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逵在《水浒传》中的双重形象

2012-12-17 15:21孟宪华
小说评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梁山泊李逵宋江

孟宪华

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里,黑旋风李逵无疑是最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之一。因为他从相貌到性格以及行为方式都格外突出,与众不同。关于李逵,历来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他是个滑稽的人物,说话做事不经大脑,一行一动都让人感到可笑。有人认为他是个悲剧人物,轰轰烈烈一场,最后却是窝囊地死在最崇拜的人的毒酒里。也有人认为李逵是一个浑身上下弥漫着流氓习气,嗜血成性的疯子。其实,李逵的形象是立体的,丰满的,不能单纯从一方面来看,而应该结合他的出身、他的所作所为综合分析。李逵自江州以牢卒身份登场,他口无遮拦,天真烂漫;他把打仗当作兴奋剂,挥动板斧,不分青红皂白,一顿畅快淋漓的砍杀;他对宋江盲目崇拜,死心塌地,至死也不觉悟。因此,整体来看,李逵身上集中了喜剧性和悲剧性两种因素,其中喜剧性是表,悲剧性是里,是李逵形象的本质。

一、李逵的喜剧性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个可爱的人,他是梁山泊所有笑料的来源,他给这个阴谋多于义气的山寨,带来了难得的欢乐,很难想象,没有李逵的梁山泊的生活会是多么沉闷。李逵的喜剧性首先来自于他的相貌及装扮。李逵第一次出场,《水浒传》中这样描写他的外貌: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铁牛似得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他使的一对板斧,跟他粗笨的身形倒是相得益彰,小说常常拿他跟温文尔雅的戴宗、乐善好施的宋江对照来写,使得他身上的喜剧因素异常突出。其次,李逵的喜剧性来自他天真率直的儿童天性。儿童童言无忌,口无遮拦,常常博得成人一笑。李逵是个结结实实的汉子,外表粗陋,头脑简单,说话直来直去,不知道怎样让人爱听,显示出儿童一般的率性而为。“喜剧是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根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在倒错、乖讹、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生活的本质。”①由于李逵的身份认同的矛盾,他往往会在一些场合中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或者是做出些有违常理令人捧腹的趣事。比如李逵在寿张县断案,自己强作了县令不说,还让人假装去告状,书中说,公吏人等商量了一会,只得着两个牢子装做厮打的来告状,两个牢子跪在厅前,这个告道:“相公可怜见,他打了小人。”那个告:“他骂了小人,我才打他。”李逵道:“那个是吃打的?”原告道:“小人是吃打的。”又问道:“那个是打了他的?”被告道:“他先骂了,小人是打他来。”李逵道:“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相信每个读者读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像这样糊涂的断案,恐怕只有李逵能做出来了。

李逵是一个类型人物,同《西游记》里的猪八戒、《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岳飞传》里的牛皋一样,并无本质差别。比如,他们都是体型粗壮,相貌奇丑无比,使用钉耙、板斧、大锤之类简单笨重的兵器,而且生性粗鲁爽直,脾气暴躁。他们性格卤莽、急躁,容易冲动,要么是闹场误会,要么是好心办坏事,为作品平添了许多波澜。好在所惹的乱子都不是太大,总会被作者设置的一个儒雅沉稳的角色为他们化解,在《水浒传》中,由于宋江、戴宗等人的映衬,李逵形象的喜剧性更加突出。

二、李逵的悲剧性

李逵形象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他曾多次直接喊出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话,比如当宋江在江州说了自己被陷害的原因以后,李逵道:“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晁盖身亡之后,众人推举宋江做梁山之主,宋江以各种理由拒绝,生性直率的李逵叫道:“哥哥休说做梁山泊主,便做了大宋皇帝,却不好!”皇帝派陈太尉来梁山泊招安,李逵从“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边打边说:“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李逵这样大胆直接地反朝廷,得到了梁山好汉的赞赏和支持,可惜,宋江对李逵的所作所为怕得要死,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李逵对自己的愚忠,威胁利诱,阻止他的所有激烈行为。在这样的首领带领之下,梁山泊的英雄注定要走向毁灭。李逵一生最大的灾难就是遇到并效忠于宋江,宋江临死之前还要拉李逵为他垫背,还要亲口告诉李逵“前日朝廷着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而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手下一个小鬼。”生命是人最为宝贵的东西,可是李逵为了宋江,心甘情愿地服毒而死。

造成李逵悲剧的根本原因也是由于他头脑简单,粗暴野蛮,没有理想。他出身底层,亲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和百姓生活的艰难,但他对这些并没有深入思考,更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他靠着一对板斧东拼西杀,和梁山好汉一起劫富济贫,也只是出自本能,无理性,无节制,虽然多次喊出“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话,但完全是为了让他崇拜的宋江当皇帝。他奋斗的目的简单而固执,直到最后被宋江诱骗,饮下毒酒,悲惨地死去。李逵作战勇猛,打杀似乎是他的兴奋剂,一有机会,便一马当先,但他总是分不清善恶,不管三七二十一,只图杀个痛快。在江州劫法场时,李逵“当先轮着板斧,赤条条的飞奔砍将入去”,他轮两把板斧,朝着刽子手、监斩官,“一昧地砍将来”。晁盖要制止他,他“火杂杂地轮着大斧,只顾砍人”,“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百姓撞着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里去”。这种看似快意的砍杀,正是暴露了李逵的粗暴野蛮。

李逵至死也不明白,谋杀自己的凶手正是及时雨宋江。因为宋江太有心计,采用多种方式来笼络他。李逵和宋江第一次相遇,是流落江州的时候,由于嗜酒好赌,欠下了不少债务,宋江二话不说就掏出一锭十两银子给他,让李逵感激不已;宋江是江湖上名气很大的“及时雨”,平生好结各路江湖好汉,崇尚义气的李逵自然对他很是敬佩;对李逵影响更大的是,在梁山好汉中,宋江时常当众训斥李逵,宋江不满意李逵让自己做梁山的首领,对他喝道:“这黑厮又来胡说!再休如此乱言,先割了你这厮舌头!”还有几次甚至要杀李逵的头,这对李逵起了很大的威慑作用。通过这些恩威并重的手段,李逵就被宋江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最后被皇上赐毒酒时,骗这位对他忠心耿耿的兄弟共赴黄泉路,李逵也毫不犹豫。

头脑简单的性格使李逵对宋江盲目崇拜和服从,导致他没有能够正确地认识当时梁山大厦将倾的形势,跟着宋江投奔了朝廷,违背了自己奋斗的初衷。李逵早就闻得宋江的大名,知道他仗义疏财,经常救助处于危难中的英雄,李逵遇到宋江,因为“义”一拍即合,进而发展成李逵对宋江的“忠”,而这“忠”使得李逵丧失了仅有的一点分辨力,只要是宋江说出话来,马上俯首帖耳,百分之百接受;只要是宋江指出方向,李逵就不顾一切的替他卖命,冲锋陷阵。在江州,宋江因题反诗入狱,李逵怕因自己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宋江,寸步不离”。李逵对宋江的崇拜和服从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也正是因为他坚持着义,才会对宋江过度忠诚,才造成了李逵最后被宋江谋杀的悲剧。

李逵是施耐庵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他外表粗鲁蛮憨,头脑简单,言语行动常常表现出喜剧色彩,具有同类形象的共性,但本质上,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有这个形象的个性。他简单的头脑中只有一个极其简单又固执的想法,就是让自己崇拜的及时雨宋江哥哥当皇帝。不幸的是,他根本认识不到,宋江一生都是在极力维护朝廷的权威,“李逵对‘义士哥哥’宋江一味地讲义气,殊不知在宋江的心目中,李逵早已变成了招安的对头了。”②在势力强大的朝廷面前,糊里糊涂地被自己崇拜的哥哥当作了招安路上的障碍,李逵的悲剧结局是注定的。

注释:

①杨辛: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332.

②张方:李逵悲剧形象简论[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88.

猜你喜欢
梁山泊李逵宋江
《水浒传》 中“梁山泊”意义探究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本期资深大厨:刘贡父
浅析“梁山泊”与“桃花源”的渊源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梁山泊“八百里”之说辨正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李逵的爱情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