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女儿的毁灭——浅析苔丝悲剧的原因

2012-12-17 15:21
小说评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德伯克莱尔哈代

王 丽

苔丝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这位美丽纯洁、善良勤劳、坚强并富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农家女子,向往真挚的爱情,追求幸福的生活,却遭恶人诱奸和爱人唾弃,在所谓的现代社会中度过了短暂而悲惨的一生。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有很多。无疑,苔丝的毁灭凝聚着社会的、个人的,以至于宿命的多重色彩。苔丝的悲剧一生不仅是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

一、社会悲剧

毫无疑问,苔丝的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19世纪中期的英国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已在农村开始萌芽,经济结构的改变引起农民经济上的彻底崩溃,那些自食其力、占有少量土地和生产工具的农民不得不随之破产,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作为当时社会中农民家庭的代表,苔丝的家庭具有典型意义。苔丝一家9口人只靠一匹老马来维持生活,为缓解家中的经济压力,苔丝到处做零活,打短工,没有片刻停息,而一到秋收完结就得被解雇。苔丝还经常从事与男人一样繁重的体力劳动,以致于累倒在地上。父亲在贫病交加之下死去时,房子租期已到,冷酷无情的地主强迫她们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结果沦落街头。像苔丝那样的家庭是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缩影,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种种反映,它说明了苔丝生命毁灭的必然性。

苔丝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农业工人,受尽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亚雷和克莱代表了把苔丝推向深渊的两种不同的客观社会势力,他们共同造成了苔丝的社会悲剧。亚雷是依靠商业发财致富的资产者和暴发户,这个阔少凭借金钱、权势在乡野称霸,为非作歹。由于家庭的贫困,苔丝不得不去亚雷家做工,在那里亚雷诱奸了苔丝,毁坏了苔丝少女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父亲死后,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她这个长女身上。亚雷又来纠缠她,软硬兼施,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做出了精神和肉体的牺牲,被迫再次与亚雷在一起,充当他的情妇,彻底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苔丝的不幸是她所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及其阶级地位使然,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尤其是妇女的贞操观念是造成苔丝悲剧的又一主要原因,其代表是克莱尔。克莱尔对苔丝的爱具有初恋的纯洁、炽热与真诚,他深深地为苔丝的天真、纯朴所倾倒,在他眼里苔丝达到了物质美和精神美的极致,是美好的化身。但在新婚之夜,当苔丝向他讲述了她的过去之后,一向思想开明的克莱尔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他伤心、失望、苦恼,宁愿相信苔丝所说的是假的,一次又一次请苔丝否定所讲的一切,根本听不进苔丝自己是受害者的解释。当确定这一切都无法挽回时,他不能谅解她,他选择了逃避,正像哈代所说:“这位青年,本来有先进的思想,善良的用意,是最近二十五年以来这个时代里产生的典型人物,而一旦事出非常,他却不知不觉地还是信从小的时候所受的训练,还是成见习俗的奴隶。”克莱尔虽然是一个思想开明的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但他始终没有挣断他所反抗的旧道德观念的藩篱和摆脱他所鄙视的阶级观念的束缚。这是因为苔丝生活的那个时代,男人和女人在爱情婚姻上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离婚、外遇和婚外关系都是不道德的行为,贞节对女人至关重要。克莱尔唤起了苔丝对新生活的憧憬,而后又无情地将她抛弃,这种精神上的打击和迫害,对苔丝来说更为致命。苔丝没有屈服于金钱势力的压迫和超体力的繁重劳动的磨难,却终于被这种精神打击和迫害所摧垮,使她绝望地、痛苦地再次投入亚雷的怀抱,正是这种资产阶级虚伪的伦理道德害死了纯洁善良的苔丝。

二、性格悲剧

人生活在无理性的世界上,既受制于外在的环境无从抗拒又受内在的本性支配,即性格因素的支配。哈代认为悲剧的本质在于人的本性有缺点,人成为自己的错误或性格缺陷的牺牲品。从这个角度讲,苔丝的遭遇与她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苔丝生长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受到资本主义工业化带来的现代文明的影响,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她思想比较敏感,对当时的社会、宗教有了自己的看法。她不慕虚荣,不稀罕贵族出身的祖先,坚持要用农民的性。对待恶少亚雷,苔丝一直在顽强地反抗。按照当时的成见陋习,苔丝失身后,或顺水推舟甘当亚雷的姘妇,或想方设法进而使他们的关系合法化,而苔丝却自始自终都对亚雷抱着一种不容侵犯的态度,宁可做令人侧目的不正派女人,情愿忍受失身女人的痛苦,而不愿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她不相信宗教,违背教规,自己给小孩洗礼。但当宗教约束与自然天性发生矛盾时,她又不自觉地从宗教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她不能彻底摆脱世俗观念的阴影,恪守那个时代的准则,残存于农民身上的某些旧道德和宿命观点对她的思想起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例如,苔丝被亚雷诱奸后虽然认为自己的“失身”是无辜的,但出于根深蒂固的宗教意识,她又觉得自己在命运面前有罪。即便是在大自然中,她也“经常将自己当作一个邪恶的化身,闯进了纯真清白的领域”,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苔丝怀孕后生下孩子,小孩没过多久夭折了,苔丝便认为是由于自己的罪恶使孩子得不到洗礼并最终死亡。她本不相信上帝曾说过那些可怕的、要人命的话,但现在她在某种程度上相信了并由此感到非常害怕。她无法忘记过去,她越来越看重自己的“罪”,似乎天生灵魂有罪,注定永远受折磨,这种自责和负疚使她即使被克莱尔无情地抛弃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她对克莱尔说:“你给我的这种惩罚,本来是我应当得的——这我知道——你对我发怒,很公正,很正当。”被克莱尔抛弃之后越来越重的身心之痛使她确信那“一次被害,永远被害,这是法则”的信条。当她的父亲去世全家被驱赶时,宗教的潜意识让她再一次相信这又是上帝对她“罪过”的惩罚。她一直在旧有的道德圈边缘徘徊,用一张自己织成的道德罗网来束缚自己。

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她无法卸掉身上沉重的十字架,在忍受世俗舆论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审视自己、谴责自己。正是这种“灵魂有罪”使她在大胆反抗传统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而成为其维护者。苔丝内心世界的纯洁性、善良性,对不合理社会的反抗性及妥协性,遭受迫害后的矛盾心理以及在道德上囿于传统和宗教的保守性,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苔丝的性格,也促使苔丝悲剧成为必然。

三、命运悲剧

苔丝悲剧来也自作者哈代的命运观,这是哈代的悲观主义世界观与社会观局限性的表现。处在世纪末的哈代深受叔本华的影响,认为宇宙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内在意志力,它无所不在,不知善恶,盲目作用,控制着宇宙间的一切。这个操纵着人类命运的、神秘莫测的天道敌视人类,是人类一切灾祸的原因,而在支配人类命运的强大神力面前,人是软弱无力的。

在哈代笔下,苔丝的悲剧便是由冥冥之中的神安排的,苔丝的贫困、爱情、痛苦和死亡都是命运注定的。在偶然中,苔丝的父亲得知了自己是显耀的德伯家的后裔,就想要苔丝去认在围场的一家姓德伯的为亲,本来自尊心很强的苔丝是绝不会同意去认亲的,恰在此时家中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老马因为她的缘故死掉了,为了拯救这个家,她答应了去认“本家”,在那里亚雷诱奸了苔丝。“的确,我们可能承认在眼前这桩灾祸之中隐藏着某种报应的成分。毫无疑问,苔丝·德伯维尔的一些身披铠甲的祖先由战场上嬉闹着回家时,肯定更加粗暴野蛮地用这种手段蹂躏过那个时代那些农民的女儿”,这段话明显地反映了哈代的宿命论思想,他认为有着一种因果报应,苔丝祖宗的罪孽应该由苔丝来偿还。

所谓无巧不成书,小说中有诸多巧合、出人意料的事使得结局总是让人觉得悲惨可怕。苔丝不但遭受亚雷的毁灭具有偶然性,甚至与克莱尔的幸福也是偶然的,短暂的幸福过后便是悲剧的开始,无数的偶然性拼凑成了一个悲剧。苔丝在经历了种种的不幸后来到了无人知晓她经历的塔布篱,在这里她遇见了克莱尔并与之相爱,在克莱尔的不懈追求下答应了他的求婚。善良的苔丝不忍欺骗他,用写信的方式告诉他自己的过去,她的信却塞到了克莱尔房间的地毯下面,以至于在新婚之夜遭到抛弃,克莱尔远走他乡。苔丝去寻求克莱尔父亲的帮助,未能遇到老克莱夫妇,却无意听到克莱尔哥哥刻薄的言辞,自尊心使苔丝不愿再等下去而返回。在归途中却意外与亚雷相遇,经不起亚雷的苦苦纠缠,她又重回到了亚雷身边,落入了他的圈套。恰恰这个时候,克莱尔又回来了,但在了解苔丝的现状后惆怅离去。绝望的苔丝在惨烈地痛苦不幸的命运时,不能忍受亚雷的嘲弄,在愤恨中杀死了亚雷,最后被送上了绞刑架。小说中不时出现的一些神秘因素也显示了苔丝的悲剧是无法避免的,苔丝去教堂结婚时用的工具——大马车就像是德伯家族的马车。据说德伯家族有个子孙在他家族的马车里犯下了一桩骇人听闻的罪行,从那以后家族的后代便往往能看到那马车或听见它的声音,阴森森的故事在新婚的喜气上罩上了一层阴郁。一年来还从没听见在下午打鸣的公鸡却偏偏在新婚之日叫个不停,新婚之房又刚好在德伯家的府邸,在楼梯口的壁板上嵌着的两幅恐怖的女人画像在见过她们的人的梦中一再出现。苔丝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似乎在她人生命运的每一个时期,都因为偶然的因素,一种超人为的力量,把她一步步推向了悲剧的结局。在苔丝身上,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命运对人的捉弄,苔丝是天命或宿命的牺牲品。

猜你喜欢
德伯克莱尔哈代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退赛的克莱尔
树洞里的皇冠
The Ecofeminism Thought of Thomas Hardy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gedy of Tess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小熊过河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