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志所记民间演剧的资金来源及剧场

2012-12-17 15:21刘倩王政
小说评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演剧县志戏班

刘倩 王政

在清代及民国时期编撰的地方志中,有许多关于民间演剧资金来源的记载。大体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事先募集。如,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载,“春祈秋报时,乡人醵钱谷,……扮杂剧于庙前。”光绪八年《周庄镇志》载:“各乡村次第演春台戏,几无虚日,所谓‘迎神赛会则乐趋,醵钱演剧则不吝’也。”道光四年《湘潭县志》,“赛坛神、谢土府,或摊钱演戏”。道光十七年《德阳县新志》讲:五六月间,“各首里事恒募钱演戏于社祠中”,十月初二“牛王会”,“比户合钱演戏”。嘉庆四年《桐乡县志》“二月”条云:“乡村好事者醵钱演戏酬神”。民国本《盛湖志》云:四月“拈香于东庙,司其事者派股演剧酬神”。民国二十五年《乌青镇志》云:二月“醵钱演剧,名‘春台戏’。”民国六年《双林镇志》“五月”条云:“绅士至碑亭、武圣宫祝献,屠户敛钱演戏。”“七月”条又云:“乡民醵钱演戏祝献,舁神像巡行各村并至镇。”民国十九年《遂安县志》“戏剧”条记:“倡办戏捐,……闻每岁可得千余金云。”民国二十九年《分宜县志》“信仰”条记:“各乡墟市之好事者常醵金建醮,演剧聚赌,红男绿女,观者如堵,别名曰‘万人缘’,三、五、七日至十日不等,耗费动千金。”所谓醵钱、醵谷、醵金、募钱、合钱、摊钱、派股、办捐,说明演剧所需的资金大都由民间募来。

另一种情形是临时讨要或现场邀予。宣统元年《永绥厅志》记:唱还愿戏时,“亲友来观者以钱掷赏,名曰‘歌钱’……每一会费至百余金,亲友所掷亦积至数十金”。民国十三年本《定海县志》云:“傀儡戏……多在街市演之,演毕向观者索钱”。《江苏省志?民俗志》曾记:“民国以前……庙台戏分开门戏和关门戏两种。……关门戏是戏班在万年台演出时,庙门关起半扇,入内看戏要收钱。”所谓掷赏、索钱、收钱,即演出时临场邀赏或收钱后方可入观也。看到演剧的资金来源有的是靠群众集资,有的是民国本《遂安县志》“戏剧”条云:“新戏及影戏,……因取戏资,观者较少。”民国三十年《吉安县志》载:“至影戏、京戏,择而演之,未尝不可教社会,奈取值过昂,当此财匮民贫时,观者落落”。

第三种情形是演戏戏班自身有盈利,此亦可滚动发展剧事。民国十九年《遂安县志》“戏剧”条云:“演剧,多在乡村祠庙间。戏班有本地班、兰溪班、昆腔班、徽班,剧资以一日夜计,自十金至二十余金不等。春秋冬三季,民间报赛之戏一村常演数夜,全县岁费不下万余金。”此云“以一日夜计”,即按时论价性质的收钱,而非给多少是多少了。

还有一种情况,即戏资不是向众人募集所得,而是邀演者因个人家中有事(或红白事,或还愿)独自出资。《江苏省志·民俗志》叙述说:民国前,许多庙台演戏叫“开门戏”,“开门戏多是还愿的酬神戏,由奉主邀请戏班演戏三天,以祈消灾降福。开演时先在大殿前阶下供茶食果品,燃香烛纸马,跪拜,再由班头持牙笏和戏摺请主人点戏,随即开锣。此时庙门大开,任群众入内看戏,不收钱。其经费……由还愿人出资。”

旧志环透露了民键演剧的场所。主要是两种:一、以庙祠为剧场。清康熙五十七年《钱塘县志》“正月”条云:“神庙则有社火、烟火、鳌山、台阁、戏剧、星布珠悬,皎如白日。”光绪二十五年《余姚县志》“正月”云:“十三日‘灯节’”,“‘灯节’邑庙演戏,城乡大姓宗祠张灯设供,罗列珍玩,杂奏音乐,游人(彻)夜”。光绪二十七年《忠义乡志》“正月”条云:“自十三日至十八日曰‘灯会’,亦曰‘灯头’。虔备祭礼,张灯结彩,演戏于神庙,盖春祈岁稔意也。亲属多因此时往观”。这里说的“神庙有戏剧”、“邑庙演戏”、“演戏神庙”,都是指依托庙台所进行的戏剧活动。清朱鹤龄《愚庵小集》卷十五《富顺刘公传》:“吴俗好赛五方神,岁必演剧月余。男女杂沓,无赖子多乗之以导淫贾利。公出见之,杖其首,投神像于太湖。久之奸宄慑服。”朱问讲“投神像于湖”,说明演剧在神祠中耳。另一种是临时搭台、撂地作场式戏场。同治十三年《河源县志》“正月”条云:“迎北帝、东岳、华光、三界、九帝、五圣,分日出游,亦先驻驾于教场演武厅,装演杂剧如正月,然而踊跃过之。”清道光三年《开本县志》“正月”条云:“初三、四以后,各村迎神庆灯,饮新丁、新婚标酒,或搭小棚,延梨园子弟歌舞于上,曰‘跳楼戏’。”此云“演武厅”、“搭小棚”,即因地制宜而搬演剧事也。《江苏省志?民俗志》描述说:“流动演出叫‘跑乡台戏’。有‘草台’和‘土台’之分。草台戏的舞台由班主置办,用木柱木板、布篷芦席在空场上搭台演出,演完一拆就走。其设备极为简陋,故人称‘草台戏’。土台戏则是将土墩表面铲平,竖几根木柱,成为戏台样式,再搭个芦棚,作为后台。江苏沿海地区渔民、盐民多看土台戏。”此亦临时戏场也。

注释:

①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

②江苏省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民俗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③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

猜你喜欢
演剧县志戏班
“富社”天津演剧活动考论
功德林寺戏班:寺院文化对觉木隆派的特殊重塑
县志里的乡贤
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
宋金时期演剧形态考述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移民音乐的民间存在形式研究
老区民间木偶戏班现状调查与研究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