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应补漏

2012-12-21 07:16本刊编辑部
民生周刊 2012年35期
关键词:城市管理者旧账天灾

城市建设应补漏

正在执勤的管道工遭遇地陷意外丧生,市民驾驶的汽车突然跌入路面的深坑,节日演出的舞台毫无征兆地沉入地下……灾难片《地陷危机》中的惊险情节,曾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然而,绝大多数观众可能都不会想到,电影中展现的那些安全隐患,如今也会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城市里。

最近一段时间,让人深感后怕的马路“吃人”事件频现报端:在哈尔滨,八天内接连发生七起路面塌陷事故,留给这座城市两车坠坑,两死两伤的悲剧;在大连,年轻学生不慎跌落热力井塌陷区,全身皮肤65%严重烫伤,至今尚未脱险;在北京,一名3岁幼童玩耍时掉入百米深井最终回天乏术;在石家庄,两位市民走路时竟被漏电的景观灯活活电死……

许多类似的安全事故,只需要换个时间,换个地点,就完全有可能出现在最新的报道中。这些安全事故固然概率极小,但问题是谁也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足够幸运。可能今天我们还在为别人的不幸遭遇大发感慨,明天自己就变成了被人感慨的当事人。如果连在自己熟悉的城市里走路都充满未知风险,我们对城市的安全感将安放在何处?

每当有安全事故发生,有关单位习惯于将它们定性为天灾或意外,但历史经验表明,城市里出现的绝大多数天灾或意外,其实很可能都带有人为因素。当城市为解决拥堵而掀起“地铁大跃进”热潮时,当城市疯狂抽取地下水制造一个个“漏斗区”时,当各种管道因欠缺合理设计频频滴漏时,当众多道路变成隔三差五被剖开的“拉链路”时,安全隐患就已埋下。正因如此,有时候一场雨都能成为一场灾难的催化剂。

两年前的上海世博会,让大家记住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宣传语。然而,城市里某些漏洞百出的市政设计,以及城市里防不胜防的“步步惊心”,似乎时刻都在提醒公众,城市也能让生活更糟糕。倘若城市管理者片面追求光鲜亮丽的大都市外表,忽略了那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却至关重要的城建细节,终将会让所有城市居民都背负一笔事关安全的“旧账”。

在灾难面前,生命是脆弱的,因此,对任何一个安全漏洞,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要定期检查和排除隐患的机制,在城建规划环节中将眼前利益置于长远利益之上,尽量将城市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做到无懈可击。否则,安全“旧账”总有一天会加倍偿还。

要补齐城建“旧账”,仅靠安全事故之后的一两次突击检查显然不行。真正以百姓福祉为重的决策者,必须以这些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为契机,对城市建设思路和城市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城市建设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只有统筹规划各个部门的职责与义务,达成重质量重维护的共识,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才不至于好了伤疤忘了疼。

猜你喜欢
城市管理者旧账天灾
天灾无情 人间有爱
人在何时最清醒
“新官理旧账”是营商环境和生产力
“新官”与“旧账”——表面是“交接”问题,根子是“担当”缺失
这次,让友好型长椅抚慰你的心
是时候理一理“新官不理旧账”了
城市管理者自我职业认同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
人祸造“天灾”
拒绝乞丐的城市不美丽