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科研教学互动与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2012-12-17 15:21潘爱军
小说评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选题研究教师

王 沛 潘爱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会议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河北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张庆伟在省科学院调研时强调,要紧紧围绕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力度,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作出更大贡献②。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对高等教育科研教学互动研究,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逐步探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必将有利于创意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一、高水平的科研能够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

首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有助于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科研工作有助于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使学生及早接触学科前沿。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是教科书,但现有教科书实例或资料性内容较少,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缺乏学习兴趣,自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能够“跟踪国际国内最新学术动态,及时了解和反映本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师本人开展的科研工作,不仅能比较有效的解决书本和时代要求之间的知识断层,而且教师通过自己的科研创新,还可极大地丰富和更新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科发展。”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真的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做到用科研成果充实课堂教学,就能使学生及时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拓宽本科生的知识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也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其次,科研工作有助于提升教师品位,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更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思想方法,而且需要严谨审慎的治学态度,细致缜密的研究程序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④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既可以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品位,又有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还有利于教师把在科研中养成的治学态度、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以及怀疑精神向教学转化,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低水平的教学,甚至是不合格的教学,而高水平的科研在教学中的融入,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问题意识。通过提升科研能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高水平的教学又促动科研水平的提升

高校教师的科研动力,往往源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及教学改革的需要。一方面,时代需要的创意人才,所应掌握的应是处在不断更新之中的知识,而大学教材上的知识却是固定的,常常满足不了培养创意人才的需求,这中间的断层就需要教师来填补。而要胜任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使自己能够站在学科前沿上,不断地汲取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这就促使教师不得不进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大学生正是充满好奇的年龄,教师面对他们提出的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要想处于不败之地,就不得不思考并努力解决这些新问题,这也促使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索。可以说,师生互动的教学对高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课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可以使自己的科研不流于低级的为做科研而科研,提高科研水平。

以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等教育与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生态视域下河北女性艺术研究》《燕赵女性艺术研究》、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美术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以及邢台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高等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课题组为例,这些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对所研究领域进行了探索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探索性地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课堂上,指导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在学生中引起很好的反响。在科研带教学的同时,教师又及时发现了新问题,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方向,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如《本科论文指导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书法欣赏能力》、《“文化书法”的坚守与创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实施“启发式”教学》、《文化创新与建构“创新型高校”》、《现代性语境下诞生的“文化书法”》、《高校教学新模式的分析与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等,均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对之进行系统研究而后形成的成果。

总之,大学科研与教学“不应该是一对矛盾,大学教师参与科研,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诸多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亦能发现问题,成为科学研究的课题。”⑤

三、科研教学互动有利于创意人才的培养

科研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创新的生长点,问题意识是促动主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尽管当代大学生出生成长在一个相对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里,相对具有更为开阔的思维和视野,但长久受制于应试教育而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使他们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仍然不能摆脱应试性学习思维,大部分学生既提不起发现问题的兴致也缺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技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广博的本学科科学知识,而且,要把自己在科研中形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好奇心和进取心,独立探索的自觉性,以及不满足和怀疑精神等。”⑥传授给学生,积极尝试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

比如在指导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就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在毕业论文撰写时,有不少同学对选题这个环节重视不够。有的同学对选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轻率地认为“有个题目就行”,不在“选”上下功夫;有的同学思想方法片面,追求没有实际价值的题目。这些都是错误的,论文的选题是论文成败的关键。在科研教学互动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及时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学生在几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对某些课程内容会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但是,大学生的心得、体会、评论的内容往往只是特定的观点、见解、建议等,孤立地据之设立论题必然会失去论题的背景知识基础,降低论题的学术底蕴。因此,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建议等按学科、主题或问题性质置于各自所属的学科、主题或问题领域,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就是论题的背景知识。只是这些还是不够。论文选题的成功与否、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新”字,即新思路、新技术、新结论。

如何才能做到这个“新”呢?要做到这个“新”,就要从如下方面考虑:第一,选定新领域。选定的论题应是领域内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使之富有新意和时代感;第二,利用新材料。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第三,采用新角度或新方法。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第四,大胆采用质疑法。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这虽然没有提出自己的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该问题。当然,一篇论文的选题并非要涉及“新”的方方面面,只要能做到一点就可以认为文章的选题有了新意。

总之,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不仅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升学生创意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后,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掌握学科最新成果,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深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

注释:

①人民日报10月19日社论.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N].人民日报.2011,10-19.

②王玉亮 张庆伟.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N].河北日报.2011,11-3.

③④⑤张小强.教学型地方高校科研与教学互动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7,(5).

⑥杨文俊 成云 郭若冰.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职业圈.2007,(15).

猜你喜欢
选题研究教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最美教师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教师如何说课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