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疗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病46例临床观察

2012-12-14 02:40杭州市上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310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全科血压

李 剑 杭州市上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杭州 310000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我国高血压患者数已经超过1.6亿,与之相对的是普遍的知晓率低,仅为30.2%,并且治疗率低,仅有24.7%,同时,更为严峻的是我国的高血压控制率更低,仅为6.1%。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3千万没有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血压没有达到控制水平[1]。原发性高血压虽然不能根治,但是通过恰当的干预可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此时高血压的全科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2]。

1 临床资料

2008年1 月—2008年12月我院门诊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40~81岁,平均58.2岁;1级高血压28例,2级高血压56例,3级高血压8例;低危10例,中危36例,高危22例,很高危24例。高血压的诊断分类及分层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分级及分层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科医疗服务干预,推荐健康膳食、监测血压,对于体重、血脂、血糖等强化干预指导,服务时间为一年。

2.1 全科医疗干预措施

2.1.1 健康教育方式 全科医师每月到患者家庭进行访视,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宣传画册,发放宣传材料,一对一地进行口头宣教;监测血压,调整用药;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举办高血压健康教育讲座、播放高血压专题录像等,给患者传递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2.1.2 全程健康教育内容 ①讲解高血压病知识:使患者对高血压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危害性。高血压药物治疗及保持血压稳定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纠正不良心态。指导患者定时监测血压。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有效控制24h血压,减少血压波动幅度,降低并发症。②行为指导: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每天不少于6h;平时应动作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防治便秘;不从事重体力劳动;随身携带身体状况卡以及必要的药品以备不测,并熟知120急救电话。③饮食指导: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饮食,摄食盐量每天应少于6g。做到粗细搭配,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限制动物脂肪、内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肥胖者应控制每天总热量的摄入。④运动指导:根据患者自身状态及血压情况同患者共同制定运动种类、运动量和时间。运动种类以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赛性划船等有氧运动为主,运动过程中要求患者5~10min热身、20min运动、5min恢复。循序渐进,使患者运动后心率加年龄不超过170次/分,感觉舒适。⑤用药指导: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必须坚持长期合理的药物治疗。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副作用。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或突然停药;坚持长期服药;注意药物疗效及负作用。定期监测血压,每周1~2次。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调整药物剂量。

2.2 监测指标及方法 每月监测并记录两组血压情况,对照组要求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组由全科医师上门监测。测量采用汞柱式血压计,严格按照指南要求[1],测量安静状态下,坐位右上臂血压,取Korotkoff第1和第5音为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连续测3次,每次至少间隔30s,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收缩压及舒张压。观察组研究前后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个人基本资料及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血压值、生活方式、用药情况等。具体内容采用2004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血压细节管理[3-4]。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79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汇报讨论会议纪要的规定[5]进行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降低幅度≥20mm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但降至正常,收缩压下降≥30 mmHg。③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

3.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对照组为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P<0.05),全科医疗服务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3 干预前后观察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变化观察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见表2。

表2 观察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变化 %

4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1]。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往往存在以下误区:缺少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用药不规则,断断续续服药;血压一下降,便立即停药;长时间服药而不定期复查血压;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治疗;认为降压药属于“对症药”,服不服药没多差别;盲目长期服用一种类型的降压药;不求医,自己购药;血压只是偏高,自认为不值得治疗;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我们采取反复宣传教育、多种形式的健康管理,结果在较短时间内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提高,规律运动、低盐饮食、控制体质量、规律服药人数的比例明显提高。

全科医疗是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防治与管理结合到一起,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5]。健康教育可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增强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增加其从医行为,使血压维持在平稳状态,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心、脑、肾、眼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7]。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8-9]相符合,在全科干预1年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在总有效率上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所以加强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1]。

全科医疗不但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还能和患者一起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所以全科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综合干预是今后高血压防治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应加强社区全科医生专业技能和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个体化地去指导患者、治疗患者、管理患者。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5.

[2]赵承敏.高血压病的全科医疗[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3,18(2):143-144.

[3]黄艳,陈德竟,沈晓坪.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探索[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6):12-14.

[4]于少萍,傅弦琴,乔颖芬.高血压细节管理对患者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影响[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7(10):908.

[5]吴慧敏.厄贝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预防,2009,9(2):148-149.

[6]沈序英,史玲,王路昌,等.高血压患者全科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B):873-875.

[7]曹丽俊.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病患者综合干预策略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2):906-907.

[8]郭福琴,包斐丰.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60-61.

[9]陈安华,叶兰芬.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3):1233-1234.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全科血压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