较少。

2.4 寄生虫引起的腹泻 仔猪感染类圆线虫、球虫均能引发腹泻。此病患猪的粪便多呈粥状或稀便、有潜血。

3 营养性腹泻

3.1 营养抑制因子性腹泻 此类腹泻近年被重视。大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两种对猪有影响的营养抑制因子。

3.1.1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胰脏分泌胰岛素入血液参与糖代谢,分泌胰蛋白酶入十二指肠分解蛋白质,最后生成氨基酸被仔猪吸收利用。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与胰蛋白酶结合成不可逆的非活性复合体,其抑制了胰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在肠道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在大肠内腐败发酵,产生有害气体,刺激损伤肠壁,造成大肠吸水能力减弱,引起腹泻。

3.1.2 脲酶 豆粕中的脲酶(尿素酶)可将尿素水解为氨而造成氨浓度升高。氨对肠道黏膜有毒害作用,受氨毒害损伤的肠黏膜失去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能力而引发腹泻。

3.2 营养过敏性腹泻 饲料蛋白质中含有一种能引起仔猪发生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如大豆球蛋白)。仔猪首次采食此类抗原物质后免疫系统产生记忆反应,当第二次遇到同样抗原物时,机体马上产生超敏感反应。这种抗原物质可造成肠道组织损伤,消化酶浓度与活性降低,导致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力下降,进而引起腹泻。

3.3 营养过剩性腹泻 仔猪阶段仔猪消化功能未发育健全,其对谷物性食物的消化吸收力差。一部分或大部分植物性蛋白质不能被仔猪小肠消化吸收而进入大肠,造成大肠容积增大。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差。未被小肠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在大肠内腐败发酵,产生有害气体,刺激肠壁,损伤肠道功能。肠道因对水分的吸收力降低而导致出现腹泻。大肠腐败产物的增多给致病性大肠杆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使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加重了腹泻症状。

3.4 缺铁性腹泻 初生仔猪体内含铁约50 mg,其每日可从母乳中摄取1.0mg铁,而仔猪每日生长需铁7~8 mg,铁元素的不足会导致大肠杆菌失调而引发腹泻。

4 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往往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在防治仔猪腹泻时必须找出原发症,抓住主要矛盾加以处理。仔猪腹泻的发生规律大体是一种病因出现,其他致病因素乘虚而入,造成病情加重。对仔猪腹泻的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

4.1 搞好舍内卫生,定期注射预防仔猪腹泻的各种疫苗,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疫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4.2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坚持使用质量好,易消化、易吸收的饲料进行饲喂,使其尽快生长,增强其抗病力,减少或杜绝腹泻的发生。

4.3 仔猪阶段保持其适宜的生长环境,由于仔猪未发育成熟,故应减少外界环境的刺激。

4.4 对发生病原性腹泻的病猪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对腹泻严重,出现脱水症状的仔猪要尽快补液。对新购入的仔猪,在其入场后应用药物预防。

4.5 仔猪开食补料要做到少给、勤给,不能断续给料,以使其尽快脱敏。在选用豆粕时,要用经高温处理的黄色豆粕,色泽变红或白色的不要用,更不能用未经高温处理的冷榨豆粕喂猪。要求用抗原作用低、消化率高的豆粕喂猪。

4.6 对仔猪全价料,要改变过去重蛋白轻能量的观点,饲料能量要达到3.3~3.5MJ/千克。粗蛋白质含量过高(特别是植物蛋白),仔猪消化不了会造成腹泻。仔猪断乳后要限食3~5d,以后不要吃得过饱。

猜你喜欢
断乳豆粕大肠
断乳仔猪育肥初期饲养管理的探析
幼年牦牛饲养管理技术
断奶幼兔如何饲养?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2017年第一季度豆粕市场回顾及第二季度展望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